第二十八章 基礎-《開海》
第(3/3)頁
“一切產業先以七局為目的,兼得盈利,周遭即將設立的工廠皆以四官六民行股,國內國外,應繳賦稅不可遺漏,首先是木材加工廠,下轄伐木林場,暫且用以建設,等不需要了便專行木材加工,還有燒磚廠與水泥廠。”
陳沐在這邊圖上標識北洋旁邊剛注上木材加工,便聽杜松道:“大帥,林場關了,取木材從哪來?”
“臨近經濟作物很多,棉花、布匹都不缺,我們要有被服廠,供應軍隊之余出產棉衣,供北方穿用,也能銷往朝鮮,我們在朝鮮取木材,這條航線很方便,往返不到兩千里。”
“水泥廠用鐵渣,軍器局有下屬煉鐵廠,可以供給,鑄造鍛造也解決了;然后是制漆制膠、榨油煉油、制磚制陶、造紙印刷、織造皮具,上下產業形成供需鏈,下游首先保證供給再擴大產能,再售賣四方獲取利潤;上游產業技術高利潤高,有市場就有利潤。”
“剩下的就是養殖,主要目的是給旗軍供給輜重,旁邊守著長蘆鹽場,這一切既能讓天津有更大的規模,也能讓北洋東洋有足夠的力量帶動北方,減輕南洋軍府的壓力,南洋需要開拓的地方不比東西二洋少。”
“除此之外,等各個工廠建起,用于工業的諸多學科也能設立,全天下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最優秀的技術與發展脈絡將在我們手中整體地匯總、并進一步發展,它們與治國之間的聯系,由我們來編書告知與世。”
“安南緬甸是大明的糧倉,呂宋蘇祿是大明的礦場,朝鮮與日本將會是大明的林場與礦場和市場。后人將會說,大明的初步工業化基礎,是我們立足于世的時代打下的,這幅圖只是起點。”
“朝廷負責大明的現在,北洋負責大明的未來。”
“等這個起點的基礎打下,我們會遠渡重洋降臨在西夷的土地上,學習他們、領先他們、壓制他們……五百年!”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