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淘汰-《開海》
第(1/3)頁
蒸汽衙門對工匠管理極為嚴苛,在這個時代很少有人能承受三班倒的工作,人們沒有夜晚不睡覺的經驗。
但在豐厚收入與交替的假期面前,人們可以學習、可以試著接受。
九個工廠做組裝蒸汽機互不相干,工廠內的工人沒有俸祿,但他們在一臺蒸汽機被賣掉后,會從其中拿到扣除成本后應得的一份,這讓他們擁有極高的工作熱情。
周思敬并非技術工匠出身,他生在麻城,隆慶二年進士出身,即使沒有蒸汽局這樣的新設部門,也許也能做到侍郎一級,甚至可能憑借他的才學還會被派往六部其他分司。
只是因為朝廷有了這個部門,他又在數年之間做的很好,又正值萬歷掌權,這才官位升了又升,人卻始終留在蒸汽局。
萬歷對‘他的人’很信任且不吝委以重任,但什么是‘他的人’呢?萬歷也許自己也沒有答案。
至少目前看來,這個范圍極為寬泛,是他提拔的或者是為他任勞任怨做事的,都是他的人。
而對于他的人,萬歷一向很大方且予以信任。
這或許是因為……他從未嘗試過被背叛是什么滋味。
正統進士出身讓周思敬對衙門財務狀況極為關注,而這其實也是周思敬迫切需要研發一種能廣泛用于農田或尋常道路的直接原因……他們的儲備白銀不多了。
按理說蒸汽局財大氣粗,哪怕不說官府攤派所需蒸機,單說賣給民間的工廠用機器就有多種型號價格單機一百二十兩至九千兩不等,單就萬歷九年、十年這兩年就為朝廷造出九十多列大青龍、北洋南洋宣府三大軍器局四十余臺軍用玄武、二十六臺艦用赤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