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一月的風吹過稻田,帶著深秋特有的涼意。金黃的稻穗沉甸甸地垂著頭,在風中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低聲訴說著成長的歷程。蘇瑤沿著田埂慢慢走著,手指輕輕拂過即將成熟的稻穗,感受著谷粒飽滿的觸感。 老周蹲在田埂邊,小心翼翼地捏起一穗稻谷,瞇著眼睛仔細端詳。“谷粒飽滿,穗頭沉實,明天就能開鐮了。“他的聲音里透著壓抑不住的喜悅,布滿老繭的手指輕輕摩挲著金黃的稻穗。 蘇瑤接過那穗稻谷,放在掌心細細打量。稻穗彎成一道優美的弧線,密實實的谷粒排列整齊,在秋日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她輕輕捻下一粒稻谷,用指甲掐開,米粒潔白晶瑩,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她的聲音很輕,像是怕驚擾了這片豐收的寧靜。 開鐮的前夜,村里幾乎無人入睡。男人們在月光下仔細打磨著鐮刀,女人們準備著捆扎用的草繩,孩子們在打谷場上追逐嬉戲,空氣中彌漫著節日的喜悅和期待。蘇瑤獨自一人來到倉庫,檢查明天要用的工具。她的手拂過那些擦拭得锃亮的鐮刀,心里涌起一種說不清的復雜情緒。 天剛蒙蒙亮,村民們就聚集在田邊。男人們挽起褲腿,女人們系著頭巾,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莊重而又期待的神情。老周站在田埂最高處,深吸一口氣,洪亮的嗓音劃破晨霧:“開鐮咯!“ 第一把鐮刀落下,發出清脆的“唰唰“聲。金黃的稻穗應聲倒下,很快在田里鋪成整齊的一行。二柱子帶著年輕力壯的后生們負責收割,他們動作嫻熟,鐮刀起落間,一片片稻田露出濕潤的泥土。蘇婉領著婦女們跟在后面,利落地將割下的稻谷捆扎成束。老周帶著幾個經驗豐富的老農,仔細檢查著每一捆稻谷的質量,不時交流著意見。 “這一片長得真好!“二柱子直起腰,抹了把額頭的汗水,指著眼前一片特別飽滿的稻穗,“穗頭沉得都快抬不起頭了。“ 蘇瑤沒有參與收割,她在田埂上來回巡視,目光專注地檢視著每一片稻田。她時而蹲下身,仔細查看稻穗的成熟度;時而撥開稻叢,觀察稻稈的生長情況。她的腳步很慢,仿佛要把這片傾注了無數心血的稻田深深印在腦海里。 “蘇瑤姐,你看這個。“蘇婉抱著一捆稻谷走過來,臉上帶著困惑的表情,“這捆稻谷的粒數特別多,估摸著得有二百多粒,但是單粒看起來要比其他的小一些。“ 蘇瑤接過稻捆,仔細端詳。確實,這捆稻谷的穗型特別大,粒數也比普通的多了近三成,但單粒重量明顯偏輕。她讓蘇婉找來紅布條,把這捆稻谷單獨標記出來。“這可能是個值得研究的現象,“她若有所思地說,“穗大粒多但單粒輕,也許跟施肥的配比有關。“ 收割工作持續了整整三天。白天,稻田里滿是忙碌的身影,鐮刀的閃光在陽光下格外耀眼;夜晚,打谷場上的連枷聲此起彼伏,新稻的清香彌漫在整個村莊上空。村民們輪流休息,但打谷場上的燈火通宵不滅。 “該測產了。“收割結束后的第一個清晨,蘇瑤對老周說。她的聲音平靜,但微微顫抖的手指泄露了內心的緊張。 她特意請來了縣農科所的技術員,還從鎮上糧站借來了標準秤。測產選在陽光最好的正午,他們選取了三塊有代表性的田塊,每塊取一畝見方的面積進行測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