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神通真人,自斬道行?” 滄州藩鎮,來自秦、獨孤、宇文三閥的年輕武夫,齊齊瞳孔一震。 似秦金魁、獨孤器、宇文信這些大閥子弟,能被家中委派重擔,送往江陰踏入諸法無常元府,都是當代翹楚,寄予厚望。 雖算不得家中大器已成的扛鼎之輩,但也是打破四限,躋身無漏的流派主級。 當世能夠壓上他們一頭的,也就是那些年不過三十,便問鼎雛龍碑,位列各大巨室天柱、玉京王侯的子嗣了。 他們本以為,就算這玄符教真傳來自外天道統,古老神秘。 可畢竟此‘元府古跡’本身便有限制。 這一行人撐破了天,能有修成道丹,堪比龍虎的道人坐鎮,就已是極限。 這樣的修持雖然可怕,但也未必能橫壓全場,就算撿不了漏,大不了他們吃肉,自家喝兩口湯,總好過白來一趟。 可千算萬算都沒料到. 這哪里是凝結‘法力大丹’的修持!? 一尊‘神通真人’,換算到人仙武道的體系,就是貨真價實的封號武圣! 而且,還不是繼承‘前人道路’的偽武圣、偽封號之流。 似他這等大派真傳,不知須得耗費多少時日,煉神通,烙紫府大丹,承載氣數,方能成之! 某種意義上講,比之封號武圣都要艱難、艱辛,也就比那些立志打破諸限的傳奇武夫們,稍遜幾分罷了。 修成真人,自斬道行,叫本命神通淪為虛無,數十年辛苦付諸東流,只為踏入這‘諸法無常元府’. 這得是多大的魄力,到底有多重視,才愿意做,才愿意來!? 諸人瞠目結舌。 而來自水君府的白魑、白淵則對視一眼,不由相繼苦笑。 他們雖天生龍種,但畢竟不是血脈最正朔的那一等,父族母血,并非皆是真龍鳳種。 就算體魄能夠壓過這些人仙武夫一頭,堪比六境,可面對這已經超出桎梏,而且左掌右擎,盡為道器的‘真人’。 不老老實實呆著,非要和其爭上一爭那口玄棺凹槽內鑲嵌的‘九竅金丹’. 恐怕,也就只有被扒龍筋抽龍骨,取作煉器之用的下場。 但難道就要白跑一趟不成? 就在二龍子心中腹誹糾結之際。 “我滄州諸閥,無意與‘玄真人’爭鋒。” 秦金魁神色變幻幾下,雖心中不甘。 可看著玄青黎未取九竅金丹,先執寶幡玉輪,望向自己等人與水君府一行生靈,大有一副‘攘外必先安內’的架勢。 只得長嘆作罷,率先牽了個頭,以作表態。 水君府的兩龍子原本還存著僥幸的心思,但看到這大玄武夫的腰彎這么快,面面相覷,也沒法子,只得低頭。 玄青黎目視左右,聽完回應,眸光如燭,不置可否,只余兩袖之畔,道器清霞輝光,淡淡流轉。 但片刻后,也沒動手清剿兩方。 玄符教雖為赤霄天道統,古老神秘,底蘊非常,可此地卻是‘大玄疆土’,在眾天未曾歸一,界門大開不受限制之前,畢竟還是人家的地盤。 他若是撕破臉皮,以防后患,將在場之人全數打滅斬盡,縱使得了九竅金丹,可出去后只憑元靈載元真君,未必能護得住自己等人。 畢竟外面除卻那大玄的諸侯武夫外,可還有一個曾經自‘正法天’墜入此間,曾授‘天師授箓’,險些敕封上三品神通大箓的‘東海白龍君’呢! 那可是貨真價實能與真尊級數扳扳手腕的老古董。 自己若是在這里打滅他的龍種,就算界門只在咫尺,只要他想,自己便一定回不去。 就算是他師傅玄霄真尊,此刻身上還帶著傷呢,恐怕也未必能夠出得了頭。 再加上玄符教也不僅只有他這一脈,其他法統對于自家師傅圖謀‘九竅金丹’的行徑,并非全然贊同。 所以未免節外生枝,便留這些人一條生路。 念及至此,玄青黎旋即應了諸人的示弱,隨即不再顧及,只叫玄符教的諸位真傳示警,便轉身向著長廊盡頭走去。 直至到了那一口懸浮古棺之前。 看著眼前這一口古棺凹槽鑲嵌的‘黯淡金丹’,玄青黎眼神灼熱: “這就是我玄符教三寶之一,號稱‘九竅金丹’,將其煉化,可鑄金丹大道的無上珍寶?” 道術高功,分為三境,紫府、出竅、法丹。 前兩關暫且不談。 這法力大丹所分的三六九等幾乎就好比武夫從力關到練氣大家,所開的氣海品階一樣,直接決定了未來的上限與戰力! 若紫府下乘,元靈黯淡,則所結‘法力大丹’,必定裂痕頗多。 而要是修得正統‘丹道妙法’,一路走來紫府圓潤,元靈蘊神,則所結法力大丹,便如玉如霞,蘊于紫府,乃為大道中樞。 似玄青黎所成的丹道,便是如此。 但古往今來,所有大道統所書就的古籍里,卻都有記載。 那便是在堪破神通之前,這法力大丹真正頂尖的品階,還有一等,便是‘金丹大道’,又可稱‘上品金丹’,乃為列仙根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