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 成神的袁樹-《我不是袁術》
第(2/3)頁
天雄軍,出動!
在這段軍事行動的過程之中,袁樹其實也發現了處理涼州問題比并州和幽州都要簡單不少,只要手段足夠粗暴,那么很多問題都不算問題。
比如金城郡有很多割據勢力,其中最大的一個大約有一萬多漢、羌武裝部曲,袁樹安排廉達去做金城太守、下達招降令的時候,被這個最大勢力的首腦王國給回絕了。
然后這個割據勢力全體戒備,擺出一副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的架勢,以武力抗拒廉達的政令,成功激怒了廉達。
然后廉達率領一萬天雄軍和三千金城郡兵前往討伐,將這個勢力全滅,骨灰都給揚了,后面整個金城郡大大小小二十七個割據勢力立馬滑跪,表示只要您老人家不殺了我們,什么都好談。
后面廉達把這群人的頭頭腦腦收在身邊充入郡兵,部曲全部納入良莊內務農,只花了四個月就平定了金城郡的武裝勢力割據問題,把金城郡的社會秩序給恢復了。
只要足夠強大,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而且解決的程度相當之高,說解決,那是真解決,沒有太多的后患需要考慮,光這一點,袁樹就覺得涼州比中原州郡要可愛許多。
中原地方,特別是讀書人多的地方,那叫一個擰巴!
延德七年年中以后,涼州社會的基本秩序已經恢復,袁樹以強橫的武力將武裝割據問題全部消滅,順便也在涼州社會貫徹落實了禁止弓弩、盔甲的命令。
對于東漢帝國的社會來說,禁止弓弩和盔甲只要能落實到位,基本上就相當于阿梅麗卡完成禁槍了,特別是在涼州,把弓弩和盔甲從私人手上禁止,大家就算想要械斗,那強度也很難上的去了。
這幾年間,袁樹大規模調動一心會成員進入涼州各郡縣擔當官職,與幽并二州差不多,將官方權力牢牢掌握在手,而在民間,則以良莊作為抓手,通過直接掌管一部分社會生產力量而增強對民間社會的控制。
古代王朝因為對基層社會的控制力不足,往往會依靠宗族勢力來加入到社會管控當中,降低了自身的行政統治成本的同時,也削減了自身的權力。
袁樹想不到有什么能夠徹底解決的辦法,但是就說是應對眼前的問題,大量設置良莊、加強對生產單位的控制就是最好的選擇。
良莊嚴格來說不屬于官方系統,但是因為有屯田和集中生產的性質,所以也有點半官方的色彩。
甚至從建設的基礎來看,袁樹就是打算把良莊變成基層單位的,只是掌控這個基層單位的不是正兒八經的官員,而是一心會,袁樹麾下所有的行政人才都是通過良莊的管理建設而積攢了最初的辦事經驗,然后才能在上級官府內得到一個職位。
所以也可以說良莊和知行學府一樣,都是一心會集團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知行學府學習完成之后的一心會員或者準一心會員們都會在良莊內與農民近距離相處,同吃同住,從事生產工作和管理工作,最少也要兩年半的時間之后,才能得到進入官府做事的資格。
所以良知農莊不是官方組織,但是卻是官方組織在某種意義上的搖籃。
也正是因為良知農莊的存在,使得有一心會背景的官員大部分都具備足夠的基層經驗,特別是對于農業生產,那更是有著相當豐富的知識儲備,這使得他們在擔任更高的職位之后,對農業生產依然非常重視。
他們絕對不是尋常士族子弟那般的只知道吃飯而不知道飯從何來,所以平均政治素養和辦事能力也遠遠超過內地州郡的大部分傳統官僚,這也使得幽并涼三州的治理水平遠超漢帝國的平均水平。
通過良莊的設置來達到控制、保護勞動力的目標,并且進而恢復農業生產,獲得糧食收益,滿足內部需求的同時還能進一步獲得儲蓄,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袁樹還能通過自己控制的手工作坊為良莊提供優質、廉價的農具,提供耕牛的租賃和購買,甚至還會組建專業的堆肥制造單位,定時定量給良莊提供堆肥。
其他的水利工程之類的,也是在良莊的組織下進行的。
這就使得被袁樹掌控的郡縣盡管不是傳統的農耕重地,卻能獲得一年比一年更高的糧食產量。
而對于這個時代生活在幽并涼三州的人們來說,不論漢人、羌人、烏桓人、匈奴人,有穩定的生活,有房屋,有土地,有糧食,不會餓肚子,不會隨隨便便就被人殺死,這樣的日子,就是神仙的日子。
延德三年之后,袁樹在并州基本上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延德五年之后,袁樹在幽州也正式成神。
延德七年之后,袁樹在涼州漢人群體中成為保護神,在羌人群體中也有了至高神一樣的地位。
袁樹甚至聽說一些人家已經拋棄了原有的信仰,把袁樹當作了新的信仰,為他立生祠,逢年過節一起祭拜、祈禱他長命百歲。
而這一切,僅僅只是因為他做了他認為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并且把這些事情給做的挺漂亮。
難道僅僅是這樣,就能成為神仙嗎?
袁樹有些時候也覺得挺諷刺。
除了幽并涼三州之外,延德七年六月之后,袁樹的勢力正式延伸到了敦煌郡,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袁樹正式打通了被漢羌戰爭的進行而中斷二十多年的絲綢之路,使得這條古老的商道再次恢復了暢通。
都不等那些西域各國客商前來,袁樹立刻就安排了一支商業隊伍向西域進發,并試圖由此帶動整個西域商貿業務,讓當初西漢帝國費盡心力打通的這條貿易路線恢復它本來應該起到的作用。
他希望能夠與西域各國都恢復通商,并且把漢帝國的政治影響力與軍事存在全都投放過去,進而打通到中亞地區的商道,與貴霜、波斯做生意,把生意越做越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