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雄英抬起頭,銳利的目光掃過摩柯高舉的金印,又掠過殿內大明隨駕官員的臉,眉梢微微挑起。 他自幼隨朱元璋在應天皇宮長大,見慣了諸國遣使入貢的場面,卻少見這般主動舍棄王位、舉國歸附的決絕——當初占城內附時,還曾有過三番五次的商議,真臘此舉,倒是比預想中爽快了百倍! 朱雄英上前一步,問道:“摩柯使者,你可知道內附意味著什么?真臘歸附后,將成為大明的一部分,國主將不再是一國之君,真臘的官員也需由大明吏部考核任命。這些,真臘國主和百官都同意嗎?” 摩柯毫不猶豫地回答:“回皇太孫殿下,這些我們都知道。國主說,他寧愿舍棄王位,也要讓真臘子民過上好日子!滿朝文武也都愿意接受大明的考核,只要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就算官職降低,也心甘情愿。” 他頓了頓,又說道:“殿下,臣在來的路上,看到占城的百姓安居樂業,學堂里書聲瑯瑯,醫館里醫者仁心,心中十分羨慕。真臘的百姓,也想有這樣的生活!暹羅歸附后,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這都是大明的恩德!真臘愿歸入大明,受大明教化,享大明福祉。” 說這些話的時候,摩柯眼中滿是希冀之色,就差把“求大明應允”四個字刻在臉上。 他想起臨行前吳哥城百姓圍著使團的模樣:老嫗把僅存的半袋糙米塞給隨從,顫著聲說“只求孫兒能吃上飽飯”;少年捧著磨得發亮的木刻識字板,盼著內附后能進學堂;連街邊乞討的孩童,都扯著他的衣擺,用生澀的漢語喊“大明好”。 這些畫面在他腦海里翻涌,讓他攥著金印的手愈發用力,聲音也帶著抑制不住的急切,只盼著朱高熾和朱雄英點頭,讓真臘百姓早日擺脫苦日子,像暹羅、占城人那樣,有飯吃、有衣穿、孩子能讀書。 朱高熾與朱雄英都有些愣神,殿內眾人卻是炸開了鍋。 康鐸猛地按住身旁常茂的胳膊,指尖微微用力,低聲道:“竟有此事?真臘竟愿主動內附?” 他去年曾奉命接待過真臘的朝貢使團,那時真臘使者雖對占城的學堂面露羨慕,卻也只是試探著求要幾本大明的蒙學教材,如今這般姿態,實在超出了他的預料。 話音剛落,他又忍不住笑起來,眼角的皺紋都舒展開:“好啊!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咱們常說‘以德服人’,如今真臘主動歸附,正是我大明仁政遠播的明證!” 常茂性子素來爽朗,此刻雖沒說話,卻忍不住攥緊了腰間的佩刀,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他望著摩柯手中的金印,眼前已浮現出真臘歸入大明版圖后,南洋疆域連成一片的景象——往后南洋海防再無空隙,百姓可安心耕作,商旅能暢行無阻,這可是比打一場勝仗還要讓人振奮的事。 他轉頭看向康鐸,眼底滿是興奮:“這下好了!真臘的香料、稻米,往后便是大明的物產,百姓的日子又能更寬裕幾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