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枷鎖-《開?!?/h1>
第(2/3)頁
天下百姓家產幾何?
“不知道陛下問的是什么家產,財貨、田產、屋舍、六畜?”王安想了想道:“朝廷不曾統計,但陛下若想知道,奴婢可吩咐下去,三月之內能粗算出來。”
都交著稅呢,有萬歷會計錄在,這些東西只需要時間,都能算出來。
對王安來說,他不知道皇帝為何會感慨治理天下太難,因為……皇帝并沒有真正的去治理天下,縱然在朝堂上管的‘閑事’越來越多,但那也只是閑事。
修幾條路、設立一些官辦小學,動動嘴、撥出些錢款,稱不上治理,何況花銷的那些銀錢對皇帝來說更稱不上難。
皇帝對政治的參與甚至比不上他在軍事上的作用,至少練出四衛軍是親自經手實打實的功績。
他卻不知道,萬歷皇帝所感慨的‘太難’,正是因為沒有治理天下,或者說無法去治理天下。
數年以來,尤其在張居正體量皇帝年幼改革了上朝次數,將每月上朝次數精簡為九次,朝廷形成了以群臣廷議提出問題、內閣票擬給出解決辦法、皇帝的司禮監披紅決策、六科封駁來檢查是否失宜、最終遞送至六部進行執行的一套嚴格程序。
在這套程序里,皇帝可有可無……本應享有決策權的皇帝隨著年齡增長,漸漸察覺到一個事實:張居正說什么他都覺得是對的,都會披紅。
哪怕少年人的逆反心理來了,想要不批都沒有機會,因為他總會被張居正說服。
這讓他分不出自己這活生生的人,究竟與那塊當樣子的印璽、與那根專門作朱批的御筆有什么分別?
無非印璽和御筆要用手拿起來,而他更省事一點,只需要說幾句話就全自動罷了。
是的,他知道張居正說的都對,但這種感覺已逐漸令他厭煩。
就連他獨辟蹊徑的在正規程序之外撥款、下旨,也在被慢慢板回正軌,兩京一十三省興建小學的旨意最終沒能發出去,而是靠內閣授意學政大宗師共同提出,經歷正規程序后由戶部執行,皇帝只是戶部撥款后象征性地從內庫中撥了一些錢財而已。
何況這種做事方法在觸及真正治理國家的決策中并不好使,六科笑呵呵地就能把他的旨意駁倒,他也說不過那些人……七品小官兒們可兇著呢!
沒有張居正的首肯,就算是皇帝也無法氣急敗壞地把科道官流放萬里支援亞洲建設。
他是皇帝,卻并無左右朝政的能力。
甚至連不聽不看的權力都沒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