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轟!” “轟!” “轟!!” m4謝爾曼坦克發出咆哮聲,小鬼子看似堅固的陣地被一炮干塌。 這輛由燈塔帝國生產的坦克,盡管在歐洲戰場上遭遇日耳曼帝國坦克時,被稱為“謝爾曼饅頭”。 但在亞洲戰場上,卻顯露出無敵的風采。 “謝爾曼大饅頭”這個綽號,是二戰時期日耳曼帝國陸軍對燈塔帝國陸軍軍M4謝爾曼坦克的嘲諷綽號。 這主要源于其在歐洲戰場面對日耳曼帝國陸軍新型坦克時的性能劣勢以及易燃特性。 謝爾曼坦克的裝甲防護相對較弱,面對日耳曼帝國陸軍的虎式、豹式坦克的高威力火炮時,如同“蛋殼”般脆弱,容易被擊穿。 其主炮口徑和穿甲能力也不及日耳曼帝國陸軍坦克,難以在遠距離有效擊穿日耳曼帝國陸軍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 同時,M4謝爾曼坦克早期型號采用汽油發動機,被擊中后極易起火爆炸,如同“打火機”,導致乘員生存率低。 在諾曼底登陸等戰役中,謝爾曼坦克常需以數量優勢彌補性能不足,5輛謝爾曼坦克可能才能摧毀1輛日耳曼帝國陸軍坦克, 而謝爾曼坦克在太平洋戰場能輕松碾壓東洋帝國陸軍的輕型坦克。 在太平洋戰爭中,謝爾曼裝備的75mm M3主炮或威力更強的76mm M1主炮。 這兩種火炮發射的高爆彈 對小鬼子陸軍的土木工事、機槍碉堡等目標具有毀滅性效果,為步兵清掃障礙的能力極強。 而小鬼子的主力坦克,如九七式中型坦克和九五式輕型坦克,其裝甲非常薄弱(最厚處通常只有20-30毫米),且多為鉚接結構。 謝爾曼的75mm炮可以在任何常見交戰距離上輕松擊穿 任何小鬼子坦克的正面裝甲,往往一擊必殺。 同時,由于小鬼子缺乏有效的重型反坦克炮。其主力反坦克炮——九四式37mm炮——在正常交戰距離上幾乎無法擊穿謝爾曼的正面裝甲(51-63毫米,并有傾角),只能威脅側面或后方。 因此,在戰場上! 小鬼子只能抱著炸藥包、地雷或使用“刺雷”(一種單兵反坦克爆雷)抵近攻擊,才能對謝爾曼構成威脅。 而謝爾曼通常有海軍陸戰隊或步兵的緊密伴隨,這些步兵會清除試圖靠近的小鬼子的“肉彈”,使得自殺式攻擊的成功率很低且代價高昂。 甚至曾有記錄顯示,小鬼子的九七式坦克的57mm短管主炮在極近距離射擊謝爾曼裝甲時,炮彈竟然被彈開,無法造成有效傷害。 這對小鬼子坦克乘員的心理是毀滅性打擊。 簡而言之:謝爾曼打小鬼子的坦克:一炮一個。 小鬼子打謝爾曼:基本打不穿。 謝爾曼坦克進攻過程中,有步兵兄弟保護,不怕“肉彈”。 因此,謝爾曼坦克成為了太平洋戰場上。 燈塔帝國陸戰隊和陸軍手中的一把無堅不摧的“開罐器”,有效地摧毀了小鬼子的防御體系。 目前,新編第38師裝備的謝爾曼坦克數量并不多。 但足以給小鬼子帶來巨大的打擊。 除了正常坦克之外。 還有被改造成噴火坦克的謝爾曼坦克。 重達30.4噸的謝爾曼噴火坦克,將主炮替換為短身管75毫米榴彈炮。 同軸機槍保留,部分型號在炮塔頂部加裝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