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張虞(百度百科)番外-《暮漢昭唐》


    第(1/3)頁

    張虞(167年——232年),字濟安。云中盛樂人(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

    祖上趙國上卿張孟談,世代居住于晉陽(今太原)。四世祖張慶,出任西河太守,因犯法舉家流放至云中郡。三世祖張泰,二世祖張法皆在云中郡出任郡吏。

    到父親張冀那一輩時,匈奴絕跡,鮮卑興起于草原,常常南下大掠邊境。張冀因精通騎射,于是從軍效力。

    永康元年(167年),張虞出生于云中郡盛樂,因母親酈氏難產之故,張虞從小被舅舅酈瑛所養育。與表兄酈嵩一起讀書,彼此交好。

    張虞從相貌英偉,鼻梁高挺,眉骨立體,以相貌俊朗著稱。從小便擅長弓馬,尤其射術出奇。性情豁達,頗有度量,愛護左右,見解深遠,鄉人無不稱奇。

    光和六年(183年),張虞與表兄酈嵩至太原,隨名士王宏治《孝經》《孫子兵法》等,略通大義,并結識孫資、郝昭等,二人后來皆名列“紫勛閣二十八功臣”。因資質聰慧,相貌出眾,王宏將女兒王霽許配于張虞。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受豫州刺史王允征辟,張虞糾集鄉人數百追隨。時右中郎將朱儁與黃巾軍波才部作戰,失敗,困守于長社(今河南高官葛縣東北),被波才所包圍。

    時軍情緊急,張虞受命送信,左右本欲隨行,單騎沖突,左右開弓,沖破黃巾軍營寨,如入無人之境,將情報送至城內。朱儁喜極而泣,與皇甫嵩聯合用兵,趁夜縱火出擊,使黃巾軍大亂。

    不久后,張虞因立下功勛,被郡守郭缊舉為孝廉。除尚書郎中,因識胡語,臺中多有納其計,功績被評為第一,于是調任鄭縣令。

    先任縣令,幾年不理政事,政事堆積如山。而張虞一上任,治理嚴謹,與暫治縣事的杜畿配合,將積弊清掃而空。

    時鄭縣內,有數千難民,因土地稀少之故,難民得不到安置,縣民不堪民受擾。張虞大力整飭,勸豪強出資賑濟百姓,并發難民開墾山田。一時間,一縣清平,百姓安樂,張虞深受稱頌。

    當時舊主王允受人構陷下獄,張虞私自入京為王允脫罪,漢靈帝憐憫張虞忠義,赦免了王允與他的罪責。因北疆騷亂,張虞應召戍邊,于是被任命為護匈奴副校尉。

    中平三年,張虞在平城立‘云中義從’營,張遼、郝昭、什翼、酈嵩紛紛前來投效,并招漢胡雜夷八百人。

    時年冬,鮮卑大人軻比能襲邊,張虞率騎大雪出塞二百里,利用伏兵,擊破軻比能。軻比能投降,張虞斬俘眾多,名聲一時大噪,鮮卑、匈奴、烏桓等胡部無不深畏。憑斬首過當軍功,受封亭侯。

    四年,趁機鮮卑內斗,張虞出兵清掃邊塞鮮卑,憑軍功升遷為破鮮卑校尉。

    五年,匈奴國人因遠調東北生怨,休屠各胡叛亂,斬殺單于羌渠,共舉須卜骨都侯為單于,時并州大驚。

    張虞受并州刺史張懿的征調,隸屬從軍征討。交戰時,張虞差點取勝,因上黨太守敗逃,致使大軍兵敗,刺史張懿覆沒于軍中。

    危難之中,張虞受眾人推舉為帥。張虞調度兵馬,堅守營壘,殺傷匈奴眾多。匈奴受挫而退,張虞趁勢出擊,雨夜大破匈奴,斬單于首級。漢靈帝大為欣賞,拜張虞為西園校尉,與曹操、袁紹、趙融等并列。

    中平六年,豫州黃巾叛亂,州兵不能平,張虞率兵討平。

    同年漢靈帝駕崩,雒陽政治動蕩。何進招攬董卓進京,欲殺宦官以肅清朝政。而宦官搶先發難,誅殺何進,后又被袁紹、袁術所誅。

    先時,張虞深知雒陽非久留之所,遂以討賊之名,前往上黨征討白波兵。

    果然,董卓入京,執掌朝政,把漢少帝廢為弘農王,而改立其弟陳留王劉協,即漢獻帝;又派人把弘農王母子毒死,自稱太師,專擅朝政。張虞見董卓倒行逆施,明順而暗違,不愿從其政令。

    與此同時,袁術、袁術、曹操等關東士人不滿董卓所為,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后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人一同舉兵于關東,袁紹被眾人推為盟主,屯兵于河內。

    關東聯軍遣使者游說張虞起兵,張虞雖不滿董卓倒行逆施,卻也不愿見天下崩裂,遂以‘董卓忤逆專政,人人得而誅之。然卿應盟伐之,與叛亂何異?亂天下者,必袁氏兄弟矣!’駁之。使者羞愧而走,袁紹怒而恨之。

    時并州賊亂四起,上黨太守被賊劫殺,眾迎張虞入上黨。張虞以上黨為基,以“清除賊亂,保境安民”為口號,招攬并州志士,與天下英豪。郭圖、鐘繇、辛毗先后來投。

    天下大亂之時,白波賊欲與黑山軍聯合,欲掠上黨東行。張虞率兵擊之,約與匈奴單于呼廚泉為內應,遂大破白波賊,賊首郭泰被斬,徐晃、李樂歸降,斬俘賊民五萬余眾,遂威震并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