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惡客-《陪嫁大丫鬟求生日常[紅樓]》
第(1/3)頁
姑娘們十分請老人家坐。
梅月、荷月兩個強摁劉姥姥在炕上坐下, 香菱捧熱茶給她,又從炕桌上的果盤里拿個桂花蜜糖餡兒的面果子哄板兒,笑嘻嘻的說:“姥姥怎的叫我們姑娘作大姑娘?”
劉姥姥就見這端茶的丫頭在主子小姐面前也敢說敢笑的, 那眼睛澄汪汪的沒壞事兒,便知對面坐著的姑娘大約是個寬厚人品,心下便松了松,笑著解釋:“說起來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王太老爺與我這小孫子的祖上投緣,兩家可巧同姓, 便連了宗。早年也走動的勤,后頭我們家里的光景越發不好, 便不敢冒冒失失的登門打擾了。只是如今我們知道了大姑娘就在家附近, 再不來拜見就忒無禮啦。”
這老人家唯恐不信, 忙又笑道:“大姑娘的姑媽是榮國府賈二老爺的夫人,當年我和板兒他娘還拜見過二小姐呢,那可是個菩薩好人!您家大房老爺也知道我們的,只是他舉家回南邊老家守基業去了。倒是大姑娘的父母沒當年連宗的時候不在京里, 許是不知道還有我們這一門窮親。”說著就咂咂嘴, 赧然一笑:“只這二姑太太處, 這會子我們家道不好,也竟不大走動了。一則不敢忘那侯門公府里去,二是去了也是給二姑太太丟臉現世,倒再沒去過, 也不知二姑太太還記不記得咱們。”
劉姥姥說了這話, 云安三個就知道她家與王家走動應是極久遠之前的事了,那會子王夫人還未出閣呢,連排行都是照王家族里排的, 其實王夫人是這一房的長女,后兒出閣時就已改了自家的排行,從沒這“二姑太太”的稱呼。
荷月就捂著嘴笑:“你老人家的話倒穩準,再別說什么侯門公府不敢進,如今那侯門公府里的小姐不就在您老眼前?!闭f著就指迎春和黛玉。
云安也笑:“可是巧了,我這大妹妹是榮國府大老爺的長女,嫡親的嫂子就是姥姥說的王家大房老爺的獨生女兒,二太太是嬸母。我這小妹妹姓林,是揚州鹽政御史林老爺的女孩兒,亦是榮國府的外孫女,二太太是舅母。論起來,都連著親吶,姥姥別拘束?!?
劉姥姥早見這三個姑娘個個生的天仙一般的模樣,她先前還納悶呢,不是只有一位王姑娘嗎,另兩位是誰呢。
一聽這話,劉姥姥忙念佛,夸了好幾句,又拍只顧吃甜果子的板兒:“你這猢猻,快給王小姐,賈小姐,林小姐拜拜,多大造化才一氣叫咱們見這多仙宮里的尊貴人!”
云安三個都趕忙笑著阻止:“快別!”
香菱趕上前,笑著拉板兒的小手,問他愿不愿意下地跟她頑:“我新得了一副九連環,玩不?還有魯班鎖、九連環……”
板兒記得這個眉心有痣的姐姐就是給他糕的,倒不大怕,便被她嘴里的新鮮游戲吸引走了,香菱也不帶他走遠,只把他抱到西墻的小炕上去了。
此時梅月也低聲對劉姥姥說:“好叫姥姥知道,我們姑娘是咱們王家太太的女兒,但姓杜……我說這個并無別的意思,姥姥別吃心。雖不是親生,可府里上下都看著和親生的無異。”
李姥姥臊的滿臉通紅,悔不該沒打聽清楚就忙忙的上來說話——原來這劉姥姥那日偶然遇到個曾經的舊相識來,早年那人還是王家使喚的個尋常媳婦子呢,如今已成了那府里有頭臉的管事媽媽。當年來往時還算相熟,她嘴唇上面有顆肉乎乎的痣,乍一看跟走街串巷的媒婆似的,很是好辨認。
劉姥姥就趕上來跟她打招呼,那管事想了會子也記起來了,敘了幾句寒暑客套,這女人就笑:“趕著給我們家姑娘送東西呢,姥姥下次咱們再聊罷?!?
劉姥姥是久歷世事的老人了:她家里亦受了京城禁嚴的影響,她女婿的事務展不開,虧得夏秋兩季跟著挨山的那片莊子的人曬干菜采野果子的賺了些錢,這才能過冬。但若再無進項,只怕就要打春荒了,但這一家子只得她女婿一個男人撐門戶,鄉里傳說京城里的泥都被血水浸紅了,因此一家子都不敢讓王狗兒進城去做那倒騰賣干菜干貨的事。劉姥姥鎮日想從哪里挪騰些錢,或得些濟,這會子碰到這舊相識,老人家的心就活了。于是好歹拉住問:“你家姑娘怎的在城外?”
王家的管事媽媽就笑道:“城里事多,姑娘到莊上散淡些日子。這原是姑娘自己的地方,先前來過一陣子,偏太太還不放心,生怕委屈了姑娘,命我們送來這些東西——好姥姥,真不敢耽擱了,我這兒還趕著服侍姑娘半日,回去好跟太太交代回話呢?!?
說著就趕忙叫車走,劉姥姥在路邊一數,好家伙,足有六輛大馬車,裝的滿滿登登的,壓車的女人都只好擠坐在車前面。這姥姥心里想著這可算是遇著位財神祖宗了,當即家去同她女婿女兒商量。
這王狗兒當時還道:“她們走的那條路只有一個莊子,但我聽說是什么杜家的莊子。說起來,我現在做的這行當事情還是得了人家的恩呢。夏秋里就是這個莊子的人上咱們這里收野菜,還收咱們農家曬得干菜條子,只要東西好又干凈,都肯要的,給的價錢還公道。我瞧著有賺頭,先自己走遠了到別村子收來,然后賣給他們,倒真賺了些錢兒。人家那管事的人還告訴我說若家里這些干菜野菜多,不嫌麻煩的話,倒不妨賣到城里去,那里大戶小戶的都愿要這個,越留到后頭天冷,越能賺些辛苦錢——竟一點兒不藏私的,想來人家的主子也必定是個憐貧憐弱的厚道人?!?
劉姥姥當時聽了她女婿這話,登時坐不住了,立刻就要拜訪。這老人家有自己的智慧,她這樣跟女兒女婿說:“恐怕是為躲城里的事出來的,這樣的千金小姐該養的多嬌貴呢,興許年節的炮仗都害怕呢,何況那些個禍亂大事——便是深宅大院里住著,外頭那血腥氣飄進來也受不住哇。可這話又說回來,誰知這樣個尊貴人會在莊上住多久,咱們猶猶豫豫的,這小姐家去了,那還有咱們個球事?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兒,他們大戶人家看門的人都未必幫咱們向內嘖一聲兒的,沒了這巧宗兒,擎等著打饑荒罷?!?
話說的王狗兒也提心了,連忙找了跟那莊子上佃戶有親的人家,央求人家牽線,二日后就急忙忙的送劉姥姥帶上板兒提著一籃子存下沒舍得吃的干棗子,進莊子拜見了。
——這小姐果然極和氣有禮,可自家卻是鬧了個大笑話!這是人家杜家自家的莊園,并不與王家相干的,況且這杜姑娘是義女,本來就極遠的關系,如今更八竿子打不著了。這可怎么張口,劉姥姥又臊又急,心里跟貓抓似的。
此時卻聽杜姑娘笑道:“姥姥不是外人,與我們一同吃飯便是?!?
原來時已快正午,當劉姥姥愣神的功夫,前頭有丫頭問傳飯嗎,在哪里擺飯。
云安笑道:“在莊子上我們用飯早,姥姥客隨主便罷?!比缃襁@時代,上至大內下到百姓,都大抵是一日兩餐,早飯在九點左右,晚飯則在下午三點左右,其余時候有茶果、點心補充。自然,設宴是不遵照這時辰的,只隨主人家的意。
三個姑娘都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尤其云安,餓得特別快,點心果品不比正經飯食來的養人,因此她們用飯的樣式漸漸就成了一日三餐,榮府里有本院的小廚房,到莊子上就更自在了——陳老縣君開明的很,她自家惜福養生,一日兩膳,晚膳后就不肯再進食,卻不準姑娘們跟著她的例,依老人家的話,她年輕那會也是可著肚子吃飯,所以才身體好活的長,才能同太上皇拗著直到把這勞什子爵位拿了回來。
迎春和黛玉以及丫頭們都看出劉姥姥尷尬,都想著用吃飯岔開了才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