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何其有幸-《少姝的山水》
第(1/3)頁
回房以后,把買到的新鮮玩意交給母親,兩人樂呵一回,用罷中飯,尹毅就帶著騏騏來看望她們母女了。
趁母親午睡的當兒,少姝和他們悠哉悠哉地在院里坐了,享受午后日光。
分外愛憐地摸摸鹿兒的頭,因連日來對小家伙的怠慢表示歉意:“乖乖騏騏有沒有吃好?吃慣了水溝邊的青草,會不會水土不服?”
“不會不會,”負責照顧小鹿的尹毅爽朗答道,“騏騏對姑娘家的大宅頗好奇,吃飽喝足就拉著我在各個院子轉來轉去,公子姑娘們無不喜歡,尤其是小公子,只是它又不吱聲,整天下來,獨累得我口干舌焦,哈哈哈!”
只是想到小羲爬在騏騏背上,撅著小屁股奮力抱緊,說什么也不愿意下地的情景,少姝就覺得整顆心快要融化掉。
“也不賴啊,尹毅哥在山上日日練功,過得跟苦修差不了多少,趁機就當是長休了一段,只是舅舅那里離了你這個高徒,想必要冷清難挨嘍。”少姝開玩笑。
尹毅說出心里話:“真讓姑娘給說著了,這幾天功夫未敢荒廢,而心里對師父總是多有惦念,加之山上待慣了,城里的來往稠密反而有點拙于應付了。”
少姝不響,只管側著頭,瞇瞇笑著,與小鹿互相盯看。
尹毅這樣講,大約和他自身的眼疾不無關系,已經換了個樣子,猛然應對從前熱絡的鄰里友人,無法得心應手,處之泰然。
“尹毅哥,今天我和少妍姐姐去了一趟道家地,琺花和阿圓他們全在那里做活兒,不如咱們同去,你跟他們也熱鬧熱鬧?”少姝蹦出個主意。
“那敢情好!”尹毅開心道,“只是得往后推推,明日我已答應子獻公子他們,一道兒去演武場。”
(演武場:據清康熙版《介休縣志》卷二之《建置》記載,介休城西設有演武場,“轅門南向,觀德堂三楹,東為旗臺,后為退食亭。繚以土垣,以時訓練鄉兵……武庫三間,在縣二門內西,藏貯兵器。義兵三十四名,弓兵三十名。”作為本文情節參考。“觀德堂”之“觀德”,應出自論語“古者射以觀德”。)
“去演武場做什么?”少姝感興趣。
“最近各家公子們都去演武場,為著年后的射禮,早早開始操練準備,你知道的,我小時候年年愛看的,今年雖說見不著,再親耳感受一回那熱烈的聲響也就知足啦!”
(射禮:古射禮有四個等級,“大射”是天子、諸侯為祭祀擇士而舉行;“賓射”是諸侯來朝覲見天子或者諸侯相朝之際進行的射禮;“燕射”是天子或諸侯與臣下、使臣、賓客等在燕禮后進行;“鄉射”分兩種,一種是州長春秋于州序(州的學校)以禮會民習射;一種是鄉大夫于三年大比貢士之后,鄉大夫、鄉老與鄉人習射。本文所指射禮即最后一種——鄉射禮,鄉射禮屬于民間射禮,與前文介紹的鄉飲酒禮一般是前后進行的,比射共進行三輪,又稱為“三番射”,地點在鄉校。清康熙版《介休縣志》卷三《典禮》記載,“今此禮惟射圃亭遺址尚存。”而軍禮是在演武場射箭習武,設酒宴行賞,鑒于后世多將射禮歸入軍禮,因此本文將射圃亭設在演武場,兩處合二為一了。)
少姝沒想到他如此念舊,率直應道:“甚好,那么騏騏也同去嗎,順便與場中騎兵的駿馬們賽一賽腳程?”
騏騏聞言立即豎起耳朵,前蹄不安分地刨起了地面,脖頸上的銀鈴串發出細碎的清響。
少姝被騏騏的神態逗笑了,伸手撥弄它毛茸茸的耳尖:"這小家伙倒是挺心急,怕是早惦記著要去馬場撒歡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