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朱高熾雖然沒有急著表態,臉上卻笑開了花。 他心里飛快地盤算著:真臘歸附后,朝廷可派農官帶去高產稻種,在其境內開辟新的種植園,既能讓真臘百姓吃飽,又能補充大明的糧庫;再修幾條水渠,連通暹羅與占城的水利網,整個南洋的農桑都能更上一層樓。 一念至此,朱高熾當即點了點頭,說道:“真臘國主和百官能有此心,實屬難得。本王與皇太孫此次在占城巡查,就是為了了解歸附之地的百姓生活。大明對待所有歸附之地的百姓,向來一視同仁,絕不會因為真臘是新歸附的,就有所虧待。” 朱雄英也說道:“使者放心,只要真臘真心歸附,大明定會像對待暹羅、占城一樣,派遣工匠、調撥資源,幫助真臘發展生產,興辦教育,讓真臘的百姓也能吃飽穿暖,孩子能讀書識字!” 摩柯聽到這話,激動得渾身顫抖,再次跪倒在地:“臣代真臘國主和全體子民,謝大將軍王,謝皇太孫殿下!” 朱高熾讓侍從扶起摩柯,說道:“使者一路勞頓,先下去歇息。此事事關重大,本王會立刻上書應天,奏請皇爺爺定奪。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旨意下來。” 這可是外邦主動內附大明,還是毫無條件的舉國內附,這般大事自然要立刻快馬傳奏朝廷,讓洪武皇帝也好好高興一番! 要知道當年占城歸順,多少帶著幾分“順勢而為”的意味——那時朝廷派大軍橫掃安南,兵鋒直指南疆,占城見明軍威勢赫赫,才主動上表歸順,雖也是歸附,卻多了層“畏威”的底色。 可如今的真臘卻截然不同,它既無外敵逼迫,也非兵臨城下,純粹是親眼見著大明對暹羅、占城廣施仁政:派農官教種高產稻,修水渠解旱澇之苦,設學堂讓孩童讀書,開醫館為百姓治病,連尋常耕夫都能按月領工錢、穿棉布。 真臘君臣看在眼里,百姓盼在心里,才心甘情愿舍棄王位、舉國內附,圖的就是大明的“仁”,而非“威”。 這兩種歸附,意義天差地別。 占城歸附是大明兵威震懾的結果,而真臘內附是大明仁政感召的明證,足以見得洪武皇帝“以德服人”的治國理念,已真正深入南洋諸國人心,這可是比開疆拓土更讓朝廷振奮的大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