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珩轉身看了看身后的眾人。 “叔至,準備出發吧,潼關。” 聲音斬釘截鐵:“到潼關后,滾木礌石,火油金汁,堆滿關墻!出發時,弩機再調一百具給你!告訴兒郎們,關在人在!董仲穎的狗,敢伸一只爪子過來,就給某剁碎了,從箭垛上扔下去!” “諾!” 陳叔至抱拳:“侯爺放心!有末將一口氣在,西涼鼠輩休想踏入關中半步!” 隨即轉身大步流星而去,帶起一陣風。 “君明。” “末將在!”典韋沉聲應道。 “你也即刻出發,傳令子龍,武關、散關,交給他了。” 劉珩的視線轉向這位心腹猛將:“依潼關例,加固!嚴防死守!流民可放,但需嚴加甄別,十人一保,分散安置。若有帶甲持械、形跡可疑者,尤其是西涼口音……” 劉珩的聲音陡然轉寒,眼中掠過一絲殺機:“告訴子龍,不必請示,就地格殺!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進一個探子!” 典韋眼神一凝,肅然抱拳:“遵令!末將曉得輕重!” 他深知此任之重,關乎左馮翊腹心安穩,當即領命而去。 “伯侯、季謀、德容!” “下官在!” 杜畿、法衍、張既三位文臣齊聲應道,臉色凝重。 “伯侯即刻出發,季謀和德容也去忙吧。” 劉珩的目光掃過他們,帶著不容置疑的壓力:“秋收在即,各縣令、各屯田都尉,盯死了!水利溝渠,凡有淤塞損毀,即刻征發民夫修繕!流民安置點,增派醫官,嚴防時疫!糧秣調度,” 他頓了頓,加重語氣:“優先保障軍需、屯田戶及新安置流民!敢有克扣、倒賣者,無論何人,立斬不赦!” “諾!” 幾人凜然,各自領命而去。 “文若。” 劉珩將目光落在荀彧身上。那眼神平靜依舊,卻似乎多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深意。 荀彧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翻騰,拱手:“侯爺。” “洛陽的消息,不會只飛到我們這里。” 劉珩的聲音低沉下來:“關中士族,三輔豪右,韋氏、杜氏、耿氏……還有那些暗地里觀望的墻頭草,心思該活絡了。” 荀彧心中一凜,立刻明白了劉珩的用意。董卓廢立在即,天下必然震動,各種勢力都會重新站隊。關中內部,亦非鐵板一塊。 那些曾被劉珩鐵腕打壓過的豪強,那些對漢室還抱有幻想的清流,此刻恐怕都心思各異。 “你持我手令,” 劉珩從懷中取出一枚小小的銅印,遞給荀彧:“即刻動身,密會扶風耿氏、京兆韋氏、杜陵杜氏話事之人。告訴他們……” 劉珩微微傾身,聲音壓得更低,只有荀彧能清晰聽見:“董卓倒行逆施,廢立在即,漢室將傾。然,關中乃四塞天府,左馮翊兵精糧足。順我者,共保家園,共享太平;逆我者,牛輔便是前車之鑒!讓他們……好生掂量!” 荀彧接過那枚猶帶體溫的銅印,入手沉重。他深深看了劉珩一眼。這已不是安撫,而是赤裸裸的威懾與收編!借董卓廢立之機,行整合關中內部之實! 他心中復雜難言,既有對劉珩手段的凜然,又有一絲異樣的震動——在這亂世將至的關頭,或許,這種冷酷的務實,比空喊忠義更能保全一方? “彧竊以為右扶風問題不大,鮑鴻性格怯懦,周會賈浩二人與公明關系莫逆,不妨告訴他們實情,讓他們想辦法穩住在右扶風屯兵的皇甫老將軍即可,至于京兆尹……” 劉珩接過話茬:“京兆尹,你此行目的之一便在于此,告訴那三家,協助公明靖綏三輔,事成之后部分庸才貪官勢必要換下,屆時他們三家各有名額。” “彧……明白。” 荀彧將銅印緊緊攥在掌心,沉聲應道,轉身匆匆離去,青色衣袍在漸起的暮色中很快隱去。 一道道命令傳達下去,整個左馮翊開始運轉起來。軍卒調動,糧秣輸送,關隘加固,吏員奔忙……空氣里彌漫的不再是驚惶,而是一種沉凝的、蓄勢待發的力量。 此時劉珩身后只跟著景伯一人,劉珩立在原地,負手眺望。 “董仲穎……” 劉珩低聲自語,嘴角那抹冰冷的弧度在暮色中顯得格外清晰:“廢吧,殺吧……把洛陽的水,攪得再渾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