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惡客-《陪嫁大丫鬟求生日常[紅樓]》
第(2/3)頁
后暖廳擺下飯,雖未鄭重設宴,但亦是體貼劉姥姥,丫頭們怕她不懂桌席讓座的禮,索性擺席一般,各個一桌小幾便是。劉姥姥見三個姑娘亦是在丫頭服侍下洗了手后就自吃自的,并無那些繁冗禮節,心下松開一口氣,這才松開摁著板兒的手,給他將菜肴夾到碗里,讓他拿著勺子自己吃。
便是有心注意,可劉姥姥和板兒用飯仍頗急切,桌上多少有點兒狼藉。
吃塞了八分飽,劉姥姥從美味里回神,又有些不少意思,忙偷眼去瞧三個姐兒,誰知三個姐兒不僅無異色,看著不疾不徐用的還很好。
這卻又是另一樁好事了,在莊上的時日,姑娘們不僅放松身心賞玩野趣,更是真真切切的見識了番人家疾苦,知道百姓家如何過日子的。饒是黛玉這樣愛潔的人,聽過見過佃戶家姐兒的飯,還嘗過一口她們家常要省著吃的菜團子——她頭回知道里面劃嗓子的東西是麥殼麩皮,又知道了什么叫‘糠菜半年糧’……林姑娘的心也便容納的更多更廣了。其他的女孩兒也是如此,雖還是愛潔,卻再不會覺得農人干裂黢黑的手臟,亦不會無端瞧不起別人。像這樣同劉姥姥各吃各的,大家接受的很好,也都不犯那種嬌貴的毛病。
吃飽了心情也好。劉姥姥比方才剛來的時候放開了些,她年紀大,肚子里有許多有趣的故事見識,她又會說能說,興致高昂的連比帶劃,便是講一些養蠶種莊稼遇到趣事兒,三個姑娘連同梅月雪鷺這些丫頭們都聽的入神。
直到下晌過半,日都西斜了,王狗兒到莊門來接,劉姥姥才驚覺光說閑篇兒,倒忘了舊事,只是此時對著這些個比她孫女青兒大不幾歲的年輕姑娘忽喇喇的開口,她也不好意思的。暗自嘆口氣,劉姥姥心道到底吃了頓好飯,也該知足,這便家去,再另想折兒罷了。
小姐妹都起身送她,黛玉還有些舍不得,因說:“姥姥若不忙時,還來我們這里講古說話。我們家老太太今日出門訪友還未回來,不然她也愛聽,也與姥姥能聊說到一起。”
丫頭們忙解釋說是老縣君亦住在這里,照顧陪伴小輩們。
劉姥姥咋舌,腿腳有些打顫,從說書鄉戲里得來的對皇家的那點子見識教她知道這縣君、郡主的,都留著皇家的血,那可比高門大戶里的太太奶奶們還要再尊貴一重……
等送她出了別院,云安眾人才止步,目送她下山往莊門去。劉姥姥從皇親上回神時,懷里抱著個包袱,送她下來的婆子肩上也扛著一個。
劉姥姥訥訥的,還不待她說話,送人的花婆子就笑道:“老姐姐,看路,走穩了。”又夸板兒,“你家小孫子倒真懂事聽話,不哭不鬧的,日后定然出息的。”
直送到莊門口,花婆子將抗的包袱給王狗兒,才笑著帶過一句:“給孩子們的隨常東西。”
這狗兒特特借了保長家的驢車來接老丈母娘,果然沒借錯了,人家的態度實在客氣。
方走到說話不會叫莊子看門人聽見的距離,王狗兒已興奮的告訴劉姥姥:“我的娘!你怎么奉哄的人家?怎的這樣仗義大方呢?”
劉姥姥停下用柴草破席將包袱藏底下的手,忙問緣故。
王狗兒喜道:“您老替全家打一回秋風,誰知竟有能耐替我尋了個長長久久的差使。我有了正經的差使,咱們日后也不用求親靠友的了,便是日后再往人家莊上去,亦只是走親戚拜訪的,咱們也不空著手,家下有什么就拿什么,只要東西干凈,咱們心誠,我打量他家并不會挑理嫌棄。”
急的劉姥姥了不得,連聲問:“什么長長久久的差使,你倒說呢!”
狗兒就笑:“莊上的管家見我在本地的人口熟,又能拿事,便說請我仍做先前搗鼓的行當,不用自家去銷賣了,只把東西收來規弄好,他派車來拉,到他們城里的鋪子去賣。”
劉姥姥疑惑:“這不還和從前的事務一樣嗎?從前你收來的那些菜干不也大都賣給他莊上了么。”
“當然不一樣,以后不用我瞎弄了,得聽他的話做,比如春日的薺菜婆婆丁,夏里的荷葉蓮蓬,入秋曬菜干曬果脯曬花曬草……不管是從別處收上來還是我鼓動鄉鄰做,只要把品質好的貨物交上去,他便按定契結錢,每月還另給我一份月例。要忙的事情多著呢,你老品品,是不是有那些大戶人家買辦的那味兒?”雖貨物上賺的肯定不如以前多,除去成本至多余些小錢兒,但那份月錢才是叫王狗兒興奮的事。這可是長長久久的差使,干好了未必不會派給他更要緊的活,況且只這行當里跑熟了,日后自己也能混出門路,連板兒長大了也能領他做這一行的買賣。
回到家中,闔家看那一大一小的包袱,都倒抽一口涼氣,尤其狗兒,捧著薄薄幾冊子啟蒙的書,嘴唇都抖了。
杜家沒給銀兩。大包袱里是幾大塊細布、一食盒吃食,以及一匣子筆墨紙硯及蒙書。那小包袱里卻是好錦緞的尺頭。
王狗兒祖上做過官,他小時候過過幾天少爺的好日子,亦識一籮筐的大字。可后來家境越來越落魄,那些書本價高,是最先賣掉的,到如今他想教兒子幾個字都買不起本書,沒有書他也不敢認真教,因許多字他自己寫的都缺胳膊少腿的,誰曾想這遠到天邊的‘親戚’如此看重呢!別看只是幾本蒙書,只要板兒學會這書里的所有字,那他日后必定順暢許多,不用看著天時旱澇吃飯,謀個活計掌柜的活計不在話下。
劉姥姥和她女兒感恩戴德的直念阿彌陀佛,劉氏從盒子最低下拎起那條好肉,掂一掂,笑道:“一刀肉。我的娘啊,一籃子干棗給壓的回禮這樣重,早知再拎上那兩只老母雞了!”這一刀肉就是六斤六兩。劉姥姥拍她閨女一下,指著四樣吃食:肉,魚、糖、茶葉,老寡婦眼眶都紅了:“四色禮,人家真拿咱們家當親戚走動的。”
狗兒小心翼翼的將書本放回那匣子中,神采奕奕:“您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正如你老說的,人家確實當親戚招待的,這才準備了這些東西,沒像那種打發人似的舍幾兩銀子——但人家連這慮著了,怕咱們緊巴缺錢使,不好開口。”
他指著那上好的綢緞,告訴劉姥姥:“這個其實是叫咱們換錢的。這樣顏色花樣,這一塊尺頭足夠大人做一身衣裳了,直接拿到綢緞行或成衣鋪里,人家直接給換錢的。我小時候見我奶奶就是這樣給老家的親戚回禮,這是既保了你的面子又給實惠的做法。”
李氏又合掌念佛,“我才想說呢,那一大包東西都是可著咱家得用給的,但怎么還送了這莊戶人一輩子用不上的綾羅綢緞呢。”說著李氏都不敢再摸那花紋,緊著包起來,免得刮壞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