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棣笑了。 笑得很是開心。 畢竟他從未見過有人將朱允炆罵得這么慘。 從頭到尾,朱允炆連像樣的反駁話語都說不出來。 更關鍵的是,罵他的人,只是一個局外人,不受私情局勢干擾,看得更加清楚! 想到這兒,朱棣也笑著開了口。 “朕曾遍覽文史,這歷朝歷代最大的禍事,莫過于“偏聽偏信”這四字尤甚!” “正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某些人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朕自然不會再重蹈覆轍,當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傾聽多方面的意見……” 嗯,朱棣口中的那個某些人,自然就是眼前的朱允炆。 朱棣一句話,可是成功戳到了朱允炆的痛腳。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這是身為帝王最起碼的準則。 奈何這朱允炆偏偏放著輔政老臣王鈍、張紞他們的話不聽,對齊黃方三人偏聽偏信,最終結果就是痛失江山社稷! 這位剛剛被罵慘了的建文皇帝,再次羞得滿臉漲紅,卻是敢怒不敢言。 人是罵爽了,但總得給人家一個臺階下,又沒什么血海深仇的。 朱高爔看向朱允炆,笑道:“閣下……哦不,應是大師,現在是方外之人了,何苦再記掛這些往事呢?” 此話一出,朱允炆深深地看了朱高爔一眼,隨后點了點頭。 既然受了這孩子的解惑之恩,那不如做個順手推舟的人情吧,畢竟說一千道一萬,自己還是有愧于徐輝祖的。 徐輝祖對他朱允炆忠心耿耿,他朱允炆現在身陷囹圄,也不愿再見到徐輝祖因為自己而受到牽連。 沒有這個必要,也不必如此。 “允恭,貧僧現在已經是方外之人,不會再過問凡間俗事。” “再者這幾年來,貧僧也一直在反省,卻一直不得釋懷,貧僧一直在責怪他人,一直在復盤戰事,可直到方才聽了這位小友所言,貧僧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錯不在四叔,更不在李景隆,而是罪在朕躬……”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錯的人,從來都不是他人,而是他朱允炆自己啊! 聽到這話,朱高爔笑了笑,不枉他苦口婆心地說了這么久,至少朱允炆終于是聽進去了。 你朱允炆有一萬種辦法按死燕王朱棣,可你偏偏采用了最愚蠢的方法,痛失大好河山,這又怪得了誰呢? 朱棣聽到朱允炆說出這句話后,也是欣慰地點了點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