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因果-《開海》
第(1/3)頁
溝通巴拿馬南北的是一條沿山脊起伏人工挖掘的道路,蜿蜒曲折路途近一百六十里,途中有許多過去三十年間西班牙人在這修筑的崗哨、軍寨或是驛站,算上太平洋的巴拿馬城與大西洋加勒比海的達連灣,共十三座崗哨。
每座崗哨間距離大致相仿,據(jù)生活在叢林、山脈、平原交錯地帶的原住民說,這些崗哨規(guī)劃于挖掘道路時期,間隔距離依西班牙人所使用古老海陸長度單位‘里格’而定。
這為明軍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一里格在陸上接近十里,這些崗哨在陳沐抵達巴拿馬之前便已被鄧子龍更改為明軍百戶所,駐扎一個千戶部的旗軍持續(xù)修繕、保護這條將來很長時間里亞州最重要的道路。
陳沐花了六天時間,從巴拿馬城驅(qū)馬向北,一路看遍沿途風(fēng)光,抵達巴拿馬地峽對面,旅途的最后一站是鄧子龍在西班牙海港基礎(chǔ)上設(shè)立的麒麟衛(wèi)北千戶所,如今千戶所還在贈筑,不過海岸上已經(jīng)有設(shè)立三座造船廠。
因為缺少熟練工匠,船廠并未開工,其實這三座造船廠也不是為造船而設(shè)立的,主要工作是在沙灘上修筑棧橋,供往來船艦停泊,造船修船只是副業(yè)。
至于衛(wèi)所起名叫麒麟,是因為鄧子龍根據(jù)軍官繪圖,認(rèn)為巴拿馬的山川河流形似張牙舞爪的麒麟,其實本來他想為這里定名卦山衛(wèi)的,畢竟看風(fēng)水的堪輿出身。
對了,早年還在香山時鄧子龍不是說過濠鏡大教堂的風(fēng)水不好,容易有火光之災(zāi)?去年教堂真起火了,燒得還很厲害。
困守濠鏡的修士們?yōu)樾捱@座教堂真的很不容易,他們的前輩在半個世界所向披靡滅亡諸國,卻在正德十六年的屯門遇見汪鋐,鎩羽而歸,開始長達四十年的裝孫子生涯。
到嘉靖年,他們在濠鏡駐扎了自己的小軍隊、修了幾座炮臺、蓋起教堂廣納信眾、定期給當(dāng)?shù)毓賳T賄賂,還沒來得及鼓起勇氣把這里變成他們的土地,在三十六年,小教堂雕繪了一尊圣母踏龍頭的塑像,意為將中國踩在腳下。
至少自個兒看著高興啊!
然后就被廣東儒生告發(fā),連忙各種賄賂蒙混過關(guān),這事拖了很多年,后來官員懶得跟他們扯皮,換了別人來,帶著船隊將濠鏡圍個水泄不通,讓葡萄牙人乖乖拆了圣母踏龍頭的塑像。
這個人叫俞大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