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京察出現了大弊,身為吏部尚書的楊博、吏部右侍郎的張四維難辭其咎。 楊博選擇了護犢子。 海禁之爭已趨白熱化。晉黨作為堅定的開海派,此刻絕不能折損大將。 否則徐階為首的保守派很可能借京察之事大作文章,海禁之爭的天平也會發生傾斜。乃至于讓開海派的多年努力功虧一簣。 楊博不愧為見過風浪的名臣。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公開表示:最近坊間傳聞京察有大弊?哪有大弊啊?! 那一批山西籍官員明明就是因為清廉為官、政績斐然,才在京察中考語優等的。 不服?咬我啊!你們這幫清流言官有本事攛掇皇上撤了我這個吏部尚書。 呵,老子帶了這么多年兵,打了那么多年仗,還管了多年的兵部、吏部。怕你們一群清流言官? 笑話! 別說你們這群烏鴉言官了。內閣除了徐階,其余什么李春芳、高拱、郭樸、張居正,見到老子都要恭恭敬敬作揖行禮,尊稱一聲“楊老部堂”。 旁人是死豬不怕開水燙,楊博是猛人不怕吐沫噴。 且說北鎮撫司之中。 林十三正在辦一件私事。 他的面前坐著一位身穿七品文官服色的中年人。 尋常七品文官進了北鎮撫司個個抖若篩糠、如喪考妣。 這中年人則鎮定自若,臉上還洋溢著笑容。 只因此人是林十三的親家,王小串未來的公爹,北直隸保定府真定縣知縣,趙康。 他三年任滿,來京到吏部述職、等待新職。順道來北鎮撫司找林十三商議兩個孩子的親事。 林十三笑道:“親家翁,請茶。” 趙知縣喝了口茶,道:“今日吏部已給我掛了牌子,調我去山東萊州府掖縣做知縣。” 林十三不動聲色的“哦”了一聲。心中樂開了花:我這親家,真是個妙人啊! 朝中誰人不知,我林十三曾是吏部尚書楊博的救命恩人。 若親家是個蠢人,一定會巴巴的找我求助,走走門子圖個升騰。 但親家卻沒有這么干。只是在平調的牌子掛出,木已成舟后跟我隨便打了聲招呼。 親家明顯不想沾我這個錦衣衛三掌柜的光。 林十三道:“掖縣?掖縣是個好地方啊。朱橋的羊湯、麻渠的大糖、東海神廟的掖烏龍,還有漫山遍野的金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