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大選結束-《從學霸開始》
第(2/3)頁
官府運行盡量低成本高效原則,人民就會獲益,所以教育就是兜底。
增加教育質量的方法很簡單,增加成本就行,厲害的人就愿意去教書,但要考慮官府和人民能否承受,畢竟成本來自于稅收、國企、印錢。
不管教育成本是高是低,都會有一個分配問題。有些人是完全不明白自己的敵人在哪,不知彼,甚至不知己,輸贏都是莫名其妙的,但唐覺曉發現自己自幼就明白。
唐覺曉小時候先遇到的第一個教育問題,是他被老師刁難了,送幾斤蘋果到老師家后問題解決,這成本較低。后來問題是學校課程變輕松了,但開了興趣班,成本就比較高了。
但這都不是真正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在于第一名只有一個,放到后來就是某個大學專業對地區的名額限制。
所以唐覺曉曾經認真分析總結了一下,他真正的對手,一直是教室里一起學習的沙雕同學們。放長遠點看,對手有北上廣深混不下去,賣房來桂發展的人。因為桂地女方要的彩禮少,對手肯定包括全國其它各地的男人。
雖然不太和諧,但這就是現實。
人一開始都會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世人皆醉我獨醒之類的,覺得藏地不夠安全,自己不可能去那么艱苦的地方工作,愛情很重要,有情飲水飽……
等出了學校了,真正面對現實了,人就會變得現實。
首先要認準對手,才能談怎么應對。
一些成年人,三餐都在外邊吃,什么都追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沒錢這是很正常的事。好鋼用在刀刃上,花錢花在裉節兒上,大多數人是不懂的。
治國、治家、治己,道理是相通的,開源節流罷了,多存錢,盡量把錢花在高回報的地方。半部論語治天下值得懷疑,一部論語解決點自身問題是可以的。為人、學習、做事、擇師、擇友,論語這部粗淺、老套、過時的封建儒家糟粕,教會唐覺曉很多事。
“怎么進雜物房就不出來了?”
“翻出了小時候的日記,忍不住看了起來。”
“給我看看。”
“拿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