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尾聲-《所有人都想害我》
第(1/3)頁
沅州的日子清靜如水,但又別具滋味,白駒過隙一般就流淌過去好些年。
冊立新皇后的皇榜貼到沅州城門口,我才知道嵐月只在位一年就被廢了。祖父也告老致仕,去年過世,家里沒有人通知我。
或許他們都以為我早就活不成了。
我小心翼翼地活著,不知道“墨金”吞噬掉了我多少年的壽數(shù)。我不舍得太早死,我喜歡的人他也喜歡我,我想和他白頭偕老。
虞重銳也是這么想的,所以他天天逼我去爬山。一開始是爬遙園后山,后來他覺得那山太矮太平緩了,沒有效果,帶我去爬江邊野山。百丈高的山頭,半個時辰就要爬到山頂,我差點沒被他折磨死。
到了山頂我癱在地上想,要不算了吧,不能白頭偕老就不能吧,等我死了讓他娶鳳鳶做續(xù)弦,也算我沒有失信于人。
但是等虞重銳把我從地上拉起來,讓我倚在他懷里,我們一起坐在山頂石臺上看流云聚散、聽竹林風(fēng)起,他從背后抱著我,親親我的面頰,我就又后悔了。
我還真舍不得把他讓給鳳鳶。當然,鄧子射也不會答應(yīng)。
“這里的風(fēng)景真好,綠草如茵,也沒有旁人來打擾,天地間好像只有我們兩個人?!?
所以你要干嘛?!
唉,我就知道,他喜歡光天化日。我對自己夫君的了解真是越來越深刻而全面了。
總之這樣苦練了一年多,我的腳程越來越快,到后來只要一刻半鐘就能登頂,臉不紅氣不喘,虞重銳都被我甩在后頭。
成婚后的第五年,我們有了第一個孩子。
虞重銳很是懊惱,說這是他的失誤。慈幼院里那么多女童,男童也有,想要孩子可以去過繼領(lǐng)養(yǎng),我完全沒必要冒這個險。
慈幼院是我創(chuàng)辦的,專門收養(yǎng)被遺棄的嬰孩,其中大部分都是女童。沅州政令嚴格還好些,但是周邊的邵州、平州等地,殺女棄女依然屢見不鮮。不知賀家人是否還篤信風(fēng)水洗女惡俗,但我知道這樣的事一直都會有,再過幾百年也未必會斷絕。
我反復(fù)問過鄧子射,確認我身上的余毒已經(jīng)拔清不會禍及胎兒,身子骨能夠經(jīng)得起生養(yǎng)。鄧子射檢查完說:你現(xiàn)在比隔壁孫伯家的母豬還壯,生一窩都沒問題。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我能跟母豬比嗎?不對,母豬能跟我比嗎?也不對……總之我不是母豬,我才不要生一窩呢,有一個就已經(jīng)很好了。
得益于我每天爬山練出來的體力,這個孩子出生得很順利,是個女孩。
虞氏下一輩女兒正巧行“辛”,我問過當?shù)厝?,苗人是沒有避諱之說的,名字還會父子相承,于是給她起名“辛瀾”。
認識了苗人之后我才知道,原來他們的名字叫法和我們不一樣,名在前,姓在后。所以我娘親的苗名應(yīng)該叫做“辛久冉”。
之后四年,虞重銳都很仔細,沒再失誤過。
短命的人不止我一個。信王終究也未能逃脫年不過四十的魔咒,三十三歲便英年早逝,在位僅十載。
這十年里,虞重銳的新法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但很少有人知道,后世習(xí)慣稱為“治平新政”、歸功于信王的這場變革,其實在延興年末就已經(jīng)開始了。
信王膝下只有三位公主,未能生育皇子,只得又傳位給堂弟——先帝的七皇子。他蹭嘲諷先帝言而無信為人作嫁,結(jié)果自己亦重蹈覆轍,也算應(yīng)了他發(fā)下的誓言。
七皇子登基后還寄信來,言辭懇切地邀請虞重銳出山。虞重銳上表辭謝,說什么內(nèi)子體弱多病,只適應(yīng)沅州氣候水土,不能遠行云云。
其實他寫這些的時候,我正興致勃勃地翻看與圖,盤算接下來先去哪里好。信王駕崩,新皇帝看起來還算友善,那我們就不必夾著尾巴一直窩在沅州了。天下那么大,我得出去看看,還要闖蕩江湖呢。
虞重銳也沒駁新帝面子,向他舉薦了沅州別駕陳禺。陳禺后來官至右仆射。
我們坐船沿江一路往東,到了大鎮(zhèn)再換車馬,走遍了江南各道。我去蘇州看望四叔公和仲舒哥哥,回毗陵見過父母大人——虞重銳果然長得像爹爹。
仲舒哥哥在蘇州成了家,是四叔公為他做的媒。聚宴時我特地看了,嫂子細眉細眼,是江南水鄉(xiāng)女子的溫婉長相,但聽說性子爽利,精明能干,家里的事都聽她的,和我完全不同。我悄悄放下心來。
在梁溪途徑太湖邊上時,我望著湖面問虞重銳:“我們要不要順道坐船去一趟歸安?”
太湖煙波浩渺,一眼望不到對岸,大海也不過如此吧?我太喜歡坐船了,以后還要去海邊看看。
虞重銳把我的臉掰過來:“歸安不順路?!?
我忍著笑故意說:“十多年沒見了,歸安郡王今年好像有廿四歲了吧?不知現(xiàn)在長成什么模樣,娶了王妃沒有?褚昭儀那么美,想來他相貌也不差吧?”
他捏著我的臉說:“十幾歲時喜歡年輕英俊的少年郎,現(xiàn)在也一樣,你的喜好倒是一成不變?!?
“對呀,我的喜好一成不變,”我腆著臉對他說,“一直就喜歡你?!?
旅途期間,可能是舟車勞頓,也可能是水土不服,抑或是風(fēng)景太美,虞重銳又失誤了兩次,于是我們又添了二兒和三女。
我們在嶺南見到了四丈多高的大水車,在沿海的船塢里觀摩遠洋帆船建造的全過程。虞重銳很受啟發(fā),回沅州后又跟柳太守商量出新的灌溉方案。
我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比虞重銳強的地方,那就是我看這些木工圖紙比他快,畫得也比他好,后來這些事他就都交給我去辦。
我還學(xué)會了修橋造房子。模仿船塢制船的龍骨結(jié)構(gòu),我造出一種新的竹樓,既適應(yīng)沅州的多雨氣候,又堅固耐用防震,還很節(jié)約材料。當?shù)厝私兴褒R樓”,我很是得意。
我比自己預(yù)期的活得更久。四十九歲那年,我的第一個外孫女出生了,而我依然健步如飛,每天都要翻好幾座山頭去巡視那些滴灌渠道。
六十八歲時,虞重銳離開了我。他比我年長十歲,我們成婚相伴整整五十載,我已經(jīng)十分感激上蒼垂憐。
我曾經(jīng)說過他若死了我也絕不獨活,我又食言了。失去他以后,我又獨自多活了十幾年,因為他有太多未竟之事做到一半,臨終仍念念不舍,我得繼續(xù)為他做下去,不讓他泉下留憾。
八十歲時,我還能下地行走,但需要拄著拐杖了。我聽說淮陰出了一位奇人,能借助風(fēng)帆流水之力,讓渠水自行從低處往高處流。若有這等巧技,梯田就再不用擔(dān)心旱澇年景,我必須去向這位奇人討教,親眼看一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已經(jīng)受不了車馬顛簸了,孫兒陪著我坐船緩行,到揚州再取道運河北上淮陰。
途徑洪州,孫兒執(zhí)意要去看贛水支流上的水壩?!澳鞘亲娓赣H自督建的!已經(jīng)用了七十年了!”孫兒激動地說。
我也很激動。我的夫君二十歲就已做下這等壯舉,我真為他驕傲。
水壩底下來了一隊官兵,在壩口布告欄上貼上告示。我湊過去瞇眼細看,在我們坐船出行的這段日子里,朝中又風(fēng)云突變,大行皇帝駕崩,太子即位。
算起來,這應(yīng)該是延興皇帝的曾孫了。加上信王,我一生共經(jīng)歷過五位皇帝在位。
我又回頭去看虞重銳在洪州做太守時造的這座水壩。七十年過去,它依舊巋然屹立在江上,滋養(yǎng)一方土地、庇護沿江百姓,以后還會繼續(xù)延用下去,而江山已不知改換了多少次主人。
其實他寫這些的時候,我正興致勃勃地翻看與圖,盤算接下來先去哪里好。信王駕崩,新皇帝看起來還算友善,那我們就不必夾著尾巴一直窩在沅州了。天下那么大,我得出去看看,還要闖蕩江湖呢。
虞重銳也沒駁新帝面子,向他舉薦了沅州別駕陳禺。陳禺后來官至右仆射。
我們坐船沿江一路往東,到了大鎮(zhèn)再換車馬,走遍了江南各道。我去蘇州看望四叔公和仲舒哥哥,回毗陵見過父母大人——虞重銳果然長得像爹爹。
仲舒哥哥在蘇州成了家,是四叔公為他做的媒。聚宴時我特地看了,嫂子細眉細眼,是江南水鄉(xiāng)女子的溫婉長相,但聽說性子爽利,精明能干,家里的事都聽她的,和我完全不同。我悄悄放下心來。
在梁溪途徑太湖邊上時,我望著湖面問虞重銳:“我們要不要順道坐船去一趟歸安?”
太湖煙波浩渺,一眼望不到對岸,大海也不過如此吧?我太喜歡坐船了,以后還要去海邊看看。
虞重銳把我的臉掰過來:“歸安不順路?!?
我忍著笑故意說:“十多年沒見了,歸安郡王今年好像有廿四歲了吧?不知現(xiàn)在長成什么模樣,娶了王妃沒有?褚昭儀那么美,想來他相貌也不差吧?”
他捏著我的臉說:“十幾歲時喜歡年輕英俊的少年郎,現(xiàn)在也一樣,你的喜好倒是一成不變?!?
“對呀,我的喜好一成不變,”我腆著臉對他說,“一直就喜歡你?!?
旅途期間,可能是舟車勞頓,也可能是水土不服,抑或是風(fēng)景太美,虞重銳又失誤了兩次,于是我們又添了二兒和三女。
我們在嶺南見到了四丈多高的大水車,在沿海的船塢里觀摩遠洋帆船建造的全過程。虞重銳很受啟發(fā),回沅州后又跟柳太守商量出新的灌溉方案。
我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比虞重銳強的地方,那就是我看這些木工圖紙比他快,畫得也比他好,后來這些事他就都交給我去辦。
我還學(xué)會了修橋造房子。模仿船塢制船的龍骨結(jié)構(gòu),我造出一種新的竹樓,既適應(yīng)沅州的多雨氣候,又堅固耐用防震,還很節(jié)約材料。當?shù)厝私兴褒R樓”,我很是得意。
我比自己預(yù)期的活得更久。四十九歲那年,我的第一個外孫女出生了,而我依然健步如飛,每天都要翻好幾座山頭去巡視那些滴灌渠道。
六十八歲時,虞重銳離開了我。他比我年長十歲,我們成婚相伴整整五十載,我已經(jīng)十分感激上蒼垂憐。
我曾經(jīng)說過他若死了我也絕不獨活,我又食言了。失去他以后,我又獨自多活了十幾年,因為他有太多未竟之事做到一半,臨終仍念念不舍,我得繼續(xù)為他做下去,不讓他泉下留憾。
八十歲時,我還能下地行走,但需要拄著拐杖了。我聽說淮陰出了一位奇人,能借助風(fēng)帆流水之力,讓渠水自行從低處往高處流。若有這等巧技,梯田就再不用擔(dān)心旱澇年景,我必須去向這位奇人討教,親眼看一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已經(jīng)受不了車馬顛簸了,孫兒陪著我坐船緩行,到揚州再取道運河北上淮陰。
途徑洪州,孫兒執(zhí)意要去看贛水支流上的水壩?!澳鞘亲娓赣H自督建的!已經(jīng)用了七十年了!”孫兒激動地說。
我也很激動。我的夫君二十歲就已做下這等壯舉,我真為他驕傲。
水壩底下來了一隊官兵,在壩口布告欄上貼上告示。我湊過去瞇眼細看,在我們坐船出行的這段日子里,朝中又風(fēng)云突變,大行皇帝駕崩,太子即位。
算起來,這應(yīng)該是延興皇帝的曾孫了。加上信王,我一生共經(jīng)歷過五位皇帝在位。
我又回頭去看虞重銳在洪州做太守時造的這座水壩。七十年過去,它依舊巋然屹立在江上,滋養(yǎng)一方土地、庇護沿江百姓,以后還會繼續(xù)延用下去,而江山已不知改換了多少次主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