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四十九章 瓷盒-《開海》


    第(1/3)頁

    當(dāng)阿爾瓦派遣至各個種植園的使者到邊境線上與園主商量向明朝買賣糧食時,這些新貴族早就把能賣的糧食都賣掉了。

    明西邊境東側(cè)上百個掛著白布袋的種植園成了這里最亮麗的風(fēng)景線。

    袋子上還印著大字:面粉半石。

    人們說這是邊境友好的象征,一名修士在他的自傳中記錄下這種昭示著明西邊境貿(mào)易繁榮的景象。

    如果不深刻探究繁榮的背后,邊境貿(mào)易確實非常繁榮,種植園主與商人熱衷于將貨物換成萬歷亞州通寶,再去官道的另一邊購置綢緞與瓷器。

    張家溝的貨不多,據(jù)說更多貨物還在運送的路上,但瓷器與絲綢的價格相對便宜,盡管這確實比在澳門或早年的菲律賓要貴一些,可相對靠岸塞維利亞或尼德蘭的收購價,即使加上海途運費依舊有利可圖。

    他們趕著幾架馬車的糧食,在王家堡換幾千通寶,或干脆用白銀買通寶,因為銀幣的鑄造工藝不好,一枚一兩重的銀幣能換八百通寶。

    然后在對面的王家溝,四千通寶能買一匹做工精良的各色絲綢,若出五千通寶,則能買到一匹帶有暗棱紋、暗豎紋的各色絲綢,至于暗云紋、暗如意紋的絲綢則做工更加精良,要七千至八千不等。

    當(dāng)然,最貴的不是這些在大明賣的好的,而是黑色絲綢或雜色亮紋的絲綢,在大明這樣的紋路基本上沒人穿,像土包子一樣,但這邊的人喜歡,甚至西班牙的貴族與商人還給邊境那邊下訂單呢。

    當(dāng)然,他們還想要大紅色的綢緞,但商人不賣,一萬一匹都不賣。

    大紅、鴉青、明黃都不賣,用商人的話說:“您不配穿!”

    至于想買瓷器的西商,可是干著急了很久,他們在王家堡、張家溝東面的幾個西人種植園借宿,每天都派人到邊境線上盯著,一直等著明朝這邊上貨,這邊卻一直說瓷器在路上、瓷器在路上、瓷器在路上……

    瓷器真的在路上。

    在大明,瓷器是一種日用中的奢侈品,分粗瓷分細(xì)瓷、粗瓷細(xì)瓷又分上中下三等,但即使是上等細(xì)瓷,價格也沒有很貴。

    若無歷史意義或精雕細(xì)琢,上等細(xì)瓷碗盤杯瓶的價格是一只三至五錢銀子,下等細(xì)瓷則更為便宜,三至五分銀可買十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