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今日第一更:0452章!1/2! …… 論科技水平,大明朝顯然是當時的世界之最,就鄭和六下西洋,如果不是打著宣揚國威,擴展朝貢貿易,傳播文化,宣傳和平的目的,而是和一百多年后的哥倫布、麥哲倫一樣,殖民全球,那或許…… 科技的發展,絕不局限于現代,那是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如果說西方的工業革命是一次集中的大爆發,那么漫長的華夏文明,則是順應時代潮流,如涓涓小溪般流淌,從未出現過斷流。 華夏人發明火藥的初衷,絕不是為了戰爭,而是想將其化為天空最絢麗的煙火。 即使如此,在大明朝,華夏的科技發展,依舊處在世界巔峰的位置。 像是戚家刀的問世,證明了華夏文明只要一句話…… “我只要略微出手,便已經是這個時代的極限”! 倭刀,是大和倭國在從漢朝學習環首刀、唐朝學習陌刀工藝開始,直至大明朝在學習了華夏的鍛造工藝之后,順應本土,漸漸發展出了倭刀工藝。 時代在發展,弱后就要挨打,大和倭國不管是在前世今生,對于華夏文明的喜愛和掠奪,那是不加掩飾的,相較于只知道“欺世盜名”的高麗國,大和倭國更聰明,他們不盜名,而是偷師。 一個務名,一個務實,難怪在姜塵前世,兩個國家之間互相看不順眼,從華夏祖宗那里學到的東西都不一樣。 大和倭國切實地將“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這句話運用到了實際,像是在鍛刀工藝上,同時期已經隱隱超越了他們的老師。 只不過,花里胡哨的,沒啥屌用。 倭刀更適合武士對決,工藝復雜且鍛造所需人力物力巨大,非武士沒資格配備。 反觀抗倭名將戚繼光在見識到了倭刀的強大之后,因地制宜制造出的戚家刀,主打的就是一個大巧不工。 更實用、造價更便宜、對使用者的要求更少。 化簡為繁易,因為那是學藝不精的表現。 化繁為簡難,因為那需要更多的成熟技藝作為支撐! 狼筅、戚家刀、虎蹲炮這抗倭三器,可以說是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前的戰爭科技巔峰產物了。 或者說,抗倭三器,只是一個大時代中的小時代的產物,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當時世界的巔峰文明,都收集在那本書之中。 《永樂大典》! 在西方文明經歷了十八世紀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正式開啟熱兵 器時代以前,為火器與冷兵器并用時代,這個時代,大約包括了從唐朝末期滅亡進入五代十國開始,一直到華夏的最后一個盛世·康乾盛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