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六章 年會(三)-《橫掃晚清的無敵艦隊》
第(2/3)頁
農作物的生長,主要是依靠氮鉀磷三種元素,這也就是化肥的主要成份。而在沒有化肥的年代,氮肥主要是從糞尿中攝取,鉀肥則是用草木灰制做,而磷肥是骨頭魚刺磨成粉,但能夠從自然界中獲得這些肥料實在有限,以氮肥為例,一畝地大約需要20-30人的糞尿才能提供充足的氮元素,因此沒有化肥工業,農作物的產量是無法飛越提升。
在舊時空里,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通過43方案引進了13套化肥生產技術,這才能大規模生產化肥,使糧食作物的平均畝產量由100公斤出頭在80年代初期暴蹭到300公斤左右,這才確保了中國糧食的自己自足,并徹底解決民眾的溫飽問題。而另一個農業大國印度,盡管耕地面積是中國的1.6倍,但糧食產量卻不到中國的一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的化肥工業落后,產量都極為有限。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就人口數量來說,可耕土地的面積并不算多,因此要確保糧食的自己自足,徹底解決民眾的溫飽問題,就必須發展化肥工業,提高畝產量,在華東政*府初步建立了一定的工業基礎之后,就立刻和德國聯全開發合成氨技術。現在這項技術基本成熟,可以進行大規模的生產。也是第三個五年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
農業除了在這個五年計劃中有可能用上化肥之外,還有就是收取南方地區之后的土地改革工作,和現有地區的農業水利工程。化學固然可以解決農作物的生長元素,但水也是農作物生產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要解決農業用水,除了興建水利工程之外,還有水車的應用。畢競水利工程不可能直接通到大部農田的邊緣,這最后一腳還需要水車,可以大大提升效率。
另外就是制造農業機械來提高農業效率,畢競現在華東政*府己經能夠生產汽車、坦克,那么農用拖拉機自然也不在話下了。
最后一點就準備迎接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這時代中國的歷史己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但世界范圍并沒有多大的變化,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幾次重大歷史事件,三國同盟,三國協約,英德造艦競賽,二次摩洛哥危機、波斯米亞危機、意土戰爭等,都一一發生了,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有大概率仍然會發生的。
做為20世紀初期最重大的歷史事件,華東政*府自然要謹重的應對,盡管在舊時空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在歐洲,在亞洲基本沒有發生什么戰爭,但現在華東政*府的出現,也在逐漸影響著世界的局勢,畢競在華東政*府的引導下,德國的軍事勢力己經進駐到亞洲地區,因此華東政*府也必須要做好充份的準備才行。
由于要決議的事情太多,這次年會連續開了5天,也是歷年年會之最,在年會結束之后,各省省長也都各自離開青島,轉回地方。
而就在這時,華東政*府迎來了第一批外國客人,來自暹羅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接收軍艦的海軍士兵。
在1910年,暹邏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都向華東政*府定購了8艘軍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