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一十五章-《心聲被竊聽后,我成了大唐團寵》


    第(2/3)頁

    阿桂軍功顯赫,他深知這位女子絕美容顏之下,隱藏著何等恐怖的武力和狠辣的手段。如果惹怒了她,在場的人恐怕都難以活命。因此,他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為李清歌說話。

    “阿桂將軍,你這是什么意思?這、這位女子竟然是大炎的女王?”群臣都被阿桂的話驚呆了,滿臉不可置信地望著李清歌。他們無法相信,這個坐在龍椅上的女子,竟然是大炎的女王。

    只有和珅在心里暗罵阿桂這只老狐貍,竟然搶在他前面為李清歌說話。去年他從乾隆口中得知了李清歌的身世,這段時間以來,乾隆又明里暗里地提示他,大炎和大清將融為一體,而李清歌將是唯一的主宰。和珅深知自己的未來與李清歌息息相關,因此一直想找機會獻媚討好。沒想到,又被阿桂搶先了一步。

    阿桂重重地點了點頭,聲音堅定而有力:“沒錯,她就是大炎的女王。她憑借自己的智謀與武力,赤手空拳奪下了大清半壁江山,建立起了全新的王朝。她是大炎的創始人,也是大清未來的主宰。”

    “這、這……她怎么會是大炎的女王……”群臣面面相覷,都露出了驚駭的神色。他們無法相信,這個坐在龍椅上的女子,竟然有如此驚人的身份與背景。

    誰能想到,那個赤手空拳奪下大清半壁江山、建立起全新王朝的絕世梟雄,竟然是這樣一位年輕貌美、明艷無匹的女子。這種巨大的反差,讓群臣陷入了長久的呆滯和沉默之中。

    他們望著李清歌,仿佛在看一個傳奇人物。她的存在,打破了他們對皇權的傳統認知,也讓他們對未來的局勢充滿了不確定與擔憂。

    直到李玉扯著尖銳的嗓音高呼“皇上駕到”,眾人才勉強回過神來。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大炎的女王李清歌,沒有哪個女子敢堂而皇之地穿上那繡著五爪金龍的龍袍,它不僅僅是權力的象征,更是千百年來男權社會中女性難以企及的巔峰。李清歌,這位站在權力頂端的女子,她的身影在晨光中顯得格外挺拔,龍袍上的金色光澤與她冷冽的氣質相得益彰,仿佛她本就是為這龍袍而生。

    大炎與大清,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緊張得就像冬日里的冰與火,完全無法相容。它們的邊界線上,似乎永遠彌漫著一股看不見的硝煙,預示著兩國間永無休止的較量。

    朝堂之上,大臣們身著各色官服,站得筆直,但他們的眼神中卻透露出復雜的情緒。這些生長在男尊女卑時代的人們,深受儒家禮法的熏陶,對于女子掌權的事情,他們內心深處充滿了厭惡。每當他們看向李清歌,那份不滿與不甘便如同暗流涌動,卻又不敢輕易表露出來。

    他們本想站在傳統道德的高地上,用那些陳詞濫調狠狠地抨擊李清歌這個“牝雞司晨”的行為,說她悖逆天道人倫,企圖以此來維護他們心中那脆弱的男權秩序。然而,當他們觸及到李清歌那雙冰冷而威嚴的眼睛時,所有的言語似乎都失去了力量,一時間竟無言以對。那雙眼睛,仿佛能洞察人心,讓一切虛偽與懦弱無所遁形。

    此時,乾隆皇帝緩緩步入朝堂,他的步伐穩健,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復雜情感。他看到李清歌坐在龍椅上,僅僅用一個眼神就震懾住了滿朝文武,心中不禁涌起一陣自豪。這是他的女兒,是他血脈的延續,無論是神情、氣度、風范還是威嚴,都是那么的出類拔萃。

    乾隆的記憶仿佛回到了多年前,那時他的父皇登基,同樣面臨著無數的質疑與挑戰。兄弟和大臣們串通一氣,說他篡改了遺詔,得位不正。然而,父皇憑借雷霆手段,最終還是將所有的爭議和質疑都壓了下去,穩固了皇位。如今,他看著李清歌,仿佛看到了當年父皇的影子,那份堅韌與決絕,讓他既欣慰又感慨。

    乾隆笑著緩步走到李清歌面前,群臣見到乾隆,都齊刷刷地跪下叩拜,不敢有絲毫怠慢。乾隆卻像沒看見一樣,只專注地看著李清歌,笑著問道:“這龍椅坐著感覺怎么樣?”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戲謔,似乎想聽聽這個女兒對權力的看法。

    李清歌撇了撇嘴,眼神中閃過一絲不羈:“硬得很,還不如沙發舒服呢!”她的回答讓乾隆一愣,隨即臉色一黑。這龍椅,可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你竟然還嫌棄,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不過,乾隆也不得不承認,大炎的沙發確實比龍椅要舒服得多,又軟又有彈性,坐上去都想睡覺。這份坦誠與直率,讓乾隆對李清歌更加喜愛。

    李清歌站起身來,站到了龍椅的左邊,把主場讓給了乾隆。她的動作優雅而從容,仿佛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乾隆知道,這是他最后一次坐在這龍椅上了。等圣旨一下,他就要遠離這朝堂,將一切交給李清歌。于是,他便大方地坐了下來,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

    “眾愛卿平身!”乾隆抬手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和滄桑。他轉頭看了李清歌一眼,眼神中充滿了信任與期待。他沒有多說什么,直接宣布道:“今天朕有兩件喜事要和大家分享。”

    群臣一聽,瞬間安靜了下來,心中都充滿了好奇。到底是什么喜事,值得皇帝在早朝商議國事的時候提起來呢?他們面面相覷,卻不敢妄自揣測。

    乾隆看著這些心思各異的群臣,緩緩說道:“第一件事,朕早年與皇后育有一女,排行第五,當年說是早夭了,其實是被歹人擄走,流落民間。幸好遇到了一對善心的夫婦搭救撫養,才得以長大成人。”說到這里,他的眼神變得柔和起來,仿佛在回憶那段往事。

    聽到這話,群臣都皺起了眉頭。在大清,公主和皇子的地位可是天差地別。十個公主里面有八個,成年之后都會和親,以此來加強滿蒙之間的姻親關系。不過就是一個公主,哪怕是皇后嫡出的,也不值得在太和殿上宣布吧?他們心中充滿了疑惑,卻不敢輕易開口詢問。

    卻見乾隆滿臉堆笑,指著李清歌說道:“她,就是朕流落民間的五公主!”這話一出,就像是一滴水落進了熱油鍋里,瞬間炸開了鍋。大炎的女王竟然是五公主,天下竟然有這么離奇的事情。群臣們驚愕地看著李清歌,仿佛在看一個怪物。

    還沒等群臣從震驚中反應過來,乾隆又扔出了一個重磅炸彈:“五公主乃是中宮嫡出,雖然是女子,但是遠比男子要強。既有打天下的能力,又有治天下的才干。如今認祖歸宗是大喜之事,朕決定喜上加喜,將皇位禪位于她。”

    瞬間,所有的臣子都被乾隆這話炸得暈頭轉向。這個決定實在是太震驚了,歷史上不乏厭倦皇位、晚年禪位的皇帝。但是被禪位的人,無一例外都是皇子。畢竟九五之尊的皇位,歷來都是傳男不傳女的。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哪有傳位于公主的道理?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離譜至極。

    群臣被乾隆這一波操作驚得頭腦發懵,就好像后腦勺被人打了一悶棍一樣。他們面面相覷,卻不敢輕易開口反駁。畢竟,這是皇帝的決定,他們作為臣子,只能接受。

    乾隆卻不管這些,他眼神示意身邊的太監李玉。李玉會意,拿出事先謄寫好的傳位圣旨,高聲念道:“皇五女李清歌,系中宮皇后嫡出,文武雙全,品行皆優……著傳位于皇五女,欽此!”他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砸在群臣的心上。

    圣旨剛念完,群臣就從震驚中逐漸回過神來,呈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派是漢臣,他們如夢初醒,茫然無措。他們不敢相信乾隆會傳位于女子,這打破了他們心中千年的傳統觀念。另一派則是滿蒙貴族,他們個個如喪考妣,渾身顫抖。他們這些人都是出身勛貴之家,利益與愛新覺羅氏高度綁定。幾代人都將希望寄托在最有出息的皇子身上,如今卻突然冒出了一個五公主來搶皇位,讓他們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

    更讓他們害怕的是,從太祖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八旗貴族的利益就與愛新覺羅氏高度綁定。皇帝選秀只選滿蒙漢八旗的女子,就是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姻親關系來鞏固皇族與八旗貴族的共同利益。如今乾隆突然傳位于李清歌,如果他們只是面對一個不諳世事的皇家公主也就罷了,但偏偏李清歌還是大炎王朝的統治者。一個人不可能同時統治兩個國家,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取消其中一個國號,使兩國合二為一,變成一個龐大的帝國。而大炎王朝是李清歌親手建立的,她作為開國太祖的身份自然要比承繼祖業的守成之君要風光得多。如果她真的繼位了,那么大清就真的要滅亡了。

    一想到貴族身份即將灰飛煙滅,以鑲黃旗為首的大臣們都跳出來反對。“皇上,這可萬萬不行啊!”“求皇上收回成命,您還春秋正盛,怎么能輕易地就禪讓皇位呢?”“自古以來,皇位都是傳男不傳女的,男丁應該以嫡長為貴,就算真的要傳位,也應該傳給皇子啊!”“您的四阿哥、五阿哥、六阿哥,還有十一阿哥、十二阿哥都還在呢,怎么著也得傳給他們中的一個吧!”他們的話語中帶著焦急與懇求,試圖說服乾隆改變主意。

    然而,乾隆卻只是淡淡地看了他們一眼,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他知道這個決定會引起多大的波瀾,但他更清楚自己的心意。李清歌是他的女兒,是他看著長大的,她的能力與智慧他再清楚不過。將皇位傳給她,是他深思熟慮后的決定,也是他作為父親對女兒最大的信任與期待。

    在那古老而莊嚴的紫禁城中,比起立嫡立長、傳男不傳女的古老觀念,這些思想如同千年古樹,根深蒂固地扎在每個人的心田。陽光透過厚重的琉璃瓦,斑駁地灑在大殿的金磚上,卻似乎無法照亮那些大臣們心中固執的陰霾。

    大臣們面面相覷,心中驚駭難掩,他們簡直不敢想象,一個女人,而且是他們曾經熟知的公主李清歌,竟能登基稱帝,站在那至高無上的位置,指點江山,發號施令。這樣的場景,對他們而言,無異于天方夜譚,顛覆了所有既定的認知與秩序。

    對于大臣們的強烈反對,李清歌卻仿佛早已預料,她的眼神中沒有絲毫波瀾,冷靜而深邃,如同冬日里凍結的湖面,平靜之下藏著無盡的力量。她端坐在雕龍刻鳳的御座上,一身華貴的龍袍將她襯托得威嚴而不可侵犯,那是一種超越性別的氣場,讓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這些大老爺們兒,反對得越激烈,李清歌心中的斗志便越燃越旺。她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那是一種對挑戰的渴望,對勝利的自信。在她看來,這些反對的聲音,不過是她通往權力巔峰路上的小小絆腳石,而她,誓要將它們一一粉碎,讓那些曾經輕視她的男人,恭恭敬敬地三跪九叩,對她俯首稱臣。

    乾隆坐在一旁,對于眼前的這一幕,他顯得異常平靜。大殿中的人或許不了解李清歌的性格,但乾隆卻再清楚不過。她作為大炎之主,決策果斷,說一不二,一旦認定的事情,便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她的改革之心,與先帝一般無二,對于那些貪官污吏,她痛恨至極,出手毫不留情,其手段之凌厲,連乾隆也不得不暗暗佩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