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入股多,以后賺錢了,就分得多。” “入股少,以后就分得少。” “大家明白了嗎?” 聽到有投錢,大家頓時有些擔心:“那如果虧了呢?” 張軍只好又跟大家嗯吹牛不會虧本。 在張軍一通吹噓下,村民漸漸接受這個提議。 因為剛好是冬天,所有人都沒有什么農活,張軍連續開了幾天會議,把試驗村的發展模式給大家徹徹底底解釋了一遍,得到大多數人的擁戴。 化肥廠的趙山厚接到市里電話的拉攏,是農協要對付張軍。 趙山厚開始跟張軍做對,張軍懶得搭理他,帶著研究所做出了一些成果。 曹洪峰見有成果,立刻支持張軍。 趙山厚有農協支持,直接跟曹洪峰對立起來。 試驗村也在這段時間建立起來,因為是冬天,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等明年開春。 期刊也遇到問題,原本期刊打算收費,可所有單位害怕得罪農協,也覺得農協的期刊可能會更好,不敢出錢。 張軍趕到市里,跟大家商議過后,決定將期刊免費十期,給所有農業單位郵寄過去。 而且不止是哈市,整個龍江省的農業研究單位都給一份。 農業科學期刊的論文質量很高,但農協的也不差。 第一期雙方勢均力敵。 過完年,農業科學第二期繼續保持高水準,農協的期刊卻出了問題,有個成果被張軍看出有問題。 第三期,農業科學的期刊已經得到幾乎所有農業研究單位的好評,農協的期刊因為內部原因,還是有小問題。 同時試驗村也開始發展,張軍開始籌備集體工廠,自己入股百分之十,趙海清拿出所有家當,入股百分之五,村集體百分之十,剩余百分之七十五由村里人集體投資。 期刊隨著期數越來越多,農協出了大問題,張軍的農業科學卻一直保持高水準,甚至走出了龍江省,在周圍省份得到高度好評。 其他專家用張軍給的指導意見,也相繼做出成果。 又一年,張軍接觸到國外商人,開始對接海外,將試驗村的產品銷售到棒子國和櫻花國。 同時,高產量的各種新品種種子也開始面世,帶領全國農業走向世界前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