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今吾已危機人稱,天子卻要禪讓,欲陷孤為不忠不義之人耶?孤豈效逆賊所為!” 他知道,這一切背后多半都是秦瑱在推動,故而招來秦瑱抱怨,示意彼等有些太過急躁。 然則秦瑱聞之,卻道:“自古禪讓均是善談,從未見有受禪而受天下非議者,王本善君,何期如此膽怯?” “再者,王上乃漢室苗裔,理合繼統以延漢祀,今得天下一統,百姓歸心,天子亦有此意,王上何不受之?” 劉備見狀,嘆息道:“孤雖是景帝之孫,并未有德澤以布于民;今若受命稱帝,后世必遭非議!” 實際上讓劉備當皇帝,其人怎么會不想當,只不過他總覺得現在便受禪稱帝,有些太過急躁了一些。 他老劉宣稱了大半輩子的匡扶漢室,結果現在天下剛剛一統,他就登基稱帝,這讓后世如何看他? 所以依照他的想法,需要再等幾年,天下大勢穩定之后,再行禪讓,這樣他做出了成績,方才可以安心受位。 不過秦瑱一聽,就對老劉一笑道:“此非個人之愿可定,漢王當真以為如今受禪乃天子一家之意?” “非也,此乃天下眾官之意!大王須知,我等至今,絕非一人兩人之力,乃是眾文武齊心合力,方有今日天下一統之果。” “故如今大王受禪,不僅只是大王一人得利,眾文武皆會得利,大王不受,眾文武皆會生怨!” “眼下天下方定,正當穩定人心,若因大王不受,又至人心散亂,來日亂象復起,如之奈何?” 實際上當老劉入了長安之后,很多事情就由不得劉備做主了,因為現在劉備代表的是一個龐大利益團體。 只有劉備上位,這個利益團體才能上位,這也是為什么劉曄、龐統等人會不斷鼓吹劉備登基的原因。 現在劉備辭而不受,耽擱的不是一個兩個人的利益,而是一個巨大利益團體的利益,所以劉備必須盡快登基。 說著,他又補充了一句:“圣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今大王名正言順,有何可議?豈不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 一番話語說罷,劉備總算點了點頭嘆道:“罷了,卿如今之言,屬實陷孤于不義也!” 嘴上雖然有些埋怨,但他還是答應了秦瑱之言,而秦瑱說服劉備之后,次日便叫眾官前來請命。 至于八月受禪之時,獻帝請漢王劉備登壇受禪,壇下集大小官僚數百余員,虎賁兵馬十余萬,劉協親捧玉璽奉劉備。 壇下群臣跪聽冊曰:咨爾漢王!昔者唐堯禪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歸有德。 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滋昏,群兇恣逆,宇內顛覆,賴漢王神武,拯茲難于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予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 今恢文武之大業,昭爾之弘烈,皇靈降瑞,人神告徵;誕惟亮采,師錫朕命,全曰爾度克協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於戲!天之歷數在爾躬,君其袛順大禮,饗萬國以肅承天命! 劉備在旁聽得此言,雙目含淚,固辭不受,嘴里忙道:“備無才德,請擇有才德者受之。” 秦瑱見狀,便出列奏道:“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況是大漢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復何讓焉!” 眾官聞言,皆呼萬歲,拜舞禮畢,劉備方才受印,改元章武元年,立妃糜氏為后,弟子劉捷為太子。 封秦瑱為宰相,加鎮國公,關羽為大將軍,加義國公,張飛為驃騎將軍,加勇國公,劉協轉為山陽王。 至此三公一王之下,荀彧、夏侯惇、賈詡、董昭、劉曄、張昭、張纮、呂布、張遼、趙云、陳到、徐盛、徐庶、甘寧、周瑜、太史慈、袁渙、簡雍、孫乾、糜竺等文武三十余人皆封列侯。 其余眾臣,一一升賞,大赦天下,治下百姓,無不歡欣鼓舞,至于九月,關羽平定并州消息傳來,劉備下詔五年之內平穩天下大勢。 就此,大漢進入了長達五年的修養生息之中,在這五年,為了盡快恢復生產,秦瑱在全國推行保甲制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