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便宜-《開?!?/h1>
第(1/3)頁
達云麾下部分騎兵在坐騎上很難占到便宜。
甘肅不缺馬,河西走廊山丹軍馬場自漢代起歷朝歷代養育軍馬,也與其他馬種雜交、也育種,理論上來說應該能培育出最適合使用的戰馬。
但實則不是那么回事,萬歷的御馬監自明軍下南洋奪回馬尼拉以來便承擔著為帝國培育馬種的使命,主要以西班牙安達盧西亞馬、葡萄牙盧西塔諾馬與蒙古馬雜交。
前者西班牙馬在大明被稱作大臀馬,這個名字來源于其比葡萄牙馬更大的屁股,葡萄牙馬自然就被稱作小臀馬。
在不斷的雜交中御馬監發現第一代雜種馬的速度、耐力、體形均有極大改善,但第二代雜種馬的各項指標都不如第一代,故將第一代雜種母馬與本土優秀種馬培育合格戰馬。
這樣培育出來的戰馬普遍強于宣府馬、陳沐于北洋所設養馬場培育的四代雜種馬與瓊州養馬場的六代雜種馬。
如今各地都在按照這個標準方法來養馬,培育出最合用的戰馬、馱馬與耕馬。
但甘肅顯然用不上,這年頭北洋年年組建騎兵,好馬都緊著那邊湊,所以他們騎的還是最普遍、最耐用、生活最糙、膽子最大的大頭娃娃。
這樣的馬和西域適合重騎的雜交馬作戰,小規模游斗肯定討不到便宜,更別說敵眾我寡。
但達云勝在人,雖然他人少,但有心算無心,他這邊人人掛甲揚刀,吐蕃馬黑麻那邊的人有的在屋子里、有的在外頭烤火,都穿的單薄,鎧甲一時半會也穿不上,遭遇突襲模樣怎一個慘字了得。
需要準備時間,是重騎兵最大的弱點,沒有馬能穿著四十斤馬甲、馱二百斤戰士長途跋涉。
涼州騎兵沖進七角井時,穿單衣的吐蕃重騎與侍奉左右的仆人們只能隨手以刀弓御敵,刀不及抬、矢不及發,四蹄已踏至眼前,則首級飛天血濺五步。
俗話說富人靠科技、窮人靠變異,起于涼州衛的騎兵們無異是大明邊軍里的窮鬼,他們別的不成,便只能勤學苦練。
故練就一身強橫馬術功夫,沖突之中尚能跟隨號令墻進而前,各自見機行事將馱馬牽了,呼哨一聲轉而在敵軍尚大亂之時轉個彎又追隨主將殺穿出去。
他們來得快、去得也快,整個戰斗來去不過片刻,在吐蕃馬黑麻的腦子還是一團漿糊時人已離開七角井,馬蹄聲都聽不見了,氣的他端著酒杯的抖個不停,上好的西域葡萄酒撒了一地。
最后看著遍地尸首與被明軍放跑的戰馬到處亂竄,干脆連酒杯都摔了,揚起馬鞭高呼道:“還穿他娘什么甲,你看見他們穿甲了嗎,給我追,追!”
一幫衣冠不整的騎兵、仆從眼見大汗震怒,各個心中既是驚懼又覺得窩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