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首席工程師臉上混合著油污和興奮的紅光,幾乎是吼叫著對徐光啟匯報: “院正!持續運行測試已達十二個時辰!功率穩定,遠超同體積之蒸汽機!熱效率遠超預期!我們成功了!這就是您構想的‘內燃機’!” 徐光啟捂著耳朵,靠近觀察,感受著那澎湃的動力,眼中閃爍著比看到電報時更加熾熱的光芒。 他大聲回應:“好!好!立刻著手小型化、實用化!馬車、船只……還有陛下提過的‘自行車輛’!它的潛力,無可限量!蒸汽時代,將由它來引領走向終結!” 機械時代的降臨! 內燃機的成功,如同點燃了最后的***。 神京郊外的皇家機械制造局,成為了新動力革命的中心。 第一臺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拖拉機被制造出來,開墾荒地的效率遠超耕牛; 第一艘內燃機驅動的淺水輪船開始在內河試航,更加靈活高效; 工坊里的機器得到了更強大、更便捷的動力源;甚至根據蘇淵模糊的提示,工程師們開始嘗試將小型化的內燃機安裝到帶有輪子的車架上。 雖然最初的作品笨拙不堪,卻無疑指向了一個全新的未來。 鋼鐵廠、機械廠、化工廠如同雨后春筍般在各個工業區涌現。 城市的輪廓因工廠林立的煙囪而改變,道路上開始出現更多鋼鐵機械的身影。 華夏,在蘇淵的意志和格物院天才們的努力下,正式邁入了機械時代。 交通、能源、制造等各個領域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更新。 帝國的國力,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瘋狂增長,為蘇淵那更加宏偉的征服藍圖,提供了堅實到令人恐懼的物質基礎。 電報與內燃機,這兩大跨越性的發明,如同帝國騰飛的雙翼,帶著華夏沖向一個誰也無法想象的未來。 ………… 京城西郊,原本是連綿的農田和低矮的瓦房、作坊區。 老木匠阿福在這里生活了一輩子,他的鋪子靠著給街坊鄰居打家具、修門窗維持生計。 日子平靜得像護城河的水,幾乎看不到波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