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書局-《開海》
第(2/3)頁
除了萬歷。
但凡過了黃河的電報,他就得多等半天,這哪兒行啊。
呼良朋的電報送到紫禁城萬歷就準了,不但準了這個,還讓他押送完這趟物資再回去的時候,沿途各地的萬歷新建小學都講一講,這些孩子是帝國的未來。
不過眼下,萬歷打算在黃河上學著祖宗的樣子,修個橋。
這事落到了刑部。
為什么是刑部?
因為有關河的事,萬歷朝首推潘季馴,從嘉靖四十四年到如今三次治黃河、淮河、運河,已有十余年深厚經驗,是朝中首屈一指的治河專家。
要修河橋,也要用他。
不過潘季馴并不建議修橋,黃河水濁,要修橋一定是在河南、山東一帶,這些地方河水沖擊力大,河沙也多,修橋不但容易被沖毀、還會使河底砂堆淤積,引發更大的洪災。
他建議皇帝如果是要為通電報,就在河里打下百十根鐵柱,用它們支撐電線掛在河面之上,這是最省時省力也省錢的做法。
而且有了這個,以后修建浮橋也更為容易。
但皇帝對這個不太滿意,他連浮橋都不太想修,只想修一座永固大橋。
不永固,怎么跑青龍軍列?
可要想修永固大橋,就得把中上游的沙挖出來。
工程量就不一樣了。
不管皇帝想的什么,呼良朋心里最擔心的事算是解決了,收到回信第一時間聯系了淮安府的教授師引昌,讓他集合所有對新船感興趣的小娃兒到淮安船煤所,足足花了兩天時間分批次上船、下甲板,給他們普及新船知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