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帝王之怒-《我在詔獄看大門》
第(1/3)頁
翌日,西廠被革的消息傳遍朝野。
舉朝上下一片歡騰,大臣們彈冠相慶,祝賀這一場難得的勝利。
而汪直前一晚從“星海匯”出來后,就被覃昌帶回宮內,得到了來自朱見深和萬貞兒的親自安慰。
所以汪直看到這些大臣們為了他一個小小“宦官”丟了官職就如此失態,心里非但不委屈了,還隱隱帶著些看好戲的心態。
昨日他聽過楊休羨的分析,知道這事兒恐怕只是個發端。之后發生的,才是牽扯到前朝大事。
他們怕是忘了“宦官”最重要的不是在官場上爬到哪個位置,而是在陛下和娘娘的心里,處在什么樣的位子上。
果然,這邊外朝大臣們還沒有慶祝完畢。
內廷里,陛下傳旨,革去了黃賜和陳祖生司禮監太監的職務,將他們貶到南京去了。
皇帝最恨的就是身為內廷的內侍,明明只應該有皇帝一個主子,卻和外朝的臣子們勾勾搭搭。他礙于發小之情,和萬貞兒的面子,不去動懷恩。難道還動不了小小的黃賜么?
而且這個黃賜,也是福建人,和楊華還是同鄉。之前他那么多年都在東宮伺候,無聲無息的,如今為了楊家跳出來,說他和楊家沒有利益瓜葛,朱見深怎么會相信?
朱見深不但貶了黃賜,還將與他交好的一干內侍們全部都貶到地方上去了。
司禮監的內侍們撤換過半,懷恩本人雖然沒有受到朱見深的訓斥,但是這次明顯的敲打,也讓他認清了自己的位置。
如果此時,有人將內廷中發生的巨變,告知這些沉浸在歡樂中的朝臣,尤其是內閣的閣老們的話,想必他們也應該對自己的將來有所警惕。
可惜,皇帝此舉,擺明了就是在敲打企圖和外朝交好的內侍們,因而無人敢向外朝傳遞這個即將導致朝廷巨變的大消息。
一直到了將近二十天之后,這場彈劾事件的幕后發起人,兵部尚書尚忠從手下的人那里得知,西廠雖然被裁撤了。但是汪直日日前往錦衣衛衙門,帶著萬大人撥給他的人馬,繼續追查京內的各項異動,并且直接呈報給皇帝陛下,與之前西廠在的時候無甚區別。
西廠名亡實存,甚至因為“名亡”,連個想要絆倒的對象都找不到了。
“我聽說,項大人今早對陛下告病了,這幾天都不上朝。還上了折子,想要回家養老。”
錦衣衛衙門的膳堂外頭,萬達和汪直各自躺在一張躺椅上。
萬達扇著大蒲扇,看著葡萄架上垂下來的黑色大葡萄,側過臉對著汪直說道。
“恩,折子被陛下留中了。陛下應該不準吧。”
汪直啃著冰鎮過的雪梨,無所謂地說道。
畢竟項大人才五十六歲,還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呢。說什么養老,實在也太早了些。
而且陛下仁義,講情分,喜歡留用老臣。之前御馬監的劉太監一把年紀了,馬都上不了了,皇帝還想留著他呢。
“我可是聽說,以前項大人曾經為難過你吶。”
萬達用一只胳膊把自己支棱起來,八卦地問道,“據說他曾經當街羞辱過你。你想要向他請安,結果人家看都不看你一眼,直接走了,有沒有這回事兒啊?”
“是有這事兒,不過都好多年前了。我也沒放在心上。”
汪直啃完梨子,站起來走到水缸邊,舀水洗手。
“我畢竟是‘宦官’嘛。人家愛惜羽毛,不待見我,可以理解。”
“就是,就是,他們連我也不待見。不就是因為我是‘外戚’嘛。”
萬達也滿不在乎地說著。
阿直長大了,也越來越像他爹汪正了。
在萬達的記憶里,汪正可是胸襟廣闊的男人,不然也不會把孩子交付給自己了。
“可是……恐怕那些朝臣們不會這么想。”
看著汪直走進膳堂,給他去取點心,萬達擔心地說道。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成化七年的時候,當年的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讀孫賢曾經上奏,第一次請立當時還只有兩歲的朱佑極為太子。
為了表示自己請立儲君并非出于個人利益的考量,而是一心為公。孫賢同時將請立太子的奏折和他請求告老的奏折一并呈上。
結果他聰明反被聰明誤,朱見深識破了他欲擒故縱的把戲,批準他告老還鄉。
至于立太子的事情,直接被皇帝忽視了。
這孫賢偷雞不成蝕把米,不止想要當太子太傅的路子被斷了,連官都丟了。灰溜溜地回到老家后,沒幾年就抑郁而亡。
最讓他郁悶的是,在他啟程離京的路途上,就收到了皇帝在十一月里立了朱佑極為太子的消息。
雖然一個月后,太子就夭折,不過也是真的把這位孫大人給氣惱的夠嗆就是了。
自己的這位好姐夫,對付起故意拿喬的老臣來,可是半點都不客氣的。
再說情分什么的。
說起來,孫賢還曾經做過陛下的老師呢……
萬達正搖頭嘆氣,就看到楊休羨帶著高會和邱子晉,幾人都是一臉嚴肅地走進了后院來。
“出事了。”
楊休羨言簡意賅地說道,“有人秘密揭發了項尚書與黃賜相互勾結,圖謀官位。”
萬達一咕嚕地坐了起來,“秘密揭發?誰?”
項大人這邊病假在家休息,朝廷里就有人檢舉揭發他,簡直太巧了吧。
“不知道。只知道情報是通過東廠的路子傳上來的。”
楊休羨滿臉肅穆,邱子晉則是表情微妙。
他們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了。
陛下動手了。
“黃賜不是被調去南京了么?都走了十多天了呢。”
萬達突然想到。
“我已經派錦衣衛去路上抓人了。”
楊休羨說道。
“抓到之后,不下詔獄,而是送去刑部大牢。之后就是三司會審。”
邱子晉接著說道。
萬達眉頭一皺。
皇帝這是什么意思?
這個時候,汪直也端著點心回來了,聽到眾人的議論,汪直好笑地搖頭。
“若真是如此,那就非關我西廠責任了。日后史書工筆,別說是我西廠鍛煉成獄,將屎盆子扣在我的腦袋上就行。”
萬達心想那你想多了,你“身后”的名氣那叫一個臭啊……臭得至少能養活一個排的電視電影編劇,各種編排你,抹黑你。
不出萬達的預料,這邊抓黃賜的錦衣衛還在路上,那邊朝里就有左都御史郭鏜和監察守備馮貫兩人,一起彈劾項忠父子以及興寧伯李震違法亂紀,私相授受。
李震也是一代名將,曾在天順年間平定貴州瑤苗之亂,成化年間平定湖廣荊襄起義,是項忠手下的一員大將,去年剛被封了“興寧伯”。
除了這幾位,被御史彈劾的還有守備靖州指揮使莊榮、甘肅參將都指揮同知劉文、寧府儀賓王允壽和彰武伯楊信,皇皇十三人之多,都是素日和項忠交好的武將。(注釋1)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