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拍掉手上的泥:“老周,你帶兩個人去后山窯上拉五十斤石灰,越快越好!其他人跟我去泉眼挑水,桶不夠就把家里的洗衣盆、木桶都拿來!” “石灰?那玩意兒是蓋房子的!澆地里玉米不燒死才怪!”二柱子往后退了一步,滿臉不相信,“蘇瑤,你別瞎折騰了,到時候玉米沒救成,連石灰都浪費了!” “浪費?現在除了試,還有別的辦法嗎?”蘇瑤拽住二柱子的胳膊。 往泉眼方向走,“這病是土里的霉菌鬧的,石灰能殺霉菌,泉水能護根,就算只有一成把握,也比等著絕收好!” 二柱子還想說什么,被老周瞪了一眼:“聽蘇瑤的!她啥時候坑過咱們?”說著扛起扁擔就往后山跑,兩個年輕小伙趕緊跟上。 蘇瑤帶著剩下的人往泉眼走,路上碰見王大爺,老爺子聽說玉米爛根,顫巍巍地回家把裝糧食的木桶都抱來了:“蘇丫頭,你盡管用,只要能保住玉米,俺這桶就算劈了燒火也值!” 泉眼在村東頭的山腳下,水流不大,卻常年不斷。蘇瑤蹲在泉眼邊,用木勺往桶里舀水,一邊舀一邊數:“一盆水兌兩勺石灰,攪開了再澆,只澆根部,千萬別沾到葉子,石灰燒葉!”她怕大家記不住,特意找了根樹枝,在地上畫了個玉米稈,圈出根部的位置。 村民們拎著桶、端著盆往地里跑,蘇瑤也拎著一個鐵皮桶,跟著往回趕。剛澆了半壟,二柱子突然喊起來:“蘇瑤!你快來看!這石灰水澆完,根上的霉斑好像少了點!” 蘇瑤趕緊跑過去,蹲下來扒開土——還真有點效果!黑根上的黏膩感淡了不少,白霉絲也干了些,不像剛才那樣一碰就掉。她松了口氣,剛想讓大家加快速度,就聽見村口傳來拖拉機的聲音,有人喊:“縣農資站的人來了!說要來看咱的病玉米!” 來的是個戴眼鏡的技術員,穿件的確良襯衫,褲腳燙得筆直,踩在泥地里還特意踮著腳。他蹲在地里看了會兒爛根,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這是重茬根腐病,沒特效藥,最好的辦法是輪作,你們這地得荒兩年,讓土里的霉菌自然死光。” “荒兩年?我們喝西北風去?”老周急了,往前湊了兩步,“技術員,就沒別的辦法了?哪怕貴點也行啊!” 技術員推了推眼鏡,從包里掏出個小本子:“辦法也有,用進口殺菌劑,就是貴,一畝地要五塊錢,你們這百十來畝地,得五百多塊。先交錢,我再幫你們申請調貨。” 五百多塊?蘇瑤心里一沉。村里的互助基金上個月剛給王大爺的孫子交了醫藥費,現在賬上只剩二十八塊三,還是賣紅薯攢下來的。她攥緊手里的鐵皮桶,指節都泛白了:“不用了,我們自己有辦法。” “你們能有啥辦法?”技術員撇了撇嘴,掃了眼村民手里的木桶和鐵皮桶,“用這些土法子?別到時候玉米全爛光了,哭都沒地方哭。我可把丑話說在前頭,到時候別來找農資站要賠償。” 蘇瑤沒理他,轉身對村民說:“接著澆!每棵玉米根上多澆半瓢,今天必須把這百畝地澆完!”她怕技術員的話影響大家的士氣,特意提高了聲音。 技術員見沒人理他,悻悻地站了會兒,罵了句“瞎折騰”,就開著拖拉機走了。 太陽越升越高,曬得地面發燙,地里的人沒一個歇的。 蘇瑤的襯衫濕透了,貼在背上,像背了塊鐵板,嗓子干得冒煙,連咽口水都疼。 她拎著鐵皮桶,從這頭跑到那頭,看見有人澆得慢,就上去搭把手;看見有人分不清根部和葉子,就蹲下來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