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番外-《謀生在古代》
第(2/3)頁
“我兄弟?”九年前離家的事兒早已恍然隔世,溫止愣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心中說不出的五味雜陳。今年的會試,可不就是學文和學書能參加的一屆?那時候她的弟弟們就是她的一切,是她立足的根本,也是她的希望。
可最后她還是走了。她自認為對那個家沒有虧欠,對幾個弟弟更是問心無愧,可他們在世俗禮儀之下的冷漠還是讓她心驚,讓她選擇毅然決然的離開。幸而上蒼庇佑,她找到了比血親更好的親人,讓她能夠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天地,她也幾乎忘記了,自己曾經還有過家人,有過她期盼著長大成功的弟弟們。
大約是她怔忪的表情實在太過明顯,和安公公連微笑都維持不住了。他這時候也恍惚想起這位主子就是因為在家中倍受忽視,最后才選擇入宮的。正恨不得給自己老臉上一耳光告罪,溫止卻終于緩過神來了,笑著掏出個荷包遞給他:“要不是你來報信,我還真不知道這事兒呢,可不敢少了您的喜錢。”
和安公公接了荷包趕緊撤了,大伙兒也看出自家上官無心公事,紛紛知趣的告退。溫止輕輕閉上眼,在心里無聲嘆息,自己到底還要不要去見他們,與他們相認呢?
從春闈等到殿試,溫止還是沒有下定決心。溫家兄弟也一點兒不知道自家大姐就是坊間流傳甚廣的文將軍文大人,只老老實實的跟著儀官進了保和殿,三叩九拜后也不敢抬頭,只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等著應考。
兄弟倆卻不知龍椅上那位正打量他們呢。那天得和安公公回來后提示,建興帝也想起來自家貴妃娘娘當姑娘時候的遭遇了。按說這事兒不該遷怒到他們身上,可陛下心中就是忍不住有些膈應。正好說到殿試的考題上,太子殿下便給他出歪主意:“我看您就問貢士們對女子之才如何看待算了,一來我們最近正想拿這個引一波輿論,讓更多有才學的姑娘們也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能,而來不也正好看看這群貢士到底迂腐不迂腐?他們可是要和我先生同朝為官的。”
于是一個近乎兒戲的考題就這么擺在了眾人面前,只話沒說那么直白,大意是說古代有不少賢德女子為將為官,寫詩作賦,還有當過皇帝的則天大圣也算是個圣明君主,可見女子本也是聰慧的,但是為什么能夠出頭的只有少數,不如男子這般多呢?
這個考題問懵逼了許多貢士,自古以來不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女兒家負責生孩子打理家務,男人賺錢當官的么?那分工不同當然結果就不一樣。可要是光這樣寫,恐怕閱卷官看都不會看,自己也要名落孫山。
有玄學一點的從陰陽乾坤的角度上來講解,也有不少人從《禮》出發,闡述女子出來拋頭露面是不符合圣人教誨的。溫家兩兄弟卻是猶豫著一直沒能下筆,畢竟這個問題他們實在是太了解不過了——因為男人們故意把女人困在了內宅,她們可不就沒法來到外面的世界?
就像他們大姐,無論學識還是智慧都遠在他們之上,可在他們父母心中,她就只是被利用,等榨干了最后一點價值后隨意賣給哪戶人家攀上個好關系,這是他們母親在某次閑聊中親口說出來的話,而他們號稱最愛女兒的父親并沒有反駁。也難怪最后大姐寧愿選擇進宮,而他們除了全然無知,便是在得知一切后無能為力,根本什么都改變不了。
禮法就一定是對的嗎?她們大姐還說圣人教誨“盡信書不如無書”呢。為什么一定就要束縛住女兒家,讓她們永遠低男人一頭?溫學文想著想著眼圈都紅了,心一橫下筆如飛,去他的揣測上意,去他的規矩禮法,他就是要為女子鳴不平。
和他一樣,文學書在一番掙扎后也是選擇了攻殲如今對女子的教誨束縛了女子的才華,只措辭更溫和了許多。也有不少貢士猜到這可能和文大人有關,他們自然不會說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多多少收都偏向了解放女性這一頭。
建興帝下去走了一圈,回來便有些驚訝和感慨。他曾經問過溫止,為什么不將自己的身份公開,趁機讓女子們也奮起一把,而溫止則回答:“一時的榜樣來的快也去的快,要他們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想法,是一場非常艱難的攻堅戰。我要做的事情太多,這種水磨工夫的事兒還是留給男人們來做吧。”
為什么要留給男人們呢?貴妃娘娘便無奈笑道:“因為這世道已經形成了女兒家得聽男兒家的話的風氣啊。只有男人們都說女子要厲害了,女兒家才會真把自己變強大。當然,等她們真正強大起來,眼界開闊起來,那時候男人們想后悔就來不及了。”
至于要怎么讓男人們為女兒家發聲,辰貴妃只笑一笑并不說話。可如今看了這些貢士的文章,全大鈅最優秀的人才里有三成都認為對女子的束縛太過,建興帝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周澤瑞的提議顯然是他們早就想好了的,他甚至可以料到,幾天之后京報里就會為此再次掀起波瀾。
殿試只有一天時間,到傍晚時貢士們已經全部交卷。建興帝這會兒也不管什么規矩不規矩了,直接扯了溫家兄弟倆的試卷來看。閱卷的大臣們多數都知道了這兩人是辰貴妃的弟弟,也不攔著他,只在心中盤算著如果皇帝陛下想為他們開后門,自己改如何勸阻。
建興帝看的又不是他們的才學,只確認兩兄弟并不是白眼狼兒,尤其是溫學文的字里行間多次提及“家姊”,孺慕之情溢于言表,他心里便舒坦了不少,放下卷子等閱卷官們選出最好的幾份再來圈名次。
溫家兩兄弟出了皇宮才發現自己背上全是冷汗,里頭的威嚴肅穆幾乎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兩人稍微討論了一下自己寫的文章,不由相視一笑:“管他那么多,如果這次閱卷的大人們非要說女子就該相夫教子聽話無才,咱們當了官兒也和他們尿不到一塊兒去。”
話雖然這么說,但兩人心里還是盼著能夠高中的。好在沒幾天就張貼了皇榜,兩人的名字赫然在列,一個是二甲傳臚,一個是二甲第八,都是非常好的名次。
兄弟倆眉開眼笑,接了賜下的進士錦袍看了又看,只覺得像在做夢。同鄉的舉子們紛紛前來祝賀,溫學文和溫學書也不好假惺惺的謙遜,咧著嘴傻笑,拱手作揖感謝同窗們的幫扶。大伙兒正在喧鬧著,外頭進來幾個十分精神的年輕將軍,掃了一眼便往他們這邊走,上前問道:“兩位可是南江省的新科進士,兩位溫老爺?”
溫學文和溫學書有些茫然的點頭,為首一名將軍掏出自己的令牌給他們看,拱手道:“我等奉命請兩位走一趟,有位上官想見一見您二位。”
有眼尖的學子瞄了一眼便失聲叫道:“是新銳營!”京中誰不知道新銳營中各個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強者,這一隊人的品級還不低,能差遣他們出來跑腿的,那該是什么牌面上的大人。
學文和學書也想不通這是怎么回事兒,可看這樣子顯然是不容拒絕。想想大姐說的“身正不怕影子歪”,兩人自覺沒做過虧心事,也不怕鬼敲門,整理整理儀容就跟著他們去了。
新銳營說來請人,還真是請的架勢,外頭一輛雙馬拉的馬車已經等候多時了。溫家兄弟上了馬車,窗外的京城繁華飛快的閃過,一路奔著郊區跑去。兩兄弟這時候也免不了有些忐忑,正胡思亂想呢,車夫一聲吆喝,車子停了下來。
“這里是陛下的皇莊,我們大人就在里頭等你們。”帶他們來的將軍給他們引路,完全不管兩人聽到“皇莊”后明顯的愣了一下。
兄弟倆這時候心里也是亂糟糟的,和皇家扯上關系的不就是自家姐姐么?可數一數京中的皇子們,也沒那個能是他們的外甥,那這位能驚動新銳營來找他們的大人到底會試誰?
穿過重重疊疊的院落,目光所及的建筑越發精致。帶路的將領在朱紅色的院門外停下,拱手行禮大聲道:“末將新銳營一營副營長潘明特來復命,人已經帶到了,請將軍示下。”
屋子里傳來一個讓他們既覺得熟悉又覺得陌生的女子的聲音:“辛苦你了,請他們進來吧。”
兩個在金鑾殿上都沒有失態的男兒忽然覺得腳上灌了鉛,要相互扶持著才能站穩。兩人邁開腳步踏進大門,在院子里的香樟樹下,一襲妃色長裙的女子正看著他們,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
和安公公笑容滿面的親自跑腿兒,只他要去的不是后宮,而是工部衙門。一身紅色官袍的文大人正和下頭人上商議事情呢,看到這位陛下跟前的宮中大總管來了也是一愣,還以為有什么急事兒,就看和安公公一張老臉上滿是討喜的笑容,沖溫止做了個揖,也不避諱的就把話說了:“恭喜文大人賀喜文大人,您家兄弟考中會試第七和第十一,奴婢第一個就來給您報喜了,您可不能少了咱的喜錢。”
“我兄弟?”九年前離家的事兒早已恍然隔世,溫止愣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心中說不出的五味雜陳。今年的會試,可不就是學文和學書能參加的一屆?那時候她的弟弟們就是她的一切,是她立足的根本,也是她的希望。
可最后她還是走了。她自認為對那個家沒有虧欠,對幾個弟弟更是問心無愧,可他們在世俗禮儀之下的冷漠還是讓她心驚,讓她選擇毅然決然的離開。幸而上蒼庇佑,她找到了比血親更好的親人,讓她能夠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天地,她也幾乎忘記了,自己曾經還有過家人,有過她期盼著長大成功的弟弟們。
大約是她怔忪的表情實在太過明顯,和安公公連微笑都維持不住了。他這時候也恍惚想起這位主子就是因為在家中倍受忽視,最后才選擇入宮的。正恨不得給自己老臉上一耳光告罪,溫止卻終于緩過神來了,笑著掏出個荷包遞給他:“要不是你來報信,我還真不知道這事兒呢,可不敢少了您的喜錢。”
和安公公接了荷包趕緊撤了,大伙兒也看出自家上官無心公事,紛紛知趣的告退。溫止輕輕閉上眼,在心里無聲嘆息,自己到底還要不要去見他們,與他們相認呢?
從春闈等到殿試,溫止還是沒有下定決心。溫家兄弟也一點兒不知道自家大姐就是坊間流傳甚廣的文將軍文大人,只老老實實的跟著儀官進了保和殿,三叩九拜后也不敢抬頭,只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等著應考。
兄弟倆卻不知龍椅上那位正打量他們呢。那天得和安公公回來后提示,建興帝也想起來自家貴妃娘娘當姑娘時候的遭遇了。按說這事兒不該遷怒到他們身上,可陛下心中就是忍不住有些膈應。正好說到殿試的考題上,太子殿下便給他出歪主意:“我看您就問貢士們對女子之才如何看待算了,一來我們最近正想拿這個引一波輿論,讓更多有才學的姑娘們也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能,而來不也正好看看這群貢士到底迂腐不迂腐?他們可是要和我先生同朝為官的。”
于是一個近乎兒戲的考題就這么擺在了眾人面前,只話沒說那么直白,大意是說古代有不少賢德女子為將為官,寫詩作賦,還有當過皇帝的則天大圣也算是個圣明君主,可見女子本也是聰慧的,但是為什么能夠出頭的只有少數,不如男子這般多呢?
這個考題問懵逼了許多貢士,自古以來不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女兒家負責生孩子打理家務,男人賺錢當官的么?那分工不同當然結果就不一樣。可要是光這樣寫,恐怕閱卷官看都不會看,自己也要名落孫山。
有玄學一點的從陰陽乾坤的角度上來講解,也有不少人從《禮》出發,闡述女子出來拋頭露面是不符合圣人教誨的。溫家兩兄弟卻是猶豫著一直沒能下筆,畢竟這個問題他們實在是太了解不過了——因為男人們故意把女人困在了內宅,她們可不就沒法來到外面的世界?
就像他們大姐,無論學識還是智慧都遠在他們之上,可在他們父母心中,她就只是被利用,等榨干了最后一點價值后隨意賣給哪戶人家攀上個好關系,這是他們母親在某次閑聊中親口說出來的話,而他們號稱最愛女兒的父親并沒有反駁。也難怪最后大姐寧愿選擇進宮,而他們除了全然無知,便是在得知一切后無能為力,根本什么都改變不了。
禮法就一定是對的嗎?她們大姐還說圣人教誨“盡信書不如無書”呢。為什么一定就要束縛住女兒家,讓她們永遠低男人一頭?溫學文想著想著眼圈都紅了,心一橫下筆如飛,去他的揣測上意,去他的規矩禮法,他就是要為女子鳴不平。
和他一樣,文學書在一番掙扎后也是選擇了攻殲如今對女子的教誨束縛了女子的才華,只措辭更溫和了許多。也有不少貢士猜到這可能和文大人有關,他們自然不會說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多多少收都偏向了解放女性這一頭。
建興帝下去走了一圈,回來便有些驚訝和感慨。他曾經問過溫止,為什么不將自己的身份公開,趁機讓女子們也奮起一把,而溫止則回答:“一時的榜樣來的快也去的快,要他們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想法,是一場非常艱難的攻堅戰。我要做的事情太多,這種水磨工夫的事兒還是留給男人們來做吧。”
為什么要留給男人們呢?貴妃娘娘便無奈笑道:“因為這世道已經形成了女兒家得聽男兒家的話的風氣啊。只有男人們都說女子要厲害了,女兒家才會真把自己變強大。當然,等她們真正強大起來,眼界開闊起來,那時候男人們想后悔就來不及了。”
至于要怎么讓男人們為女兒家發聲,辰貴妃只笑一笑并不說話。可如今看了這些貢士的文章,全大鈅最優秀的人才里有三成都認為對女子的束縛太過,建興帝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周澤瑞的提議顯然是他們早就想好了的,他甚至可以料到,幾天之后京報里就會為此再次掀起波瀾。
殿試只有一天時間,到傍晚時貢士們已經全部交卷。建興帝這會兒也不管什么規矩不規矩了,直接扯了溫家兄弟倆的試卷來看。閱卷的大臣們多數都知道了這兩人是辰貴妃的弟弟,也不攔著他,只在心中盤算著如果皇帝陛下想為他們開后門,自己改如何勸阻。
建興帝看的又不是他們的才學,只確認兩兄弟并不是白眼狼兒,尤其是溫學文的字里行間多次提及“家姊”,孺慕之情溢于言表,他心里便舒坦了不少,放下卷子等閱卷官們選出最好的幾份再來圈名次。
溫家兩兄弟出了皇宮才發現自己背上全是冷汗,里頭的威嚴肅穆幾乎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兩人稍微討論了一下自己寫的文章,不由相視一笑:“管他那么多,如果這次閱卷的大人們非要說女子就該相夫教子聽話無才,咱們當了官兒也和他們尿不到一塊兒去。”
話雖然這么說,但兩人心里還是盼著能夠高中的。好在沒幾天就張貼了皇榜,兩人的名字赫然在列,一個是二甲傳臚,一個是二甲第八,都是非常好的名次。
兄弟倆眉開眼笑,接了賜下的進士錦袍看了又看,只覺得像在做夢。同鄉的舉子們紛紛前來祝賀,溫學文和溫學書也不好假惺惺的謙遜,咧著嘴傻笑,拱手作揖感謝同窗們的幫扶。大伙兒正在喧鬧著,外頭進來幾個十分精神的年輕將軍,掃了一眼便往他們這邊走,上前問道:“兩位可是南江省的新科進士,兩位溫老爺?”
溫學文和溫學書有些茫然的點頭,為首一名將軍掏出自己的令牌給他們看,拱手道:“我等奉命請兩位走一趟,有位上官想見一見您二位。”
有眼尖的學子瞄了一眼便失聲叫道:“是新銳營!”京中誰不知道新銳營中各個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強者,這一隊人的品級還不低,能差遣他們出來跑腿的,那該是什么牌面上的大人。
學文和學書也想不通這是怎么回事兒,可看這樣子顯然是不容拒絕。想想大姐說的“身正不怕影子歪”,兩人自覺沒做過虧心事,也不怕鬼敲門,整理整理儀容就跟著他們去了。
新銳營說來請人,還真是請的架勢,外頭一輛雙馬拉的馬車已經等候多時了。溫家兄弟上了馬車,窗外的京城繁華飛快的閃過,一路奔著郊區跑去。兩兄弟這時候也免不了有些忐忑,正胡思亂想呢,車夫一聲吆喝,車子停了下來。
“這里是陛下的皇莊,我們大人就在里頭等你們。”帶他們來的將軍給他們引路,完全不管兩人聽到“皇莊”后明顯的愣了一下。
兄弟倆這時候心里也是亂糟糟的,和皇家扯上關系的不就是自家姐姐么?可數一數京中的皇子們,也沒那個能是他們的外甥,那這位能驚動新銳營來找他們的大人到底會試誰?
穿過重重疊疊的院落,目光所及的建筑越發精致。帶路的將領在朱紅色的院門外停下,拱手行禮大聲道:“末將新銳營一營副營長潘明特來復命,人已經帶到了,請將軍示下。”
屋子里傳來一個讓他們既覺得熟悉又覺得陌生的女子的聲音:“辛苦你了,請他們進來吧。”
兩個在金鑾殿上都沒有失態的男兒忽然覺得腳上灌了鉛,要相互扶持著才能站穩。兩人邁開腳步踏進大門,在院子里的香樟樹下,一襲妃色長裙的女子正看著他們,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
和安公公笑容滿面的親自跑腿兒,只他要去的不是后宮,而是工部衙門。一身紅色官袍的文大人正和下頭人上商議事情呢,看到這位陛下跟前的宮中大總管來了也是一愣,還以為有什么急事兒,就看和安公公一張老臉上滿是討喜的笑容,沖溫止做了個揖,也不避諱的就把話說了:“恭喜文大人賀喜文大人,您家兄弟考中會試第七和第十一,奴婢第一個就來給您報喜了,您可不能少了咱的喜錢。”
“我兄弟?”九年前離家的事兒早已恍然隔世,溫止愣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心中說不出的五味雜陳。今年的會試,可不就是學文和學書能參加的一屆?那時候她的弟弟們就是她的一切,是她立足的根本,也是她的希望。
可最后她還是走了。她自認為對那個家沒有虧欠,對幾個弟弟更是問心無愧,可他們在世俗禮儀之下的冷漠還是讓她心驚,讓她選擇毅然決然的離開。幸而上蒼庇佑,她找到了比血親更好的親人,讓她能夠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天地,她也幾乎忘記了,自己曾經還有過家人,有過她期盼著長大成功的弟弟們。
大約是她怔忪的表情實在太過明顯,和安公公連微笑都維持不住了。他這時候也恍惚想起這位主子就是因為在家中倍受忽視,最后才選擇入宮的。正恨不得給自己老臉上一耳光告罪,溫止卻終于緩過神來了,笑著掏出個荷包遞給他:“要不是你來報信,我還真不知道這事兒呢,可不敢少了您的喜錢。”
和安公公接了荷包趕緊撤了,大伙兒也看出自家上官無心公事,紛紛知趣的告退。溫止輕輕閉上眼,在心里無聲嘆息,自己到底還要不要去見他們,與他們相認呢?
從春闈等到殿試,溫止還是沒有下定決心。溫家兄弟也一點兒不知道自家大姐就是坊間流傳甚廣的文將軍文大人,只老老實實的跟著儀官進了保和殿,三叩九拜后也不敢抬頭,只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等著應考。
兄弟倆卻不知龍椅上那位正打量他們呢。那天得和安公公回來后提示,建興帝也想起來自家貴妃娘娘當姑娘時候的遭遇了。按說這事兒不該遷怒到他們身上,可陛下心中就是忍不住有些膈應。正好說到殿試的考題上,太子殿下便給他出歪主意:“我看您就問貢士們對女子之才如何看待算了,一來我們最近正想拿這個引一波輿論,讓更多有才學的姑娘們也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能,而來不也正好看看這群貢士到底迂腐不迂腐?他們可是要和我先生同朝為官的。”
于是一個近乎兒戲的考題就這么擺在了眾人面前,只話沒說那么直白,大意是說古代有不少賢德女子為將為官,寫詩作賦,還有當過皇帝的則天大圣也算是個圣明君主,可見女子本也是聰慧的,但是為什么能夠出頭的只有少數,不如男子這般多呢?
這個考題問懵逼了許多貢士,自古以來不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女兒家負責生孩子打理家務,男人賺錢當官的么?那分工不同當然結果就不一樣。可要是光這樣寫,恐怕閱卷官看都不會看,自己也要名落孫山。
有玄學一點的從陰陽乾坤的角度上來講解,也有不少人從《禮》出發,闡述女子出來拋頭露面是不符合圣人教誨的。溫家兩兄弟卻是猶豫著一直沒能下筆,畢竟這個問題他們實在是太了解不過了——因為男人們故意把女人困在了內宅,她們可不就沒法來到外面的世界?
就像他們大姐,無論學識還是智慧都遠在他們之上,可在他們父母心中,她就只是被利用,等榨干了最后一點價值后隨意賣給哪戶人家攀上個好關系,這是他們母親在某次閑聊中親口說出來的話,而他們號稱最愛女兒的父親并沒有反駁。也難怪最后大姐寧愿選擇進宮,而他們除了全然無知,便是在得知一切后無能為力,根本什么都改變不了。
禮法就一定是對的嗎?她們大姐還說圣人教誨“盡信書不如無書”呢。為什么一定就要束縛住女兒家,讓她們永遠低男人一頭?溫學文想著想著眼圈都紅了,心一橫下筆如飛,去他的揣測上意,去他的規矩禮法,他就是要為女子鳴不平。
和他一樣,文學書在一番掙扎后也是選擇了攻殲如今對女子的教誨束縛了女子的才華,只措辭更溫和了許多。也有不少貢士猜到這可能和文大人有關,他們自然不會說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多多少收都偏向了解放女性這一頭。
建興帝下去走了一圈,回來便有些驚訝和感慨。他曾經問過溫止,為什么不將自己的身份公開,趁機讓女子們也奮起一把,而溫止則回答:“一時的榜樣來的快也去的快,要他們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想法,是一場非常艱難的攻堅戰。我要做的事情太多,這種水磨工夫的事兒還是留給男人們來做吧。”
為什么要留給男人們呢?貴妃娘娘便無奈笑道:“因為這世道已經形成了女兒家得聽男兒家的話的風氣啊。只有男人們都說女子要厲害了,女兒家才會真把自己變強大。當然,等她們真正強大起來,眼界開闊起來,那時候男人們想后悔就來不及了。”
至于要怎么讓男人們為女兒家發聲,辰貴妃只笑一笑并不說話。可如今看了這些貢士的文章,全大鈅最優秀的人才里有三成都認為對女子的束縛太過,建興帝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周澤瑞的提議顯然是他們早就想好了的,他甚至可以料到,幾天之后京報里就會為此再次掀起波瀾。
殿試只有一天時間,到傍晚時貢士們已經全部交卷。建興帝這會兒也不管什么規矩不規矩了,直接扯了溫家兄弟倆的試卷來看。閱卷的大臣們多數都知道了這兩人是辰貴妃的弟弟,也不攔著他,只在心中盤算著如果皇帝陛下想為他們開后門,自己改如何勸阻。
建興帝看的又不是他們的才學,只確認兩兄弟并不是白眼狼兒,尤其是溫學文的字里行間多次提及“家姊”,孺慕之情溢于言表,他心里便舒坦了不少,放下卷子等閱卷官們選出最好的幾份再來圈名次。
溫家兩兄弟出了皇宮才發現自己背上全是冷汗,里頭的威嚴肅穆幾乎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兩人稍微討論了一下自己寫的文章,不由相視一笑:“管他那么多,如果這次閱卷的大人們非要說女子就該相夫教子聽話無才,咱們當了官兒也和他們尿不到一塊兒去。”
話雖然這么說,但兩人心里還是盼著能夠高中的。好在沒幾天就張貼了皇榜,兩人的名字赫然在列,一個是二甲傳臚,一個是二甲第八,都是非常好的名次。
兄弟倆眉開眼笑,接了賜下的進士錦袍看了又看,只覺得像在做夢。同鄉的舉子們紛紛前來祝賀,溫學文和溫學書也不好假惺惺的謙遜,咧著嘴傻笑,拱手作揖感謝同窗們的幫扶。大伙兒正在喧鬧著,外頭進來幾個十分精神的年輕將軍,掃了一眼便往他們這邊走,上前問道:“兩位可是南江省的新科進士,兩位溫老爺?”
溫學文和溫學書有些茫然的點頭,為首一名將軍掏出自己的令牌給他們看,拱手道:“我等奉命請兩位走一趟,有位上官想見一見您二位。”
有眼尖的學子瞄了一眼便失聲叫道:“是新銳營!”京中誰不知道新銳營中各個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強者,這一隊人的品級還不低,能差遣他們出來跑腿的,那該是什么牌面上的大人。
學文和學書也想不通這是怎么回事兒,可看這樣子顯然是不容拒絕。想想大姐說的“身正不怕影子歪”,兩人自覺沒做過虧心事,也不怕鬼敲門,整理整理儀容就跟著他們去了。
新銳營說來請人,還真是請的架勢,外頭一輛雙馬拉的馬車已經等候多時了。溫家兄弟上了馬車,窗外的京城繁華飛快的閃過,一路奔著郊區跑去。兩兄弟這時候也免不了有些忐忑,正胡思亂想呢,車夫一聲吆喝,車子停了下來。
“這里是陛下的皇莊,我們大人就在里頭等你們。”帶他們來的將軍給他們引路,完全不管兩人聽到“皇莊”后明顯的愣了一下。
兄弟倆這時候心里也是亂糟糟的,和皇家扯上關系的不就是自家姐姐么?可數一數京中的皇子們,也沒那個能是他們的外甥,那這位能驚動新銳營來找他們的大人到底會試誰?
穿過重重疊疊的院落,目光所及的建筑越發精致。帶路的將領在朱紅色的院門外停下,拱手行禮大聲道:“末將新銳營一營副營長潘明特來復命,人已經帶到了,請將軍示下。”
屋子里傳來一個讓他們既覺得熟悉又覺得陌生的女子的聲音:“辛苦你了,請他們進來吧。”
兩個在金鑾殿上都沒有失態的男兒忽然覺得腳上灌了鉛,要相互扶持著才能站穩。兩人邁開腳步踏進大門,在院子里的香樟樹下,一襲妃色長裙的女子正看著他們,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
和安公公笑容滿面的親自跑腿兒,只他要去的不是后宮,而是工部衙門。一身紅色官袍的文大人正和下頭人上商議事情呢,看到這位陛下跟前的宮中大總管來了也是一愣,還以為有什么急事兒,就看和安公公一張老臉上滿是討喜的笑容,沖溫止做了個揖,也不避諱的就把話說了:“恭喜文大人賀喜文大人,您家兄弟考中會試第七和第十一,奴婢第一個就來給您報喜了,您可不能少了咱的喜錢。”
“我兄弟?”九年前離家的事兒早已恍然隔世,溫止愣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心中說不出的五味雜陳。今年的會試,可不就是學文和學書能參加的一屆?那時候她的弟弟們就是她的一切,是她立足的根本,也是她的希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