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十三對屬下監視海瑞頗為不滿。 一位千戶解釋道:“海瑞畢竟是罵過先皇的人,我們身為皇家緹騎監視他在情理之中。” 林十三卻道:“隆慶元年,朝廷釋放海瑞時便給海瑞的《治安疏》定了性,那是在直諫先皇,而非辱罵先皇。” “自即日起,撤去監視海瑞的全部耳目。” 千戶又說了一句話,讓林十三沉默良久:“三掌柜,屬下提醒您一句,海瑞是.徐階的人。” 朝中人皆知,如今錦衣衛站到了高拱一方,與徐階是敵人。錦衣衛自然要監視徐階的黨羽。 那么海瑞是不是徐階的人呢? 表面上看,是。 當初海瑞上了《治安疏》被打入詔獄,徐階曾奔走營救。 世宗駕崩后,又是徐階力薦隆慶帝,將海瑞無罪開釋,官復原職。 剛過了一天,徐階便建議隆慶帝將海瑞升為尚寶丞。 又兩日,徐階建議隆慶帝再升海瑞為通政司左通政。 徐階不是海瑞的娘舅,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他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 徐階深知,自己這個內閣首輔想要坐得穩,坐得長久,就得在朝廷中找一票可靠的打手。 市井之中的打手都是五大三粗,一言不合拔刀子那種。 朝堂上的打手則要求嘴皮子厲害,下筆如下刀。 如今徐階手下便聚攏了例如詹仰庇、胡應嘉、歐陽一敬、辛自修、陳芳聯等一批打手。 這幫人無一例外,全是正七品的御史或從七品的給事中。 別看他們官小,嘴卻厲害的很。譬如那位歐陽一敬,號稱天庭內掌管參劾的仙人,簡稱罵仙。 什么公爵、禮部尚書、地方總兵、左軍都督,都曾因歐陽一敬的參劾被罷官、奪職、奪爵。 歐陽一敬曾在酒后狂言:大明境內我誰都敢參——除了皇帝。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罵仙之外有罵神。 海瑞是連皇帝都敢參的人! 徐階琢磨:要把海瑞這樣一個無畏之人籠絡到我麾下,試問朝中誰還敢跟我作對? 所以徐階忙不迭的在前后兩位皇帝面前諫言,保海瑞、釋海瑞、升海瑞。 林十三沉默良久,言道:“海瑞既不是徐階的人,也不是高拱的人,他誰的人都不是。甚至不是皇爺的人。” 千戶問:“請三掌柜明示,那海瑞是誰的人?” 林十三答:“如果非說海瑞是誰的人的話.他是百姓的人。” 林十三新官上任,自然要立威。 他高聲道:“再說一遍。立即撤去監視海瑞海通政身邊的所有耳目。今后若有人敢擅自監視海通政,我會挖去他的雙眼!” 六位千戶齊齊跪倒:“遵三掌柜鈞令。” 林十三又道:“最近咱北司要著重收集百官關于通關開海之事的言論。我要清楚京中正四品以上全部官員對于通關開海的態度。” 一位千戶拱手:“三掌柜放心。大掌柜已經給我們這些千戶、百戶傳過話了,錦衣衛要全力為通關開海保駕護航。” 林十三滿意的點了點頭:“嗯。弟兄們,咱說句掏心窩子的話。世人總說咱錦衣衛是一群嗜血屠夫。” “這一回,咱們要幫著上頭干成通關開海這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洗一洗屠夫之名!” 通關開海之爭,隨著兩封奏疏遞到通政司,正式拉開了帷幕。 上奏疏的兩個人,一個是廣東按察司僉事許孚遠;一個是福建巡撫徐澤明。 許孚遠在奏疏中說“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通關開海,則倭患永不復燃。” 徐澤明在奏疏中說“請開市舶,易私販為公販。” 通政司內的三位堂官因這兩封奏疏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照規矩,地方官奏疏要先匯集到通政司,再由通政司將奏疏轉交內閣、皇帝。 當初嚴世蕃的兼差中就有通政使一職。可見這個衙門的重要性。 如今的通政使梁易生是徐階的同年。此人官運不暢,在地方上做了四十五年州縣官,混到七十二歲不過是個廣西偏府的知府。 徐階做了首輔,在吏部官冊上看到老同年的名字,大筆一揮將其升進京,做了通政使。 梁易生對徐階感恩戴德。恐怕徐階說“太陽是打褲襠里升出來的”,梁易生都會附和“沒錯沒錯,把我蛋子都給燙著了”。 梁易生手下兩位副堂,左通政是海瑞自不必說。 右通政是徐階的學生,黃夢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