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破瓜州-《上命昭唐》
第(1/3)頁
圣人最終還是沒有和談,設樂原之會不了了之。
和談個屁。
宋伐靈州之戰,諸部吐蕃請會師,宋廷許之。使者將發,真宗忽謂宰相曰:“朕看《盟會圖》,頗記吐蕃反覆狼子野心之事。今不須遣,止走一使以會兵告之。“
別提前通知,也別提前告知軍事行動安排,機會合適叫他們來打仗就行!
要和吐蕃干點事,趙官家還得拿平涼劫盟畫反復斟酌。本來答應好的事,君臣一商量,又都覺得不可靠,當即叫停。吐蕃人的信譽,早就在平涼之會、原州反攻諸事中敗壞得一干二凈。
和談?
收復河渭幾年了,未見來覲。現在我打上門來了,與我說凡事好商量。早些在干甚?若非大軍壓迫,軍力實在強盛,以其尿性,恐怕會毫不猶豫迎戰。
況且跨越數千里的距離,沐風節雨而來,難道是為了和談?不砍個人頭滾滾,即使羈縻,也不知幾夕安寢。要談,也得是沒廬奇力之輩的實力被嚴重摧毀,喪失統治力之后。
圣唐要的是唐化吐蕃,而非唐人在吐蕃的汪洋大海里堅守。
要的是趴在吐蕃人身上剝皮吸血,而非扶持土司代言人,每年收筆保護費了事。
圣人不想談,東衙大相沒廬奇力也不愿意接戰。
在乙弗城與城外扎下寨子后,一邊派出騎兵破壞水源、騷擾唐軍之后,安心等他退兵。
.
吐蕃貴族,并不是智商低于六十的黨項,越南猴子。
唐軍遠來,兼有后方心腹之患,利于速戰決戰而不利于相持。其次是后勤運輸壓力大——好吧,唐軍在這邊的掃蕩成果豐碩,加上以六郡之力支撐,后勤打得起持久戰。
主要還是時間著急。而他們,有主場的種種優勢。劣勢則在于,戰斗力弗如遠甚。內部凝聚力差,是在唐人的威脅下報團取暖,同仇敵愾的。
現在的吐蕃人還算“團結”。再過一百年的后世,西夏派、投宋派、自保派、完全無紀律派全都上齊了,整日仗著后頭撐腰的人,彼此仇殺。
所以這種團結,顯然也無法維系太久。
言妙娥氏、延氏、熟嵬氏、者龍氏、宗哥氏諸族能去汴梁朝見,爭先恐后給趙家當狗,李家的項圈當然也戴得。
這不,十一月中旬,在肅州遭到王師壓迫開城輸忠、渠帥龍贊率軍跟隨常勝軍節度使扎豬趕赴瓜州匯同沙州大將張守心討伐張承奉,并以長子龍曠、次女龍慈為首,向駐蹕西海的圣人派遣一千兵、三千匹號稱“海馬”的焉耆馬聽用之后。
散居甘州南部大斗谷至大雪山一帶的沒暇氏、來離氏、大馬氏、小馬氏、言龕谷等九族惶惶不可終日,生怕唐軍某天就踏破家門,于是首領兀佐等人率部來降,乞以漢法治本部,與王師合勢,討擊東衙大相諸賊。
也是沒地跑了。
他們這些部落,有些之前是散居在河渭、隴山地區的,逃到這邊的。沒成想,現在李皇帝又追了過來。南部是他的主力,東部是唐統區,西部是扎豬所部,向北是涼州郡治。
天羅地網!
雖然他們屬于嘍啰,不一定被注意得到。但只要被找上,就是破家絕戶。
來投九族,共四千余帳、萬九千余口及牲畜數萬。不算多,武熊征服的雜種估計都不止這點。
但圣人很開心,就像當初對待噶德悖、論弘毅兩部,他做出千金買馬骨的姿態,大大夸獎了一番來離兀佐諸人的忠誠,詔太官賜食,女御賜衣,額賞若干。
揀選精壯四千口成軍,號吐蕃軍。
是的,圣人正在探索一種外族軍隊征發、管理制度。
西北邊疆,逐水草而居,尤其青海這地方,其地理水文物候決定了許多州縣是無法屯田編戶的,屯田也養活不了更多人。
而不能建立穩定的戶籍、人地相屬,就無法產生根植地緣的官僚政治,繁榮的商業,同效稅收和內地捉人到戶的精準的國防兵役。
為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圣人便在思考,建立健全一個長期的部族軍制度。
諸族仍然分地而處、合族而居,在一個區域內游牧,戍邊。
每三年,調換牧區。每幾個牧區必有一座軍城或諸侯國,作為定海神針。
每族人口,每年登記。
成年男丁合其種組為一軍,比如吐蕃各部,就為吐蕃軍。設西府馬軍都指揮、步軍都指揮、馬軍教練、步軍教練四司,負責地方部族軍的領軍與訓練,每年閑時到涼州、西海集訓。
頭人子弟和部落強健者呢,就召入京城,同樣合種為一軍。
作為質子、抽血、快速同化與上升渠道的給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