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擺錘-《開海》
第(1/3)頁
趙士楨帶來的是個奇怪的大玩意。
簡單來說,它長得就像一座偏箱車,但它身上大部分是鐵制的,正面是一個四方鐵框架,上面垂著‘干’字鐵桿,連著一塊很厚的四方鋼塊直直垂下作為擺錘。
李贄看不明白這個東西是干嘛用的。
在它側面的偏箱板被墨色涂黑,垂下的鐵桿有平行支臂僅挨著黑板,趙士楨在上面插了一根石灰棒。
陳沐說:“這是常吉讓工匠造的,原本還追求對稱、美觀、裝飾,我看了之后把那些沒用的東西都去掉,只保留它的功能。”
“功能?”
“對,常吉想用這個東西來測量火槍甚至火炮的威力。”
陳沐說著,用再次抬了抬他的佩銃,道:“銃丸按照標準裝藥,就近打在那個鋼塊上,鉛丸推動鋼塊向后上方擺動,石灰在黑板劃出的軌跡,就是銃的力量。”
“這個并不準。”陳沐說著補上一句:“盡管銃丸重量、火藥用量及擺錘全重可以測量、稱準,但彈丸打在擺錘上是有力量被消耗掉的,因此并不能完全測準。”
“但相對而言,只要都用這個工具測量,得到的數字也就是準確的,不同形制之下,哪桿強、哪桿弱,一目了然。”
李贄還在接收難以消化的信息。
不是這個機器的原理難懂、也不光是關于火器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陳沐和趙士楨為什么需要測量這些東西。
但他沒問,陳沐自然也沒有解答,只是笑道:“常吉原本還拿這個測過炮,把鐵桿打飛了。”
其實東洋軍府還有另外一種測量速度的方法,是兩臺類似裝了只秒表的機器,其中一個易損零件伸到外面。
使用需射手同時擊中兩個間隔五十步的機器零件,以取得這段時間的值來進行計算。
機器也不是秒表,只是比較相似的發條齒輪工作計時工具,這個制作難度不高,但重點在于實驗操作難度高、成本大,而且同樣有很大的偏差可能。
同樣是趙士楨做的,說起來趙書記也算有非凡毅力之人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