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無論如何,時代巨輪滾滾向前,由蘇淵親手推動的工業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重塑著華夏大地的面貌與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 一個充滿蒸汽、鋼鐵、機遇與挑戰的新時代,已然降臨。 ………… 河西鄉下,老農陳老漢蹲在自家新修的磚瓦房門檻上,瞇著眼看著谷倉里幾乎要溢出來的金燦燦的麥粒,嘴角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擱在幾年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光景。那時,租著地主的地,辛苦一年,交完租子,剩下的也就剛夠糊口,遇到災年,吃糠咽菜甚至賣兒賣女都不是稀罕事。 “爺爺,爺爺,你看!”小孫子狗蛋舉著一個晶瑩剔透的孫悟空糖人,蹦蹦跳跳地跑過來,小臉上滿是興奮。 這糖人做得活靈活現,價格卻比往年便宜了不少。 “哎喲,慢點跑!”陳老漢接過孫子,心里像喝了蜜一樣甜。 如今,家里有了自己的幾畝地(朝廷新政,低價售賣官田給農戶),用了縣里農具廠推廣的新式犁和堆肥法,收成翻了一番還不止。 糧稅雖然還有,但比以前輕多了,而且官府收購余糧的價格也公道。倉里有糧,心里不慌。 兒子兒媳都在縣城的紡織廠做工,每月拿回的工錢不僅夠一家人吃喝穿戴,還能攢下不少。 家里蓋了新房,通了電燈(雖然偶爾停電),飯桌上隔三差五就能見葷腥,小孫子也能天天吃上零嘴兒。這日子,以前只有夢里才有。 “都是托了萬歲爺的洪福啊!”陳老漢的老伴兒在灶間忙著蒸白面饅頭,炊煙裊裊,香氣四溢,她忍不住感慨,“要不是皇上弄的那些新農具、新廠子,咱哪過得上這神仙日子?” 陳老漢深以為然地點點頭,小心翼翼地把家里那張粗糙印刷的蘇淵畫像(是買農具時送的)又擦了擦灰塵,擺正位置。 在他心里,當今天子就不是凡人,那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是帶著他們窮苦人過上好日子的神! ………… 江南水鄉,曾經的繡娘林秀兒,如今是州府第一大紡織廠的女工。 以前,她在家沒日沒夜地刺繡,眼睛熬壞了,也掙不了幾個錢,婚事都因家貧而耽擱。 如今,她穿著統一的藍色工裝,操作著轟隆作響的水力織布機,雖然嘈雜,但效率驚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