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393章 2049的世界(完) 2039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太多即將進入新的十年的期待和憧憬。 主要還是因為過去十年發動的戰爭切實影響到了每個人的生活,大家還處于從戰爭陰影走出來的階段。 等到了2049年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在期待著2050的到來。 隨著局勢的穩定和科技的爆發式增長,所有人都對未來有著極高的預期。 雖然即便在戰爭結束后,整個藍星的人口數量依然在八十億以上。 這個人口數量,即便藍星已經開始開發月球和火星的資源,也無法做到提供給所有人一個比較好的福利待遇。 但是在五十年代的前夜,無論是哪個國家,至少都能做到你不工作,不會讓你餓死。 能夠保障基本的衣食。 特別是科創生物在2040年推出的萬能藥物,由各國政府買單,覆蓋了大多數的疾病范圍。 萬能藥物,這是藍星人取得名字,科創生物官方的命名是“病理分析藥物設計儀器”。 其實是一個設備,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這其實也是藍星由來已久的概念。 早在人工智能浪潮來臨前,人們就希望通過深度學習工具來改進計算機藥物設計流程。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醫生寫幾句話描述需要達到的效果,然后把患者的體檢數據輸入,ai自動生成所需藥物的確切結構。 藍星之前大多數實驗仍然只關注分子及其低級特性,例如 logp,辛醇/水分配系數等。 而科創生物的藥物設計儀器能夠對分子設計進行更高級別的控制,并通過自然語言輕松實現控制。 通過為分子生成描述和在文本指導下從頭生成分子,來實現其目標。 然后傳輸到后臺,由當地藥廠在一天之內把藥物生產出來。 在鄭理的指導下,科創生物直接一步到位,不僅僅是將分子進行修改,更是直接把分子設計出來。 一些常見分子藥物,在當地藥房或者藥店能夠直接調貨。 這一發明出來之后,大多數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藥研發企業直接倒閉。 本來大家日子過的很爽,靠人工智能在生物醫藥研發領域的應用,基本實現了幾個研發人員就能夠研發一款新藥的成本控制。 現在直接被一股腦端了。 當然這一發明,極大程度降低了醫療領域的成本,導致藍星的民眾在免費醫療領域有了保障。 以華國為例,為什么要大力發展中醫和中藥?說白了就是要為西藥無法進入華國市場做好準備。 中醫和中藥并不是沒用,而是這種基于經驗的學科,它很難有一個標準去量化。 你無法保證自己看的中醫和中藥,他們見過并且治愈過和你病癥相似的患者。 而且要保證患者數量樣本足夠大。 去看中醫完全就是黑箱,換句話說就是抽盲盒,能抽到什么樣的純看運氣。 西醫像流水線產物。 而到了2049年,一個是人少了,當年嬰兒潮的人口逐漸在凋零,還有就是新生人口越來越少。 雖然華國從之前名義上的世界老二,實際上二三四加起來都干不過阿美利肯。 到現在實質上的世界第二,靠自己都能和阿美利肯掰掰手腕。 從虛胖到有肌肉,這是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路。 但是即便國家強大,福利待遇提升,華國也想了各種政策試圖刺激生育。越是刺激,越是沒有生育的欲望。 甚至民眾們都不結婚,虛擬世界多好玩,在虛擬世界里尋歡作樂。 在其他企業構建的虛擬世界里,你甚至還能轉換性別享受到不一樣的快樂。 沒有人想結婚,就更沒有人想生育。 華國還算好的,畢竟幾千年的傳統擺在這,歐羅巴和阿美利肯都已經在全力研發人造子宮技術了。 甚至這些國家,聯系科學城里的研究員,開高價讓他們研發人造子宮技術。 說回科學城,在科學城里,研究員的成果歸科學城所有,但是是否要出售,出售給哪個組織,這是成果的研發人所有。 包括產生的收益也是科學城和研發人五五分成。 而科學城對于研發的利好作用,里面成功者能夠獲得魔腦,再加上科學城在戰爭時期的安全。 讓這里成為藍星科研人員心目中的圣地。 能夠在里面卷成法師的,要有反復成功的成果,還需要被梅林認可,因此在地位堪比諾貝爾獎獲得者還要更高。 當然單一成果的含金量未必有諾貝爾獎獲獎成果高。 但是架不住能夠持續輸出研究成果,而且有延壽藥劑,研究生涯也比一般人要長。 在外界,把科學城里沒有轉正的叫實習研究員,實習轉正沒有成果的叫一級研究員。 轉正有一個成果叫二級研究員,以此類推。 獲得魔腦的叫法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