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取舍-《開海》
第(2/3)頁
“他們的閱歷增長,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如陛下以子民對蒸機之理解取士,他們對朝廷是有用之人,他們必可深得圣眷——邊鄙之地的學子呢?他們一生、他們的老師一生都沒機會看見蒸汽兵船,他們不知道那是何物,鄉野之地一生一世連船都沒見過,他們怎么辦?”
“朝廷為何要以八股取士?蓋因八股僅考四書五經及朱子校注,帝國能讓任何一個鄉野社學有能力弄到一套四書五經、有能力得到所有朱子校注,讀了四書五經的人就都能治世?臣以為并非如此,學了朱子校注的士子便都能以圣人之道要求自己,忠孝仁義?臣同樣以為并非如此。”
“但它不管學子出身、閱歷、見識,它公平。”
“別管是京師的學子、松江的學子、金州衛的學子還是清遠衛的學子,不問出身、不問富貴貧賤、甚至連聰明愚鈍都不重要,只要他肯讀書肯學習,全書六十余萬,合校注百余萬字,死記硬背一樣能考取個舉人公光宗耀祖。”
“八股,就是把出身、閱歷、見識、財富,統統殺死的利刃,如篦子刷出所有想走仕途的人,選出童生、生員,保個衣食無憂,讓他們有機會去增進閱歷、增長見識,人們都以為考完科舉就結束了,其實只有朝廷才知道,考完科舉,真正的科舉才開始。”
“有出身有閱歷的人,科舉對他們而言并非難事;沒出身沒閱歷的人,依靠努力也能考取,所有人被給予相近的機會與可能,陳帥說過一個詞叫上升空間,這就是一條給所有人上升空間的路。”
“八股文不是目的,臣當然希望陛下能找到比八股文更合適的取士方法,但八股文是手段,在陛下找到之前——八股文是最好的手段。”
萬歷被驚呆了,他說不出話來。
他還在回想張居正先前提到的事,那個南方進士葉向高,他在殿試時好像也見過有點印象,那些葉向高所見所聞中淮安府的幸運兒,他們長大一定會有所作為,但其他地方的小孩長大就不配有所作為了嗎?
張居正的話如同醍醐灌頂,萬歷突然明白,科舉的意義不在于選拔人才,而是給天下人一個成為人才的機會。
“老師的意思,學生明白了,科舉之所以用八股取士,正因八股這種考試形式僵化,才用它來約定框架遴選人才,否則一旦準學子自行發揮,朝廷自然能取得人才,但更多原本有機會成為人才的人卻因出身限制,沒機會學習更沒機會得朝廷重用。”
張居正拱拱手:“陛下聰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