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結(jié)局-《九叔萬福》
第(2/3)頁
“沒錯,此毒一入口則發(fā)作,毒發(fā)只在頃刻間。我們來晚了,陛下,就是剛剛被人毒死的。”
剛剛被人毒死?可是剛才在皇帝身邊的,只有李承璟。
眾人的視線都朝李承璟看來,李承璟眉目不動,絲毫沒有動容之意。
李承鈞看到他這個表現(xiàn),更加激動:“父皇尸身在前,你竟不哭不悲?可見你心性麻木,大逆不道,來人,還不快將這個逆賊拿下!”
眾臣面面相覷,首輔出列拱了拱手,問出眾人心中的疑問:“太子殿下,您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此處?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承璟說:“我受陛下口諭而來,我進(jìn)來的時候,陛下已經(jīng)……賓天了。”
“果然是你!”李承鈞激動道,“父皇以口諭傳你前來,可見當(dāng)時父皇還好好的,但是我和諸位閣老進(jìn)門時,父皇已經(jīng)駕崩。這中間不是你暗下殺手,還能是誰?逆賊,不打自招。”
李承鈞的話聽起來很有道理,首輔看向李承璟:“太子殿下,這一點,你如何解釋?”
李承璟說:“我無可解釋,我來時,陛下已然仙去。”
“呵,被我們抓了個正著,你是沒法辯解了吧。”李承鈞咄咄逼人,怒道,“父皇傳口諭時還好好的,在你來了之后就遇害。之前大殿里只有你一人,而我們進(jìn)來時,你還給父皇下跪,自言不孝。鐵證如山,你還有什么可狡辯的?”
程瑜瑾皺眉,她長這么大,還沒有在吵架上吃過虧。向來只有她誣陷別人的,如今二皇子竟想在他們身上潑臟水?
那得看她同意不同意。程瑜瑾抬眸,輕聲說:“壽王,你說的話本宮實在聽不懂。殿下口稱不孝,乃是因為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殿下還沒來得及侍奉陛下,圣上便仙去了而已。至于下跪行禮……圣上駕崩,本來就該立刻行大禮,壽王和諸位大人進(jìn)來,不也下跪行禮了么。”
李承鈞被噎住,茫然片刻,又說道:“父皇給你們傳口諭后就遭遇不測,這還不夠明顯嗎?”
“壽王如何知道那是圣上口諭。”程瑜瑾看著李承鈞,道,“而不是什么人假傳圣旨呢?”
李承鈞一時接不上話來,這時沖虛散人說:“太子妃和太子果然鶼鰈情深,處處為太子說話。然貧道可以作證,太子已對陛下積怨久矣,以致于頻頻針對貧道和座下弟子。陛下仙去前和貧道談及此事,還十分為太子惋惜。”
沖虛散人說起皇帝,程瑜瑾不好接了。君臣猜忌就是東宮的致命傷,無論怎么說,東宮都討不了好。
李承鈞得到了沖虛指點,立刻斬釘截鐵說道:“原來是你對父皇有怨,父皇將你禁足,還解了你的職權(quán),你因此懷恨在心,所以才殺父弒君,意圖取而代之。此般亂臣賊子,怎堪當(dāng)太子?來人,還不快將這個逆賊拿下!”
李承鈞話落,立刻有幾個道士朝李承璟和程瑜瑾沖來。程瑜瑾不由后退一步,正要反駁,忽的被李承璟攬住肩膀,以絕對的保護(hù)姿勢將她送到自己身后。
此刻沖上來的幾個道士,還沒來得及靠近李承璟和程瑜瑾就被東宮的太監(jiān)攔住,一腳踹到在地。李承鈞看到挑眉:“你瘋了,居然趕在御前動武?果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太子,你的狼子野心再也藏不住了吧。”
說完,李承鈞對著幾位閣老和眾多宮人們大喝:“太子殺父弒君,意欲謀反,被發(fā)現(xiàn)后惱羞成怒,鋌而走險。爾等還不快將此等逆賊降服!”
對于任何一個太子,謀反幾乎是致命傷,李承鈞本來預(yù)料他喊完后李承璟會人人喊打,再不濟(jì)場面也會陷入混戰(zhàn)。然而他說完很久,回音都消散了,也不見眾人有反應(yīng)。
李承鈞不可置信,目光從首輔、閣老、太監(jiān)、侍衛(wèi)身上一一掃過:“你們包容反賊,想造反嗎?”
被李承鈞看到的人或低下頭,或錯開眼,但是除了倒在地上的那幾個道士,無一人有動作。
李承璟輕輕笑了一聲,緩慢走向李承鈞:“二弟,難為你設(shè)了這樣一個局,為了栽贓于我,還將內(nèi)閣拉過來。可惜,你忘了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就是如今你看到的局面。”
李承鈞皺眉,十分不服氣,正要說些什么反駁,而李承璟已經(jīng)失去了耐心,不想再聽他廢話,猛然高聲道:“來人,將妖道和壽王拿下。”
他護(hù)著程瑜瑾時細(xì)致謹(jǐn)慎,和李承鈞說話時理智從容,直到此刻突然沉下聲音,明明神色沒怎么變,可是身周的殺伐之氣頓時橫掃全場。
李承璟話音剛落,方才一直不見蹤影的御林軍鏗鏘而入。為首的將軍對著李承璟下跪,抱拳道:“卑職參見太子殿下。”
“妖道沖虛散人向圣上進(jìn)獻(xiàn)有毒的丹藥,致圣上毒發(fā),壽王為虎作倀,罪同合謀。將這兩人一齊押入天牢,等候發(fā)落。”
李承鈞嚇了一跳,對著一眾披掛整齊、真刀實劍的御林軍,大喝道:“荒謬,你們膽敢以下犯上?分明他才是害死父皇的真兇,你們認(rèn)賊作主,要造反不成?”
李承璟神色不變,道:“二弟,你為何一口咬定是我?你進(jìn)殿掀開簾子時,都沒有走近,為何便敢斷言陛下賓天了?而且,你怎么知道陛下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人害死的?”
李承鈞聲音一頓,明顯接不上話來。而旁邊幾個老臣都微微點頭,沒錯,二皇子進(jìn)殿后,只是掀開最外面一道簾子,就開始跪地哭泣。而首輔是冒著大不韙試了鼻息,才敢宣布皇上賓天。相較于首輔的反應(yīng),二皇子哭的太急切了。
“我……我那是關(guān)心則亂,驚慌之下失去了主見。”李承鈞辯道。
“還不肯認(rèn)罪?”李承鈞揮袖,朗聲道,“將沖虛散人和壽王進(jìn)獻(xiàn)的長生丹呈上來。”
一聽這句話李承鈞臉就白了,閣老們看到這里,心里已經(jīng)有了決斷。給帝王進(jìn)獻(xiàn)的東西,為了吉利,一般都是雙數(shù),長生丹也正好有兩枚。李承鈞眼睜睜看到另一顆本該已經(jīng)銷毀了的長生丹送到李承璟手上,李承璟隨便刮了一點,喂給從英華殿拉來的一只鶴,果然鶴撲扇翅膀哀鳴了一會,便垂頸死去。
李承璟看到鶴失去動靜,冷冷道:“這只鶴只服用了刮下來的些許粉末便氣絕身亡,陛下用了整整一粒丹藥,可想而知該如何劇痛。陛下意外身亡,俱是被你們二人所毒害!沖虛散人欺世盜名,禍亂朝綱,如今竟還毒害圣上;壽王身為人子,幫著妖道將丹藥進(jìn)獻(xiàn)于陛下,亦是幫兇。陛下賓天,你二人萬死難辭其咎!”
“我,我……”李承鈞張口無言,再說不出辯駁的話來。沖虛散人見勢不妙,想悄悄溜出去,結(jié)果被守在外面的御林軍捉了個正著。宮外響起沖虛散人鋪天蓋地的求饒聲,李承鈞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連連后退,嘴里還在不住喃喃:“不是我,不是我……”
然而御林軍可不管二皇子在進(jìn)行什么樣的掙扎,已經(jīng)有人將李承鈞押著跪倒在地,首輔眼睛掃過周圍的御林軍,上前畢恭畢敬給李承璟叩首:“先帝賓天,實乃天下大悲。然國不可一日無君,老臣懇請?zhí)拥钕马槕?yīng)民心,早日登基,以主持大局!”
殿內(nèi)殿下頓時一片下跪的聲音,程瑜瑾看到,也后退一步行禮:“請?zhí)拥钕碌腔!?
乾清宮此刻的衣服非常雜亂,有繡著飛禽的內(nèi)閣文官,有全幅鎧甲的御林軍武官,有紅衣太監(jiān),有青衣宮女,也有一身流光的程瑜瑾。然而此刻,這些五花八門的衣服都恭恭敬敬貼著地面,身份各異、尊卑各異的人齊齊跪拜在李承璟腳下,齊聲道:“請?zhí)拥钕碌腔!?
眾人皆跪,唯獨李承璟一人站著,越發(fā)顯得他長身玉立,挺拔如松。李承璟目光掃過眾多跪伏著的頭顱,最后彎腰,親手將程瑜瑾扶起來。
程瑜瑾在李承璟的攙扶下站直,等程瑜瑾站好后,李承璟一手拉著她,同自己比肩而立,另一手緩慢抬起:“免禮,平身。”
眾人卻更深地拜倒下去:“恭喜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后娘娘千歲千千歲。”
“明帝,孝宗嫡長子,少流落民間,建武二十三年回歸。帝五歲封太子,同年因病去清玄觀靜養(yǎng),為時首輔楊甫成所害,重傷失蹤,幸得民婦薛氏所救。帝少而聰慧,雖寄養(yǎng)民間,仍敏而好學(xué),于建武十九年高中進(jìn)士,為官期間功績斐然。后被孝宗認(rèn)回,重居皇太子之位。
帝一生勤政明德,廣開言路,創(chuàng)元熹盛世,萬國來朝。帝僅娶后一人,帝于登基大典言,高祖遺命男子四十無子方可納妾,朕二十二而有長子,故日后不再納妃,眾臣不得再提后宮選秀諸事。終帝一生,始終未立嬪妃,與后舉案齊眉,感情和美,乃傳世佳話。”
——《齊書明帝本紀(jì)》
而歷代正史,無論主編者為何人,都在不遺余力地打壓一種小道謠言,那就是英明神武、一生未有污點的齊明帝,居然娶了在民間的侄女。甚至還有野史稱,帝后二人于閨房無人之處時,明嘉皇后會笑稱帝為九叔。
謠言,都是謠言。
后來,在元熹十三年,已經(jīng)到了懷春年紀(jì)的大公主李明月問母親如何找到如意郎君。美麗端方、姿容宛如皓月的皇后想了想,笑著說:“你要先找一個叔叔,然后,讓他幫你介紹身邊的青年才俊。”
清俊完美、氣度雍容,讓所有史官都拼了命為皇帝陛下的清名作斗爭的李承璟,此刻,唯有無奈地看了自己的皇后一眼。
他們?nèi)绱讼嗨疲灾劣谒麄兊娜松壽E也本該是相似而不相交的。要怪只能怪建武二十二年早春的那場雪,亂雪迷人眼,李承璟隔著風(fēng)雪看到一個漂亮的少女毫不猶豫打了前未婚夫一巴掌,突然心生好奇。
她是誰?
緊接著李承璟就覺得奇怪,他并非程家人,這個少女是誰,眼前這對年輕男女有什么恩怨,與他何干?
然后,他就看到那個少女回頭,看到他似是評估了一下,然后施施然行禮:“九叔萬福。”
最終李承璟還是知道了,她是宜春侯府大小姐,勉強也算是他的侄女。
亦是他此生之妻,程瑜瑾。
——《九叔萬福》,正文完。
“沒錯,此毒一入口則發(fā)作,毒發(fā)只在頃刻間。我們來晚了,陛下,就是剛剛被人毒死的。”
剛剛被人毒死?可是剛才在皇帝身邊的,只有李承璟。
眾人的視線都朝李承璟看來,李承璟眉目不動,絲毫沒有動容之意。
李承鈞看到他這個表現(xiàn),更加激動:“父皇尸身在前,你竟不哭不悲?可見你心性麻木,大逆不道,來人,還不快將這個逆賊拿下!”
眾臣面面相覷,首輔出列拱了拱手,問出眾人心中的疑問:“太子殿下,您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此處?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承璟說:“我受陛下口諭而來,我進(jìn)來的時候,陛下已經(jīng)……賓天了。”
“果然是你!”李承鈞激動道,“父皇以口諭傳你前來,可見當(dāng)時父皇還好好的,但是我和諸位閣老進(jìn)門時,父皇已經(jīng)駕崩。這中間不是你暗下殺手,還能是誰?逆賊,不打自招。”
李承鈞的話聽起來很有道理,首輔看向李承璟:“太子殿下,這一點,你如何解釋?”
李承璟說:“我無可解釋,我來時,陛下已然仙去。”
“呵,被我們抓了個正著,你是沒法辯解了吧。”李承鈞咄咄逼人,怒道,“父皇傳口諭時還好好的,在你來了之后就遇害。之前大殿里只有你一人,而我們進(jìn)來時,你還給父皇下跪,自言不孝。鐵證如山,你還有什么可狡辯的?”
程瑜瑾皺眉,她長這么大,還沒有在吵架上吃過虧。向來只有她誣陷別人的,如今二皇子竟想在他們身上潑臟水?
那得看她同意不同意。程瑜瑾抬眸,輕聲說:“壽王,你說的話本宮實在聽不懂。殿下口稱不孝,乃是因為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殿下還沒來得及侍奉陛下,圣上便仙去了而已。至于下跪行禮……圣上駕崩,本來就該立刻行大禮,壽王和諸位大人進(jìn)來,不也下跪行禮了么。”
李承鈞被噎住,茫然片刻,又說道:“父皇給你們傳口諭后就遭遇不測,這還不夠明顯嗎?”
“壽王如何知道那是圣上口諭。”程瑜瑾看著李承鈞,道,“而不是什么人假傳圣旨呢?”
李承鈞一時接不上話來,這時沖虛散人說:“太子妃和太子果然鶼鰈情深,處處為太子說話。然貧道可以作證,太子已對陛下積怨久矣,以致于頻頻針對貧道和座下弟子。陛下仙去前和貧道談及此事,還十分為太子惋惜。”
沖虛散人說起皇帝,程瑜瑾不好接了。君臣猜忌就是東宮的致命傷,無論怎么說,東宮都討不了好。
李承鈞得到了沖虛指點,立刻斬釘截鐵說道:“原來是你對父皇有怨,父皇將你禁足,還解了你的職權(quán),你因此懷恨在心,所以才殺父弒君,意圖取而代之。此般亂臣賊子,怎堪當(dāng)太子?來人,還不快將這個逆賊拿下!”
李承鈞話落,立刻有幾個道士朝李承璟和程瑜瑾沖來。程瑜瑾不由后退一步,正要反駁,忽的被李承璟攬住肩膀,以絕對的保護(hù)姿勢將她送到自己身后。
此刻沖上來的幾個道士,還沒來得及靠近李承璟和程瑜瑾就被東宮的太監(jiān)攔住,一腳踹到在地。李承鈞看到挑眉:“你瘋了,居然趕在御前動武?果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太子,你的狼子野心再也藏不住了吧。”
說完,李承鈞對著幾位閣老和眾多宮人們大喝:“太子殺父弒君,意欲謀反,被發(fā)現(xiàn)后惱羞成怒,鋌而走險。爾等還不快將此等逆賊降服!”
對于任何一個太子,謀反幾乎是致命傷,李承鈞本來預(yù)料他喊完后李承璟會人人喊打,再不濟(jì)場面也會陷入混戰(zhàn)。然而他說完很久,回音都消散了,也不見眾人有反應(yīng)。
李承鈞不可置信,目光從首輔、閣老、太監(jiān)、侍衛(wèi)身上一一掃過:“你們包容反賊,想造反嗎?”
被李承鈞看到的人或低下頭,或錯開眼,但是除了倒在地上的那幾個道士,無一人有動作。
李承璟輕輕笑了一聲,緩慢走向李承鈞:“二弟,難為你設(shè)了這樣一個局,為了栽贓于我,還將內(nèi)閣拉過來。可惜,你忘了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就是如今你看到的局面。”
李承鈞皺眉,十分不服氣,正要說些什么反駁,而李承璟已經(jīng)失去了耐心,不想再聽他廢話,猛然高聲道:“來人,將妖道和壽王拿下。”
他護(hù)著程瑜瑾時細(xì)致謹(jǐn)慎,和李承鈞說話時理智從容,直到此刻突然沉下聲音,明明神色沒怎么變,可是身周的殺伐之氣頓時橫掃全場。
李承璟話音剛落,方才一直不見蹤影的御林軍鏗鏘而入。為首的將軍對著李承璟下跪,抱拳道:“卑職參見太子殿下。”
“妖道沖虛散人向圣上進(jìn)獻(xiàn)有毒的丹藥,致圣上毒發(fā),壽王為虎作倀,罪同合謀。將這兩人一齊押入天牢,等候發(fā)落。”
李承鈞嚇了一跳,對著一眾披掛整齊、真刀實劍的御林軍,大喝道:“荒謬,你們膽敢以下犯上?分明他才是害死父皇的真兇,你們認(rèn)賊作主,要造反不成?”
李承璟神色不變,道:“二弟,你為何一口咬定是我?你進(jìn)殿掀開簾子時,都沒有走近,為何便敢斷言陛下賓天了?而且,你怎么知道陛下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人害死的?”
李承鈞聲音一頓,明顯接不上話來。而旁邊幾個老臣都微微點頭,沒錯,二皇子進(jìn)殿后,只是掀開最外面一道簾子,就開始跪地哭泣。而首輔是冒著大不韙試了鼻息,才敢宣布皇上賓天。相較于首輔的反應(yīng),二皇子哭的太急切了。
“我……我那是關(guān)心則亂,驚慌之下失去了主見。”李承鈞辯道。
“還不肯認(rèn)罪?”李承鈞揮袖,朗聲道,“將沖虛散人和壽王進(jìn)獻(xiàn)的長生丹呈上來。”
一聽這句話李承鈞臉就白了,閣老們看到這里,心里已經(jīng)有了決斷。給帝王進(jìn)獻(xiàn)的東西,為了吉利,一般都是雙數(shù),長生丹也正好有兩枚。李承鈞眼睜睜看到另一顆本該已經(jīng)銷毀了的長生丹送到李承璟手上,李承璟隨便刮了一點,喂給從英華殿拉來的一只鶴,果然鶴撲扇翅膀哀鳴了一會,便垂頸死去。
李承璟看到鶴失去動靜,冷冷道:“這只鶴只服用了刮下來的些許粉末便氣絕身亡,陛下用了整整一粒丹藥,可想而知該如何劇痛。陛下意外身亡,俱是被你們二人所毒害!沖虛散人欺世盜名,禍亂朝綱,如今竟還毒害圣上;壽王身為人子,幫著妖道將丹藥進(jìn)獻(xiàn)于陛下,亦是幫兇。陛下賓天,你二人萬死難辭其咎!”
“我,我……”李承鈞張口無言,再說不出辯駁的話來。沖虛散人見勢不妙,想悄悄溜出去,結(jié)果被守在外面的御林軍捉了個正著。宮外響起沖虛散人鋪天蓋地的求饒聲,李承鈞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連連后退,嘴里還在不住喃喃:“不是我,不是我……”
然而御林軍可不管二皇子在進(jìn)行什么樣的掙扎,已經(jīng)有人將李承鈞押著跪倒在地,首輔眼睛掃過周圍的御林軍,上前畢恭畢敬給李承璟叩首:“先帝賓天,實乃天下大悲。然國不可一日無君,老臣懇請?zhí)拥钕马槕?yīng)民心,早日登基,以主持大局!”
殿內(nèi)殿下頓時一片下跪的聲音,程瑜瑾看到,也后退一步行禮:“請?zhí)拥钕碌腔!?
乾清宮此刻的衣服非常雜亂,有繡著飛禽的內(nèi)閣文官,有全幅鎧甲的御林軍武官,有紅衣太監(jiān),有青衣宮女,也有一身流光的程瑜瑾。然而此刻,這些五花八門的衣服都恭恭敬敬貼著地面,身份各異、尊卑各異的人齊齊跪拜在李承璟腳下,齊聲道:“請?zhí)拥钕碌腔!?
眾人皆跪,唯獨李承璟一人站著,越發(fā)顯得他長身玉立,挺拔如松。李承璟目光掃過眾多跪伏著的頭顱,最后彎腰,親手將程瑜瑾扶起來。
程瑜瑾在李承璟的攙扶下站直,等程瑜瑾站好后,李承璟一手拉著她,同自己比肩而立,另一手緩慢抬起:“免禮,平身。”
眾人卻更深地拜倒下去:“恭喜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后娘娘千歲千千歲。”
“明帝,孝宗嫡長子,少流落民間,建武二十三年回歸。帝五歲封太子,同年因病去清玄觀靜養(yǎng),為時首輔楊甫成所害,重傷失蹤,幸得民婦薛氏所救。帝少而聰慧,雖寄養(yǎng)民間,仍敏而好學(xué),于建武十九年高中進(jìn)士,為官期間功績斐然。后被孝宗認(rèn)回,重居皇太子之位。
帝一生勤政明德,廣開言路,創(chuàng)元熹盛世,萬國來朝。帝僅娶后一人,帝于登基大典言,高祖遺命男子四十無子方可納妾,朕二十二而有長子,故日后不再納妃,眾臣不得再提后宮選秀諸事。終帝一生,始終未立嬪妃,與后舉案齊眉,感情和美,乃傳世佳話。”
——《齊書明帝本紀(jì)》
而歷代正史,無論主編者為何人,都在不遺余力地打壓一種小道謠言,那就是英明神武、一生未有污點的齊明帝,居然娶了在民間的侄女。甚至還有野史稱,帝后二人于閨房無人之處時,明嘉皇后會笑稱帝為九叔。
謠言,都是謠言。
后來,在元熹十三年,已經(jīng)到了懷春年紀(jì)的大公主李明月問母親如何找到如意郎君。美麗端方、姿容宛如皓月的皇后想了想,笑著說:“你要先找一個叔叔,然后,讓他幫你介紹身邊的青年才俊。”
清俊完美、氣度雍容,讓所有史官都拼了命為皇帝陛下的清名作斗爭的李承璟,此刻,唯有無奈地看了自己的皇后一眼。
他們?nèi)绱讼嗨疲灾劣谒麄兊娜松壽E也本該是相似而不相交的。要怪只能怪建武二十二年早春的那場雪,亂雪迷人眼,李承璟隔著風(fēng)雪看到一個漂亮的少女毫不猶豫打了前未婚夫一巴掌,突然心生好奇。
她是誰?
緊接著李承璟就覺得奇怪,他并非程家人,這個少女是誰,眼前這對年輕男女有什么恩怨,與他何干?
然后,他就看到那個少女回頭,看到他似是評估了一下,然后施施然行禮:“九叔萬福。”
最終李承璟還是知道了,她是宜春侯府大小姐,勉強也算是他的侄女。
亦是他此生之妻,程瑜瑾。
——《九叔萬福》,正文完。
“沒錯,此毒一入口則發(fā)作,毒發(fā)只在頃刻間。我們來晚了,陛下,就是剛剛被人毒死的。”
剛剛被人毒死?可是剛才在皇帝身邊的,只有李承璟。
眾人的視線都朝李承璟看來,李承璟眉目不動,絲毫沒有動容之意。
李承鈞看到他這個表現(xiàn),更加激動:“父皇尸身在前,你竟不哭不悲?可見你心性麻木,大逆不道,來人,還不快將這個逆賊拿下!”
眾臣面面相覷,首輔出列拱了拱手,問出眾人心中的疑問:“太子殿下,您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此處?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承璟說:“我受陛下口諭而來,我進(jìn)來的時候,陛下已經(jīng)……賓天了。”
“果然是你!”李承鈞激動道,“父皇以口諭傳你前來,可見當(dāng)時父皇還好好的,但是我和諸位閣老進(jìn)門時,父皇已經(jīng)駕崩。這中間不是你暗下殺手,還能是誰?逆賊,不打自招。”
李承鈞的話聽起來很有道理,首輔看向李承璟:“太子殿下,這一點,你如何解釋?”
李承璟說:“我無可解釋,我來時,陛下已然仙去。”
“呵,被我們抓了個正著,你是沒法辯解了吧。”李承鈞咄咄逼人,怒道,“父皇傳口諭時還好好的,在你來了之后就遇害。之前大殿里只有你一人,而我們進(jìn)來時,你還給父皇下跪,自言不孝。鐵證如山,你還有什么可狡辯的?”
程瑜瑾皺眉,她長這么大,還沒有在吵架上吃過虧。向來只有她誣陷別人的,如今二皇子竟想在他們身上潑臟水?
那得看她同意不同意。程瑜瑾抬眸,輕聲說:“壽王,你說的話本宮實在聽不懂。殿下口稱不孝,乃是因為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殿下還沒來得及侍奉陛下,圣上便仙去了而已。至于下跪行禮……圣上駕崩,本來就該立刻行大禮,壽王和諸位大人進(jìn)來,不也下跪行禮了么。”
李承鈞被噎住,茫然片刻,又說道:“父皇給你們傳口諭后就遭遇不測,這還不夠明顯嗎?”
“壽王如何知道那是圣上口諭。”程瑜瑾看著李承鈞,道,“而不是什么人假傳圣旨呢?”
李承鈞一時接不上話來,這時沖虛散人說:“太子妃和太子果然鶼鰈情深,處處為太子說話。然貧道可以作證,太子已對陛下積怨久矣,以致于頻頻針對貧道和座下弟子。陛下仙去前和貧道談及此事,還十分為太子惋惜。”
沖虛散人說起皇帝,程瑜瑾不好接了。君臣猜忌就是東宮的致命傷,無論怎么說,東宮都討不了好。
李承鈞得到了沖虛指點,立刻斬釘截鐵說道:“原來是你對父皇有怨,父皇將你禁足,還解了你的職權(quán),你因此懷恨在心,所以才殺父弒君,意圖取而代之。此般亂臣賊子,怎堪當(dāng)太子?來人,還不快將這個逆賊拿下!”
李承鈞話落,立刻有幾個道士朝李承璟和程瑜瑾沖來。程瑜瑾不由后退一步,正要反駁,忽的被李承璟攬住肩膀,以絕對的保護(hù)姿勢將她送到自己身后。
此刻沖上來的幾個道士,還沒來得及靠近李承璟和程瑜瑾就被東宮的太監(jiān)攔住,一腳踹到在地。李承鈞看到挑眉:“你瘋了,居然趕在御前動武?果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太子,你的狼子野心再也藏不住了吧。”
說完,李承鈞對著幾位閣老和眾多宮人們大喝:“太子殺父弒君,意欲謀反,被發(fā)現(xiàn)后惱羞成怒,鋌而走險。爾等還不快將此等逆賊降服!”
對于任何一個太子,謀反幾乎是致命傷,李承鈞本來預(yù)料他喊完后李承璟會人人喊打,再不濟(jì)場面也會陷入混戰(zhàn)。然而他說完很久,回音都消散了,也不見眾人有反應(yīng)。
李承鈞不可置信,目光從首輔、閣老、太監(jiān)、侍衛(wèi)身上一一掃過:“你們包容反賊,想造反嗎?”
被李承鈞看到的人或低下頭,或錯開眼,但是除了倒在地上的那幾個道士,無一人有動作。
李承璟輕輕笑了一聲,緩慢走向李承鈞:“二弟,難為你設(shè)了這樣一個局,為了栽贓于我,還將內(nèi)閣拉過來。可惜,你忘了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就是如今你看到的局面。”
李承鈞皺眉,十分不服氣,正要說些什么反駁,而李承璟已經(jīng)失去了耐心,不想再聽他廢話,猛然高聲道:“來人,將妖道和壽王拿下。”
他護(hù)著程瑜瑾時細(xì)致謹(jǐn)慎,和李承鈞說話時理智從容,直到此刻突然沉下聲音,明明神色沒怎么變,可是身周的殺伐之氣頓時橫掃全場。
李承璟話音剛落,方才一直不見蹤影的御林軍鏗鏘而入。為首的將軍對著李承璟下跪,抱拳道:“卑職參見太子殿下。”
“妖道沖虛散人向圣上進(jìn)獻(xiàn)有毒的丹藥,致圣上毒發(fā),壽王為虎作倀,罪同合謀。將這兩人一齊押入天牢,等候發(fā)落。”
李承鈞嚇了一跳,對著一眾披掛整齊、真刀實劍的御林軍,大喝道:“荒謬,你們膽敢以下犯上?分明他才是害死父皇的真兇,你們認(rèn)賊作主,要造反不成?”
李承璟神色不變,道:“二弟,你為何一口咬定是我?你進(jìn)殿掀開簾子時,都沒有走近,為何便敢斷言陛下賓天了?而且,你怎么知道陛下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人害死的?”
李承鈞聲音一頓,明顯接不上話來。而旁邊幾個老臣都微微點頭,沒錯,二皇子進(jìn)殿后,只是掀開最外面一道簾子,就開始跪地哭泣。而首輔是冒著大不韙試了鼻息,才敢宣布皇上賓天。相較于首輔的反應(yīng),二皇子哭的太急切了。
“我……我那是關(guān)心則亂,驚慌之下失去了主見。”李承鈞辯道。
“還不肯認(rèn)罪?”李承鈞揮袖,朗聲道,“將沖虛散人和壽王進(jìn)獻(xiàn)的長生丹呈上來。”
一聽這句話李承鈞臉就白了,閣老們看到這里,心里已經(jīng)有了決斷。給帝王進(jìn)獻(xiàn)的東西,為了吉利,一般都是雙數(shù),長生丹也正好有兩枚。李承鈞眼睜睜看到另一顆本該已經(jīng)銷毀了的長生丹送到李承璟手上,李承璟隨便刮了一點,喂給從英華殿拉來的一只鶴,果然鶴撲扇翅膀哀鳴了一會,便垂頸死去。
李承璟看到鶴失去動靜,冷冷道:“這只鶴只服用了刮下來的些許粉末便氣絕身亡,陛下用了整整一粒丹藥,可想而知該如何劇痛。陛下意外身亡,俱是被你們二人所毒害!沖虛散人欺世盜名,禍亂朝綱,如今竟還毒害圣上;壽王身為人子,幫著妖道將丹藥進(jìn)獻(xiàn)于陛下,亦是幫兇。陛下賓天,你二人萬死難辭其咎!”
“我,我……”李承鈞張口無言,再說不出辯駁的話來。沖虛散人見勢不妙,想悄悄溜出去,結(jié)果被守在外面的御林軍捉了個正著。宮外響起沖虛散人鋪天蓋地的求饒聲,李承鈞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連連后退,嘴里還在不住喃喃:“不是我,不是我……”
然而御林軍可不管二皇子在進(jìn)行什么樣的掙扎,已經(jīng)有人將李承鈞押著跪倒在地,首輔眼睛掃過周圍的御林軍,上前畢恭畢敬給李承璟叩首:“先帝賓天,實乃天下大悲。然國不可一日無君,老臣懇請?zhí)拥钕马槕?yīng)民心,早日登基,以主持大局!”
殿內(nèi)殿下頓時一片下跪的聲音,程瑜瑾看到,也后退一步行禮:“請?zhí)拥钕碌腔!?
乾清宮此刻的衣服非常雜亂,有繡著飛禽的內(nèi)閣文官,有全幅鎧甲的御林軍武官,有紅衣太監(jiān),有青衣宮女,也有一身流光的程瑜瑾。然而此刻,這些五花八門的衣服都恭恭敬敬貼著地面,身份各異、尊卑各異的人齊齊跪拜在李承璟腳下,齊聲道:“請?zhí)拥钕碌腔!?
眾人皆跪,唯獨李承璟一人站著,越發(fā)顯得他長身玉立,挺拔如松。李承璟目光掃過眾多跪伏著的頭顱,最后彎腰,親手將程瑜瑾扶起來。
程瑜瑾在李承璟的攙扶下站直,等程瑜瑾站好后,李承璟一手拉著她,同自己比肩而立,另一手緩慢抬起:“免禮,平身。”
眾人卻更深地拜倒下去:“恭喜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后娘娘千歲千千歲。”
“明帝,孝宗嫡長子,少流落民間,建武二十三年回歸。帝五歲封太子,同年因病去清玄觀靜養(yǎng),為時首輔楊甫成所害,重傷失蹤,幸得民婦薛氏所救。帝少而聰慧,雖寄養(yǎng)民間,仍敏而好學(xué),于建武十九年高中進(jìn)士,為官期間功績斐然。后被孝宗認(rèn)回,重居皇太子之位。
帝一生勤政明德,廣開言路,創(chuàng)元熹盛世,萬國來朝。帝僅娶后一人,帝于登基大典言,高祖遺命男子四十無子方可納妾,朕二十二而有長子,故日后不再納妃,眾臣不得再提后宮選秀諸事。終帝一生,始終未立嬪妃,與后舉案齊眉,感情和美,乃傳世佳話。”
——《齊書明帝本紀(jì)》
而歷代正史,無論主編者為何人,都在不遺余力地打壓一種小道謠言,那就是英明神武、一生未有污點的齊明帝,居然娶了在民間的侄女。甚至還有野史稱,帝后二人于閨房無人之處時,明嘉皇后會笑稱帝為九叔。
謠言,都是謠言。
后來,在元熹十三年,已經(jīng)到了懷春年紀(jì)的大公主李明月問母親如何找到如意郎君。美麗端方、姿容宛如皓月的皇后想了想,笑著說:“你要先找一個叔叔,然后,讓他幫你介紹身邊的青年才俊。”
清俊完美、氣度雍容,讓所有史官都拼了命為皇帝陛下的清名作斗爭的李承璟,此刻,唯有無奈地看了自己的皇后一眼。
他們?nèi)绱讼嗨疲灾劣谒麄兊娜松壽E也本該是相似而不相交的。要怪只能怪建武二十二年早春的那場雪,亂雪迷人眼,李承璟隔著風(fēng)雪看到一個漂亮的少女毫不猶豫打了前未婚夫一巴掌,突然心生好奇。
她是誰?
緊接著李承璟就覺得奇怪,他并非程家人,這個少女是誰,眼前這對年輕男女有什么恩怨,與他何干?
然后,他就看到那個少女回頭,看到他似是評估了一下,然后施施然行禮:“九叔萬福。”
最終李承璟還是知道了,她是宜春侯府大小姐,勉強也算是他的侄女。
亦是他此生之妻,程瑜瑾。
——《九叔萬福》,正文完。
“沒錯,此毒一入口則發(fā)作,毒發(fā)只在頃刻間。我們來晚了,陛下,就是剛剛被人毒死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