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原本董卓得知牛輔身死的消息后憤然出兵潼關,隨后李傕在潼關接連失利后,董卓被迫退兵并采納女婿李儒之言封了劉珩一個司隸校尉,至于司隸校尉監察京師的本職自然不勞劉珩費心,他能安心趴在三輔就可以了。 而對于牛輔全軍覆沒之事,不知為何,也被董卓壓而不發,董卓都不說,劉珩自然不會到處宣揚此事,算是暫時放下了與劉珩的恩怨,認可了劉珩對三輔的控制。 不久后劉珩借機上書,保舉杜畿為新任左馮翊,畢竟左馮翊是自己的老窩,肯定不能交給旁人管理。 徐晃軍在靖綏三輔后率兵趕赴潼關,而后又調陳叔至回長安負責穩固后方。 劉珩看著手中那份由荀彧呈上的、措辭華麗的討董檄文副本,嘴角勾起一絲微不可察的譏誚。 “文若,關中各隘口,可穩?” 他放下檄文,目光投向窗外肅殺的冬日景象。 “回君侯,潼關有公明將軍坐鎮,武關、散關有趙將軍嚴防,糧道暢通,流民安置有序,去歲秋種冬藏無憂。關中士族,經上次震懾,暫無異動。” 荀彧回答得一絲不茍,但眼底深處,對劉珩下一步的動向,依舊帶著探詢。 “很好。” 劉珩點點頭,目光掃過侍立兩側的典韋和陳叔至:“叔至,長安就交給你了。守好家門,看緊糧倉。若有不開眼的想趁火打劫,無論是西涼賊還是關東鼠,一律格殺勿論!” “末將遵命!人在城在!” 陳叔至抱拳。 “君明。” “侯爺!” 典韋踏前一步,聲若洪鐘。 “點五十名精騎,備足十日干糧。” 劉珩的聲音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隨我去酸棗,會一會這天下英雄!” 荀彧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了然,卻也有一絲憂慮:“君侯只帶五十騎?酸棗群雄匯聚,魚龍混雜,恐……” “五十騎,夠了。” 劉珩打斷他,臉上露出一抹自信笑容:“人多了,反而不便。我們是去‘觀禮’,不是去打仗。帶多了,袁本初和袁公路,怕是睡不安穩。” 荀彧默然,不再多言。他明白劉珩的用意:低調入場,示弱于人,靜觀其變,同時亮出獠牙震懾屑小。這是最符合當前關中利益的選擇。 數日后。 酸棗,諸侯聯軍大營轅門外。 正月的寒風依舊凜冽,卷動著各色旌旗獵獵作響。轅門處守衛森嚴,盔明甲亮的士兵審視著往來車馬。 當劉珩這一行人出現時,立刻引起了守衛和附近士卒的側目。 太顯眼了! 為首的劉珩,不過二十余歲年紀,一身玄色勁裝,外罩皮裘,并未著甲胄,身姿挺拔如標槍,面容俊朗卻帶著風霜磨礪出的冷硬,眼神沉靜如深潭,仿佛眼前喧囂的大軍不過是過眼云煙。 他胯下戰馬神駿非凡,通體烏黑,唯有四蹄雪白,正是名駒“踏云烏騅”。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身后。 僅僅五十騎! 但這五十騎,人馬皆披玄色輕甲,甲葉在慘淡的陽光下泛著光澤。他們沉默如山,隊列整齊。 一股經歷過無數次淬煉的殺氣凝而不發,卻讓轅門附近喧囂的空氣都為之一滯。守衛的士兵下意識地握緊了長戟,手心沁出冷汗。 尤其劉珩身側落后半個馬頭的那名巨漢!沒錯,就是巨漢!很大一只! 正是典韋! 他也未著甲,只穿著單薄的皮襖,露出虬結如鐵的肌肉,形貌魁偉,相貌也有些……雄偉? 背負兩柄短戟,目光開合間兇光四射,仿佛一頭隨時會擇人而噬的野獸。僅僅是他的存在,就讓人感到一股窒息的壓迫感。 “來者何人?報上名號!” 轅門守將強自鎮定,高聲喝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