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甲胄反光刺眼,朝臣們噤若寒蟬,而自己親手締造的貞觀之治,在那一刻,以一種猝不及防的方式,交了出去。 現在他也不擔心李承乾會殺了青雀跟稚奴。 如今的太子,即便是他,都無法撼動其地位了。 “朕近來總覺得累,總想起當年逼宮的畫面。如今西域已定,天下太平,朕想……不如就順水推舟,正式禪位給他。” 李世民緩緩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悵然。 “陛下!”高士廉猛地抬頭,眼中滿是驚訝:“您真的想通了?” 李世民嘆了口氣,語氣里滿是歲月的沉淀:“想不通又如何。” “他已掌控天下兵馬,掌控朝堂,當今天蝎愛,誰不聽他調遣,朕這個皇帝,早就是名存實亡了。倒不如主動禪位,既保全了皇家顏面,也能看看,他到底能把這大唐帶向何方。” 他拿起奏報,指尖劃過“阿拉伯稱臣”四字,聲音忽然變得低沉:“朕當年擒頡利可汗,用了三年。他平吐蕃、收阿拉伯,只用了兩年。” “朕懂文治,他懂武功,朕求穩,他求進。” “或許,大唐真的需要這樣的君主,才能威加四海。只是……” 李世民話鋒一轉,眼中閃過一絲落寞:“朕總想起他小時候,在御花園里拉不開弓,還非要朕教他射箭的模樣。那時的他,眼里沒有殺意,只有純粹的孺慕。” 高士廉心中一酸,輕聲安慰:“陛下,人總是會變的,尤其是生在皇家。太子殿下如今的狠,也是為了守住大唐江山。” “您若禪位,既能安享晚年,也能親眼看著他開創比貞觀更盛的盛世,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沉默良久,終于緩緩點頭,目光重新變得堅定:“你說得對。明日你去政事堂,就說朕決意禪位,讓他們選個良辰吉日。” 暖閣外的秋雨漸漸停歇,一縷陽光透過云層,照在太極宮的琉璃瓦上,卻沒驅散李世民眼中的復雜。他看著手中的奏報,忽然覺得,阿拉伯稱臣的捷報,與其說是承乾的功績,不如說是給自己的臺階。 一個體面退出權力中心,看著大唐走向新未來的臺階。 “高公,”李世民忽然開口,聲音平靜卻帶著幾分鄭重。 “禪位大典上,你替朕告訴承乾,這江山,他可以用強拿,但要用心守。若守不好,朕在太廟里,也不會饒了他。” 高士廉躬身行禮,聲音帶著幾分哽咽:“臣遵旨。陛下放心,太子殿下定會記住您的話。” 李世民不再言語,看著高士廉離開的背影后,目光中閃過幾許放松。 其實如果李承乾要強行上位,他也沒有辦法。 須知當年玄武門,他也不過是當了幾個月的太子,便就登基稱帝,尊父為太上皇。 原本以為李承乾也會這樣,誰沒想到,六年過去了,李承乾都沒有強要皇位的意思。 好像是當這太子當上癮了。 其實李世民也清楚李承乾的想法,之所以不急著登基,就是為了證明給自己看。 他這個太子,才是大唐最優秀的繼承人。 現在,他做到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