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蘇伊士運河管理方的幾個負責人這會兒著急的就跟熱鍋上的螞蟻,只能寄希望于邀請來的專業救援團隊。 像類似的堵船事件在蘇伊士運河上過去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只是大多都是一些小事故,花個幾小時或者半天基本都能完成救援,讓航道繼續保持暢通。 可是這一回捅出的簍子實在是太大了一點! 面對那艘橫梗在運河河岸上的集裝箱貨輪,哪怕是這些專業救援團隊也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先生們,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是救援難度太大!我們通過現場綜合考量,數個月時間已經非常保守給出了救援時間的曠量。” 說話間,這位救援團隊的團長還講解了船舶擱淺事故中的處理方法。 通常這樣的大型擱淺事故,都會采取拖帶脫淺+潮位輔助的救援方案。 可是蘇伊士運河是人工河,這邊沒有大幅度的潮汐水位變化,很難采取這種救援方案,只能退一步選擇傳統的起重方案。 就是利用大量的千斤頂先把船只給架起來擺脫擱淺狀態,再使用滑道滾筒推船下水。 這種方案其實和新船首次下水沒多大區別,勝在安全穩健,但是中途耗費的時間比較漫長。 另一種簡單粗暴一點的起重方案,則是派大量的吊機、龍門架將整個船給吊起來推入運河。像某位80后的軍艦下水出了事故,就是靠這種方案挽救起來的。 總之無論哪種救援方案都得用上大噸位的起重設備。 許多沒有足夠起重設備或者技術人員的中小國家,遇到類似的船舶擱淺甚至只能選擇棄船處理。 這就導致了路過一些國家的沿海時,總能看到海里停著廢棄的腐蝕生銹大船。 因為處置這種擱淺船需要耗費的金錢和時間,通常不會少于這條船的本身殘值。 對于背后的航運老板們而言,只需要算一筆賬就知道如何選擇。 既然救援要花那么多錢,還不如再去買條新船或者二手船回來呢! 畢竟對于海運行業來講消耗的時間就是金錢。 …… 當然,在聽完救援團隊的方案介紹后,幾個蘇伊士運河負責人都陷入了絕望之中。 這尼瑪救一下要花幾個月時間,要是消息傳出去,別說引發全球性的貿易振動了,光是埃及國內的壓力就得把他們幾個負責人給現場擼掉。 畢竟停一天損失就好幾億美元,停幾個月,那得對埃及的財政收入造成多大的打擊影響? 不過就在眾人以為這艘擱淺的貨輪,已經被判了‘死刑’之時。 從運河疏通部門傳來的對講機通報,卻讓辦公室內近乎凝滯的氛圍突然起了一番不經意的變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