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77章 番外-《謀生在古代》


    第(1/3)頁

    建興二十七年,又是一年春闈的日子,大鈅朝最優秀的學子們齊聚京中,等待在貢院中一舉決定自己的命運。

    會試三日一場,共分三場,考經義詩詞和策問,與鄉試相同。如今不過是二月,雖然已經立春,但天氣還冷的很,這般考試考驗的不僅是學子們的才華學問,對他們的身體狀況也是個極大的挑戰。多少人是豎著進去橫著出來的?每一次科舉都少不了體質差的被風寒給帶走的。

    便是這樣,學子們對于科考也依舊趨之若鶩。如今已經是一月中旬,距離考試不過半個月,各省的考生已經來的差不多了。今年南江省出了十一位舉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對兄弟。兩人年齡只差了一歲多,都是二十二、二十三歲的樣子,著實算得上一句年少有為。

    這兄弟倆姓溫,哥哥叫溫學文,弟弟叫溫學書,是耕讀世家出身——好吧,這也算給他們自己臉上貼金了,明白的人都知道,這就是倆雞窩里飛出的鳳凰,泥腿子里頭出個小天才。

    靠著科舉一飛沖天的人家不是沒有,要不怎么這么多人想著擠這獨木橋呢?溫家兄弟學問踏實腦子靈活,在南江省的學子中也算是拔尖的,考中的概率不小。有人羨慕他們,也有羨慕變成羨慕嫉妒恨的,當然,世家子感覺良好的就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里。科舉不過是第一道管卡,后面的彎彎道道還多著呢,小門小戶出身的舉子便是考了一甲又如何,大多還不是在翰林院中蹉跎一生,或者外放了艱難的往上爬?

    溫家兄弟的心里其實也不怎么平靜。他們總記得自家大姐曾說過的一句話:“見識就像是你在地上畫個圓,里頭是你知道的,外頭是你不懂的。你的見識越多,這個圓越大,你就越容易發現自己的無知。”驕傲自滿的人早就被人踩在了腳下,只有虛心上進的人才可以笑到最后。

    他們這般覺悟并非一直都有,畢竟神童之名不是瞎叫喚的,打小兒過目不忘體格強健那都是他們比別人更優秀的資本。可有些東西不是自己努力就能有的,比如世家底蘊,比如名師教導,還比如人脈關系。

    他們從縣試到府試走的還算順遂,可到了院試就差點翻船——南江省的學政與一直罩著他們家的王知府算是政敵,本著對方看好的自己一定要刁難反駁否則豈不是太沒面子了的理念,要不是他們功底扎實沒什么破綻被抓,只怕就折戟在上頭了——就是這樣,他們倆是擦著底線排在最后幾位過的歲試。

    他們不是不羨慕世家貴族,輕松就能得到他們夢寐以求的一切。可他們的姐姐也從小教導他們,想著靠別人只會一無所有。靠山山倒靠水水干,只有靠自己才是正途。

    也是撐著著一股勁兒,他們倆沒被外頭的險惡嚇倒,反而像海綿一般吸收著各種知識,甚至“恬不知恥”的跟著其他同窗們蹭課蹭書。好在他們風儀不凡,人也謙遜坦誠,雖然調侃幾句無可避免,倒沒幾個人真拒絕他們的。

    一邊要應對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學政,一邊還要艱難的在官學中保持優秀,兩人很是吃了一番苦才得中舉人,也正因為此,他們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變得更加謹小慎微。

    恃才放曠的才子不是沒有,然而大姐說過,“文章憎命達”,能寫出驚世文章的人往往不是生活悲慘就是懷才不遇,更多的是兩者兼備,低調踏實讀書當官才是他們的目的,不到萬不得已心如死灰,可別把自己的路子越走越窄。

    這些都是大姐的教導,可是大姐已經九年沒有再見了。溫學文是跟著溫止的時間最長的,他遙望著那座巍峨的皇城靜靜的發呆,不知道大姐現在過的好不好?

    客棧外頭突然傳來一陣喧嘩聲,溫學文循聲往下看,是一路儀仗正從大街上走過。“那是秦王世子帶著番邦的人去鴻臚寺,”大廳里有京中學子得意洋洋的講解:“自從建興二十四年之后,周邊那些蠻夷對我大鑰朝無不臣服,何況他們還欠著咱們不少銀子呢,每年這時候都得帶著大批珠寶和羊毛制品過來朝貢。”

    三年前我大鈅將士在邊關如何將囂張的慎族叛逆打的屁滾尿流幾乎全軍覆沒一事在大鑰朝早已傳唱開來,一位年過半百的老舉人便感慨:“那時還有不少人覺得陛下是窮兵黷武,想要議和來著,就這事兒京中的許多知名編輯在京報上還很是吵了一架。到底是陛下圣明,如今看來打仗也不一定就會拖垮國庫,說不定還能有些進益。”

    也有讀書讀的有些迂腐的舉子搖頭:“這般市儈,我大朝風度何存?”

    立時便有人反駁:“文將軍在鴻臚寺的時候可說過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外族吃碗面反碗底的事兒多了,可別記不住教訓。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沒聽說過不成?咱們要善待的是自己人,不是拿自家的東西去貼補白眼狼。不過你要是心疼那些蠻夷也無妨,盡管打了包袱卷兒過去教化他們,等他們都打心底里認為自己就是大鈅人了,咱們也會給他們好處,當自家百姓來對待。”

    那迂腐書生被堵的說不出話來,惹來一陣哄笑,連溫學文也是莞爾,不知怎么的,這番話讓他覺得無比親切,畢竟記憶中也有一個人,喜歡用這樣的語氣說著氣死人又無法反駁的道理。

    外地學子對京中的官員了解不多,有好奇的問:“這文將軍又是何人?”

    之前說話的那本地舉人便笑道:“其實說文將軍已經不恰當了,該稱文大人才是。你們可知道新銳營和軍校?那便是文將軍一手組建起來的,她入官場時已經是三品指揮使的官銜,后又封為兵部左侍郎。沒人知道她出身哪家師從何人,只知道她身手了得,全軍上下無人不服。咱們剿滅慎族叛逆時也是文將軍與秦和玉秦將軍帶兵馳援的,她們奔襲千里全殲慎族部隊的那一戰你們難道沒聽說過?”

    這么一說大部分人都想起來了,也有細心的追問:“為何如今他又變成文大人了?”

    那舉子大約是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消息靈通的很,脾氣也不錯:“文將軍去年從兵部侍郎平調了工部侍郎,可不是變成了文官?自然該叫文大人了。不過京中大部分人還是習慣叫她文將軍的,畢竟當年她帶兵回京時的風采和鋒芒,實在是令人永生難忘。”

    有憧憬策馬戰沙場的學子便問:“那您可知文將軍的府邸在何處?我等也好去瞻仰一番。”

    那舉子的臉色突然就詭異了一下:“文將軍啊,他還真沒有府邸。”他想了想又糾結道:“也不能算沒有府邸吧,反正你們只要考過了會試,就有機會去她府邸的,說不定還能見到她呢。”

    為什么要考過會試才能去?大伙兒想不明白,可看人家并不愿多說,自然也不好追問。也有些明白是怎么回事兒的子弟在偷笑,文將軍便是陛下的辰貴妃,這事兒在京中上層不是秘密,要進皇宮去,可不是通過會試去考殿試的時候么?

    半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學子們懷著忐忑和激動的心情在貢院里度過了九天。溫學文和文學書靠著打小鍛煉出來的強健體質,發揮的十分穩定,考完還能撐著自個兒走回客棧去。好好睡了兩三天,將精神頭補回來,便開始等待成績的揭曉。

    他們這幾年越往外走便越明白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何況許多東西是需要天賦的,比如詩賦;又有一些是需要開闊的眼界的,比如策論。他們雖然功底扎實,但無論天賦還是眼界都比真正的天才和世家子差了一籌,雖然自覺能考過,沒到塵埃落定前還是有些不安。

    好在并沒有出現什么意外,他們以會試第七和第十一的名次順利過關。而在皇宮中,陛下也正看著會試的結果:“這這兩人莫非是兄弟?”他看著溫學文和文學書的名字心中一動:“我記得貴妃也是南江省人來著?”

    和安公公年紀雖然不小,記憶力卻還是很好,立刻就回話道:“啟稟陛下,正是如此。莫非他們和貴妃娘娘是親戚?”

    要解決這個疑問其實很簡單,來考會試的人是要帶自己的身份證明的,這東西上至祖宗三代都要填寫,拿來看一眼就知道了。這事兒也不用和安公公親自跑一趟,沒多會兒便有小太監拿著紙條出來,建興帝一看就樂了:“快去告訴你辰娘娘,說再過兩個月,她親弟弟就是進士了,也讓她高興高興。”

    和安公公笑容滿面的親自跑腿兒,只他要去的不是后宮,而是工部衙門。一身紅色官袍的文大人正和下頭人上商議事情呢,看到這位陛下跟前的宮中大總管來了也是一愣,還以為有什么急事兒,就看和安公公一張老臉上滿是討喜的笑容,沖溫止做了個揖,也不避諱的就把話說了:“恭喜文大人賀喜文大人,您家兄弟考中會試第七和第十一,奴婢第一個就來給您報喜了,您可不能少了咱的喜錢。”

    “我兄弟?”九年前離家的事兒早已恍然隔世,溫止愣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心中說不出的五味雜陳。今年的會試,可不就是學文和學書能參加的一屆?那時候她的弟弟們就是她的一切,是她立足的根本,也是她的希望。

    可最后她還是走了。她自認為對那個家沒有虧欠,對幾個弟弟更是問心無愧,可他們在世俗禮儀之下的冷漠還是讓她心驚,讓她選擇毅然決然的離開。幸而上蒼庇佑,她找到了比血親更好的親人,讓她能夠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天地,她也幾乎忘記了,自己曾經還有過家人,有過她期盼著長大成功的弟弟們。

    大約是她怔忪的表情實在太過明顯,和安公公連微笑都維持不住了。他這時候也恍惚想起這位主子就是因為在家中倍受忽視,最后才選擇入宮的。正恨不得給自己老臉上一耳光告罪,溫止卻終于緩過神來了,笑著掏出個荷包遞給他:“要不是你來報信,我還真不知道這事兒呢,可不敢少了您的喜錢。”

    和安公公接了荷包趕緊撤了,大伙兒也看出自家上官無心公事,紛紛知趣的告退。溫止輕輕閉上眼,在心里無聲嘆息,自己到底還要不要去見他們,與他們相認呢?

    從春闈等到殿試,溫止還是沒有下定決心。溫家兄弟也一點兒不知道自家大姐就是坊間流傳甚廣的文將軍文大人,只老老實實的跟著儀官進了保和殿,三叩九拜后也不敢抬頭,只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等著應考。

    兄弟倆卻不知龍椅上那位正打量他們呢。那天得和安公公回來后提示,建興帝也想起來自家貴妃娘娘當姑娘時候的遭遇了。按說這事兒不該遷怒到他們身上,可陛下心中就是忍不住有些膈應。正好說到殿試的考題上,太子殿下便給他出歪主意:“我看您就問貢士們對女子之才如何看待算了,一來我們最近正想拿這個引一波輿論,讓更多有才學的姑娘們也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能,而來不也正好看看這群貢士到底迂腐不迂腐?他們可是要和我先生同朝為官的。”

    于是一個近乎兒戲的考題就這么擺在了眾人面前,只話沒說那么直白,大意是說古代有不少賢德女子為將為官,寫詩作賦,還有當過皇帝的則天大圣也算是個圣明君主,可見女子本也是聰慧的,但是為什么能夠出頭的只有少數,不如男子這般多呢?

    這個考題問懵逼了許多貢士,自古以來不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女兒家負責生孩子打理家務,男人賺錢當官的么?那分工不同當然結果就不一樣。可要是光這樣寫,恐怕閱卷官看都不會看,自己也要名落孫山。

    有玄學一點的從陰陽乾坤的角度上來講解,也有不少人從《禮》出發,闡述女子出來拋頭露面是不符合圣人教誨的。溫家兩兄弟卻是猶豫著一直沒能下筆,畢竟這個問題他們實在是太了解不過了——因為男人們故意把女人困在了內宅,她們可不就沒法來到外面的世界?

    就像他們大姐,無論學識還是智慧都遠在他們之上,可在他們父母心中,她就只是被利用,等榨干了最后一點價值后隨意賣給哪戶人家攀上個好關系,這是他們母親在某次閑聊中親口說出來的話,而他們號稱最愛女兒的父親并沒有反駁。也難怪最后大姐寧愿選擇進宮,而他們除了全然無知,便是在得知一切后無能為力,根本什么都改變不了。

    禮法就一定是對的嗎?她們大姐還說圣人教誨“盡信書不如無書”呢。為什么一定就要束縛住女兒家,讓她們永遠低男人一頭?溫學文想著想著眼圈都紅了,心一橫下筆如飛,去他的揣測上意,去他的規矩禮法,他就是要為女子鳴不平。

    和他一樣,文學書在一番掙扎后也是選擇了攻殲如今對女子的教誨束縛了女子的才華,只措辭更溫和了許多。也有不少貢士猜到這可能和文大人有關,他們自然不會說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多多少收都偏向了解放女性這一頭。

    建興帝下去走了一圈,回來便有些驚訝和感慨。他曾經問過溫止,為什么不將自己的身份公開,趁機讓女子們也奮起一把,而溫止則回答:“一時的榜樣來的快也去的快,要他們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想法,是一場非常艱難的攻堅戰。我要做的事情太多,這種水磨工夫的事兒還是留給男人們來做吧。”

    為什么要留給男人們呢?貴妃娘娘便無奈笑道:“因為這世道已經形成了女兒家得聽男兒家的話的風氣啊。只有男人們都說女子要厲害了,女兒家才會真把自己變強大。當然,等她們真正強大起來,眼界開闊起來,那時候男人們想后悔就來不及了。”

    至于要怎么讓男人們為女兒家發聲,辰貴妃只笑一笑并不說話。可如今看了這些貢士的文章,全大鈅最優秀的人才里有三成都認為對女子的束縛太過,建興帝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周澤瑞的提議顯然是他們早就想好了的,他甚至可以料到,幾天之后京報里就會為此再次掀起波瀾。

    殿試只有一天時間,到傍晚時貢士們已經全部交卷。建興帝這會兒也不管什么規矩不規矩了,直接扯了溫家兄弟倆的試卷來看。閱卷的大臣們多數都知道了這兩人是辰貴妃的弟弟,也不攔著他,只在心中盤算著如果皇帝陛下想為他們開后門,自己改如何勸阻。

    建興帝看的又不是他們的才學,只確認兩兄弟并不是白眼狼兒,尤其是溫學文的字里行間多次提及“家姊”,孺慕之情溢于言表,他心里便舒坦了不少,放下卷子等閱卷官們選出最好的幾份再來圈名次。

    溫家兩兄弟出了皇宮才發現自己背上全是冷汗,里頭的威嚴肅穆幾乎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兩人稍微討論了一下自己寫的文章,不由相視一笑:“管他那么多,如果這次閱卷的大人們非要說女子就該相夫教子聽話無才,咱們當了官兒也和他們尿不到一塊兒去。”

    話雖然這么說,但兩人心里還是盼著能夠高中的。好在沒幾天就張貼了皇榜,兩人的名字赫然在列,一個是二甲傳臚,一個是二甲第八,都是非常好的名次。

    兄弟倆眉開眼笑,接了賜下的進士錦袍看了又看,只覺得像在做夢。同鄉的舉子們紛紛前來祝賀,溫學文和溫學書也不好假惺惺的謙遜,咧著嘴傻笑,拱手作揖感謝同窗們的幫扶。大伙兒正在喧鬧著,外頭進來幾個十分精神的年輕將軍,掃了一眼便往他們這邊走,上前問道:“兩位可是南江省的新科進士,兩位溫老爺?”

    溫學文和溫學書有些茫然的點頭,為首一名將軍掏出自己的令牌給他們看,拱手道:“我等奉命請兩位走一趟,有位上官想見一見您二位。”

    有眼尖的學子瞄了一眼便失聲叫道:“是新銳營!”京中誰不知道新銳營中各個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強者,這一隊人的品級還不低,能差遣他們出來跑腿的,那該是什么牌面上的大人。

    學文和學書也想不通這是怎么回事兒,可看這樣子顯然是不容拒絕。想想大姐說的“身正不怕影子歪”,兩人自覺沒做過虧心事,也不怕鬼敲門,整理整理儀容就跟著他們去了。

    新銳營說來請人,還真是請的架勢,外頭一輛雙馬拉的馬車已經等候多時了。溫家兄弟上了馬車,窗外的京城繁華飛快的閃過,一路奔著郊區跑去。兩兄弟這時候也免不了有些忐忑,正胡思亂想呢,車夫一聲吆喝,車子停了下來。

    “這里是陛下的皇莊,我們大人就在里頭等你們。”帶他們來的將軍給他們引路,完全不管兩人聽到“皇莊”后明顯的愣了一下。

    兄弟倆這時候心里也是亂糟糟的,和皇家扯上關系的不就是自家姐姐么?可數一數京中的皇子們,也沒那個能是他們的外甥,那這位能驚動新銳營來找他們的大人到底會試誰?

    穿過重重疊疊的院落,目光所及的建筑越發精致。帶路的將領在朱紅色的院門外停下,拱手行禮大聲道:“末將新銳營一營副營長潘明特來復命,人已經帶到了,請將軍示下。”

    屋子里傳來一個讓他們既覺得熟悉又覺得陌生的女子的聲音:“辛苦你了,請他們進來吧。”

    兩個在金鑾殿上都沒有失態的男兒忽然覺得腳上灌了鉛,要相互扶持著才能站穩。兩人邁開腳步踏進大門,在院子里的香樟樹下,一襲妃色長裙的女子正看著他們,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

    和安公公笑容滿面的親自跑腿兒,只他要去的不是后宮,而是工部衙門。一身紅色官袍的文大人正和下頭人上商議事情呢,看到這位陛下跟前的宮中大總管來了也是一愣,還以為有什么急事兒,就看和安公公一張老臉上滿是討喜的笑容,沖溫止做了個揖,也不避諱的就把話說了:“恭喜文大人賀喜文大人,您家兄弟考中會試第七和第十一,奴婢第一個就來給您報喜了,您可不能少了咱的喜錢。”

    “我兄弟?”九年前離家的事兒早已恍然隔世,溫止愣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心中說不出的五味雜陳。今年的會試,可不就是學文和學書能參加的一屆?那時候她的弟弟們就是她的一切,是她立足的根本,也是她的希望。

    可最后她還是走了。她自認為對那個家沒有虧欠,對幾個弟弟更是問心無愧,可他們在世俗禮儀之下的冷漠還是讓她心驚,讓她選擇毅然決然的離開。幸而上蒼庇佑,她找到了比血親更好的親人,讓她能夠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天地,她也幾乎忘記了,自己曾經還有過家人,有過她期盼著長大成功的弟弟們。

    大約是她怔忪的表情實在太過明顯,和安公公連微笑都維持不住了。他這時候也恍惚想起這位主子就是因為在家中倍受忽視,最后才選擇入宮的。正恨不得給自己老臉上一耳光告罪,溫止卻終于緩過神來了,笑著掏出個荷包遞給他:“要不是你來報信,我還真不知道這事兒呢,可不敢少了您的喜錢。”

    和安公公接了荷包趕緊撤了,大伙兒也看出自家上官無心公事,紛紛知趣的告退。溫止輕輕閉上眼,在心里無聲嘆息,自己到底還要不要去見他們,與他們相認呢?

    從春闈等到殿試,溫止還是沒有下定決心。溫家兄弟也一點兒不知道自家大姐就是坊間流傳甚廣的文將軍文大人,只老老實實的跟著儀官進了保和殿,三叩九拜后也不敢抬頭,只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等著應考。

    兄弟倆卻不知龍椅上那位正打量他們呢。那天得和安公公回來后提示,建興帝也想起來自家貴妃娘娘當姑娘時候的遭遇了。按說這事兒不該遷怒到他們身上,可陛下心中就是忍不住有些膈應。正好說到殿試的考題上,太子殿下便給他出歪主意:“我看您就問貢士們對女子之才如何看待算了,一來我們最近正想拿這個引一波輿論,讓更多有才學的姑娘們也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能,而來不也正好看看這群貢士到底迂腐不迂腐?他們可是要和我先生同朝為官的。”

    于是一個近乎兒戲的考題就這么擺在了眾人面前,只話沒說那么直白,大意是說古代有不少賢德女子為將為官,寫詩作賦,還有當過皇帝的則天大圣也算是個圣明君主,可見女子本也是聰慧的,但是為什么能夠出頭的只有少數,不如男子這般多呢?

    這個考題問懵逼了許多貢士,自古以來不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女兒家負責生孩子打理家務,男人賺錢當官的么?那分工不同當然結果就不一樣。可要是光這樣寫,恐怕閱卷官看都不會看,自己也要名落孫山。

    有玄學一點的從陰陽乾坤的角度上來講解,也有不少人從《禮》出發,闡述女子出來拋頭露面是不符合圣人教誨的。溫家兩兄弟卻是猶豫著一直沒能下筆,畢竟這個問題他們實在是太了解不過了——因為男人們故意把女人困在了內宅,她們可不就沒法來到外面的世界?

    就像他們大姐,無論學識還是智慧都遠在他們之上,可在他們父母心中,她就只是被利用,等榨干了最后一點價值后隨意賣給哪戶人家攀上個好關系,這是他們母親在某次閑聊中親口說出來的話,而他們號稱最愛女兒的父親并沒有反駁。也難怪最后大姐寧愿選擇進宮,而他們除了全然無知,便是在得知一切后無能為力,根本什么都改變不了。

    禮法就一定是對的嗎?她們大姐還說圣人教誨“盡信書不如無書”呢。為什么一定就要束縛住女兒家,讓她們永遠低男人一頭?溫學文想著想著眼圈都紅了,心一橫下筆如飛,去他的揣測上意,去他的規矩禮法,他就是要為女子鳴不平。

    和他一樣,文學書在一番掙扎后也是選擇了攻殲如今對女子的教誨束縛了女子的才華,只措辭更溫和了許多。也有不少貢士猜到這可能和文大人有關,他們自然不會說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多多少收都偏向了解放女性這一頭。

    建興帝下去走了一圈,回來便有些驚訝和感慨。他曾經問過溫止,為什么不將自己的身份公開,趁機讓女子們也奮起一把,而溫止則回答:“一時的榜樣來的快也去的快,要他們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想法,是一場非常艱難的攻堅戰。我要做的事情太多,這種水磨工夫的事兒還是留給男人們來做吧。”

    為什么要留給男人們呢?貴妃娘娘便無奈笑道:“因為這世道已經形成了女兒家得聽男兒家的話的風氣啊。只有男人們都說女子要厲害了,女兒家才會真把自己變強大。當然,等她們真正強大起來,眼界開闊起來,那時候男人們想后悔就來不及了。”

    至于要怎么讓男人們為女兒家發聲,辰貴妃只笑一笑并不說話。可如今看了這些貢士的文章,全大鈅最優秀的人才里有三成都認為對女子的束縛太過,建興帝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周澤瑞的提議顯然是他們早就想好了的,他甚至可以料到,幾天之后京報里就會為此再次掀起波瀾。

    殿試只有一天時間,到傍晚時貢士們已經全部交卷。建興帝這會兒也不管什么規矩不規矩了,直接扯了溫家兄弟倆的試卷來看。閱卷的大臣們多數都知道了這兩人是辰貴妃的弟弟,也不攔著他,只在心中盤算著如果皇帝陛下想為他們開后門,自己改如何勸阻。

    建興帝看的又不是他們的才學,只確認兩兄弟并不是白眼狼兒,尤其是溫學文的字里行間多次提及“家姊”,孺慕之情溢于言表,他心里便舒坦了不少,放下卷子等閱卷官們選出最好的幾份再來圈名次。

    溫家兩兄弟出了皇宮才發現自己背上全是冷汗,里頭的威嚴肅穆幾乎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兩人稍微討論了一下自己寫的文章,不由相視一笑:“管他那么多,如果這次閱卷的大人們非要說女子就該相夫教子聽話無才,咱們當了官兒也和他們尿不到一塊兒去。”

    話雖然這么說,但兩人心里還是盼著能夠高中的。好在沒幾天就張貼了皇榜,兩人的名字赫然在列,一個是二甲傳臚,一個是二甲第八,都是非常好的名次。

    兄弟倆眉開眼笑,接了賜下的進士錦袍看了又看,只覺得像在做夢。同鄉的舉子們紛紛前來祝賀,溫學文和溫學書也不好假惺惺的謙遜,咧著嘴傻笑,拱手作揖感謝同窗們的幫扶。大伙兒正在喧鬧著,外頭進來幾個十分精神的年輕將軍,掃了一眼便往他們這邊走,上前問道:“兩位可是南江省的新科進士,兩位溫老爺?”

    溫學文和溫學書有些茫然的點頭,為首一名將軍掏出自己的令牌給他們看,拱手道:“我等奉命請兩位走一趟,有位上官想見一見您二位。”

    有眼尖的學子瞄了一眼便失聲叫道:“是新銳營!”京中誰不知道新銳營中各個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強者,這一隊人的品級還不低,能差遣他們出來跑腿的,那該是什么牌面上的大人。

    學文和學書也想不通這是怎么回事兒,可看這樣子顯然是不容拒絕。想想大姐說的“身正不怕影子歪”,兩人自覺沒做過虧心事,也不怕鬼敲門,整理整理儀容就跟著他們去了。

    新銳營說來請人,還真是請的架勢,外頭一輛雙馬拉的馬車已經等候多時了。溫家兄弟上了馬車,窗外的京城繁華飛快的閃過,一路奔著郊區跑去。兩兄弟這時候也免不了有些忐忑,正胡思亂想呢,車夫一聲吆喝,車子停了下來。

    “這里是陛下的皇莊,我們大人就在里頭等你們。”帶他們來的將軍給他們引路,完全不管兩人聽到“皇莊”后明顯的愣了一下。

    兄弟倆這時候心里也是亂糟糟的,和皇家扯上關系的不就是自家姐姐么?可數一數京中的皇子們,也沒那個能是他們的外甥,那這位能驚動新銳營來找他們的大人到底會試誰?

    穿過重重疊疊的院落,目光所及的建筑越發精致。帶路的將領在朱紅色的院門外停下,拱手行禮大聲道:“末將新銳營一營副營長潘明特來復命,人已經帶到了,請將軍示下。”

    屋子里傳來一個讓他們既覺得熟悉又覺得陌生的女子的聲音:“辛苦你了,請他們進來吧。”

    兩個在金鑾殿上都沒有失態的男兒忽然覺得腳上灌了鉛,要相互扶持著才能站穩。兩人邁開腳步踏進大門,在院子里的香樟樹下,一襲妃色長裙的女子正看著他們,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

    和安公公笑容滿面的親自跑腿兒,只他要去的不是后宮,而是工部衙門。一身紅色官袍的文大人正和下頭人上商議事情呢,看到這位陛下跟前的宮中大總管來了也是一愣,還以為有什么急事兒,就看和安公公一張老臉上滿是討喜的笑容,沖溫止做了個揖,也不避諱的就把話說了:“恭喜文大人賀喜文大人,您家兄弟考中會試第七和第十一,奴婢第一個就來給您報喜了,您可不能少了咱的喜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