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阿拉伯使者身著鑲銀的白袍,雙手捧著鑲嵌寶石的禮盒,語氣帶著沙漠民族特有的熱忱:“我奉哈里發歐麥爾之命,攜真主的恩賜而來。” “十匹阿拉伯純血良馬,愿它們如雪域的雄鷹般矯健,五十擔精煉鐵器,愿它們鑄成護佑吐蕃的堅盾。” “您的威名如喜馬拉雅山般高聳,連巴格達的信士都在傳頌,雪域的雄獅從不畏懼風暴!” 松贊干布抬手示意使者平身,聲音沉穩如冰川融水:“遠方的使者,吐蕃的酥油茶已為你溫好。” “哈里發的禮物,邏些城收下了。” “只是不知,阿拉伯的雄鷹跨越雪山而來,除了友誼,還帶著怎樣的風訊?” 使者躬身笑道:“愿真主保佑您的智慧!贊普殿下,您比太陽更清楚大唐的野心。” “他們的火炮架在了焉耆的城頭,農技官的腳印遍布西域的綠洲,若讓他們馴服蔥嶺以西的部族,下一步,恐怕就要用教化的絲綢裹住雪域的牧場了。哈里發說,吐蕃與阿拉伯,就像雄鷹的雙翼,唯有并肩,才能擋住異教者的擴張風暴。” 祿東贊上前一步,手中轉著念珠,語氣帶著雪域貴族的直接:“使者的話如青稞酒般濃烈,可吐蕃與大唐有文成公主的紐帶,和親的情誼如雅魯藏布江般綿長。你們的‘并肩’,是要吐蕃與大唐刀兵相向嗎?” 使者連忙擺手,眼中帶著懇切:“不,尊敬的丞相!” “真主教導我們遠離無謂的戰火。我們只求吐蕃的勇士在安西邊境‘巡邏’得更勤些,讓大唐的駐軍不敢輕易西顧。” “這樣,你們的牧場不會被火炮驚擾,我們的商隊也能在阿姆河自由往來。” “哈里發承諾,只要吐蕃點頭,每月都會有精鐵和戰馬送到勃律堡壘,還會開放波斯故地的商路,讓吐蕃的羊毛、藥材能換得巴格達的香料與琉璃。” 松贊干布指尖輕叩王座扶手,目光掃過殿外飄落的雪花:“使者可知,大唐的火器能轟塌石墻?去年他們在怛羅斯一戰,讓阿拉伯的騎兵嘗到了火銃的厲害。若吐蕃與大唐開戰,你們的鐵器和戰馬,能抵得住安西軍鎮的火炮嗎?” 使者挺直腰背,語氣堅定:“愿真主賜予我們力量!贊普殿下,大唐的兵力分散在西域、南海、極北,就像鋪開的氈毯,看似寬廣,實則單薄。吐蕃若在南疆牽制,我們便在河中地區集結兵力,讓大唐首尾難顧。何況,哈里發已下令擴建怛羅斯的工坊,用最好的鐵砂打造軍械。” “這些,都能與吐蕃共享,讓雪域的勇士手握比唐火銃更鋒利的刀!” 一位吐蕃老將忍不住開口:“我們信贊普的決斷,也信雄鷹不會無緣無故展翅!” “但阿拉伯的誠意,要像雪山的泉水般清澈,鐵器需經吐蕃工匠檢驗,戰馬要能在海拔三千米的牧場奔馳,商路開放的文書,得蓋哈里發的金印!” 使者笑著點頭:“勇士的要求如磐石般合理。” 隨即從懷中取出一卷羊皮文書:“這是哈里發親筆簽署的盟約草案,上面寫著:‘阿拉伯與吐蕃,以真主和雪山為證,互贈軍械,共護商路,非因對方挑釁,不得單獨與大唐媾和。’只要贊普殿下加蓋印璽,這些條件都能實現。” 松贊干布接過文書,祿東贊上前一同查看。 酥油燈的光芒照在文字上,殿內一時寂靜,只有風雪敲窗的聲音。 上面是用阿拉伯文跟漢字。 現在這個時期,吐蕃尚未形成成熟的通用文字系統,貴族跟官員都說漢話寫漢字。 雖說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各部后,為加強政權管理、推動文化發展,派遣大臣吞彌桑布扎前往天竺學習文字學。 吞彌桑布扎借鑒梵文的字母體系,結合吐蕃語言的特點,創制了藏文。 但這個時期藏文剛剛創制完成或處于初步推廣階段,尚未在吐蕃全境普及使用。 因此還是一直沿用漢字。 良久,松贊干布抬頭,眼中閃過決斷:“吐蕃的雄鷹,從不拒絕真誠的伙伴。但盟約暫不簽署。” 他看向使者:“先將戰馬和鐵器留下,讓我的工匠驗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