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著超聲波傳感器上顯示的數值,整個實驗室內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要知道,金屬材料這玩意兒,只要是呈現固態狀態的,都能通過敲擊等外力因素的施加,去測試它的機械波傳導特性。 最簡單的方式去理解,就是拿一塊金屬到跟前,用力敲擊后這塊金屬具體能發出多大的響動。 傳出的振動聲音越低,就說明這塊金屬的振動屬性就越低,結構性就越穩定! 類似生活中常見的鉛、軟鋼(低碳鋼)、鎢等等,都是實際應用中的低頻金屬。 像橋梁上的金屬件,也大規模采用了低碳鋼。 因為低碳鋼這種材料既擁有非常好的強度和抗腐蝕性,又因為其低頻屬性,能有效減少橋梁在日常應用中引發的共振危害。 一些大型橋梁上的鋼結構,因尺寸巨大,固有頻率可低至1-10赫茲水平。 可是在眼前這遠小于0.0001赫茲的金屬玩具面前,人類已知的金屬材料都被吊打成了渣渣。 哪怕是元素結構排列非常穩定的單晶體,也不一定能在眼前這臺超聲波傳感器設備上測出這樣的成績。 “難怪特斯拉會被這件玩具給難倒!” “明明只是個單質鐵材料做出的工藝品,居然會有這種級別的結構穩定性,真是不可思議!”阿斯利康教授看著測試數據喃喃自語,眼睛里仿佛發現了新大陸一般。 果不其然,就在實驗室內的助理,將這件竹蜻蜓玩具轉移到下一項高倍率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下做進一步的工藝分析時。 顯微鏡連接的畫面屏幕,很快就對實驗室內眾人呈現出了一副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 只見放大了X500倍的畫面中,這件金屬竹蜻蜓玩具,并沒有出現阿斯利康教授下意識認為的金屬斷口,而是在畫面里呈現出了一種給人異常光滑的既視感! 所謂的【金屬斷口】,就是金屬材料在削切等工藝加工時出現的形貌、紋理特征。 這個名詞,通常在材料科學非常常見,可以用來推斷材料的斷裂機制、失效原因以及力學性能。 類似韌性斷口、脆性斷口、疲勞斷口、沿晶斷口等等。 每一種斷口都對應著不同的加工工藝。 特別是在高精尖機械加工領域,通過X400倍電子顯微鏡去觀察零部件的工差,那是行業里非常普遍的做法。 可是要知道的是,無論用哪一類金屬加工工藝,不管它是上的是水刀、激光、還是傳統的金屬銼刀、鏜刀,都會在這塊加工金屬的表面留下非常明顯的斷口痕跡。 特別是這種痕跡被放在電子顯微鏡下進行X500倍去放大,金屬斷口處的鋸齒、毛邊或者凹凸都該第一時間顯露無蹤才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