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九十五章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三生道心》


    第(3/3)頁

    釋迦牟尼佛示現(xiàn)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后,為令眾生解脫苦難,開示悟入佛知見故,以無量的善巧方便開始了四十九年的弘法事業(yè),十方無量的諸佛、菩薩亦化現(xiàn)于娑婆世界,助興佛教,救度眾生。其中熟知的有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

    在四十九年的弘化生涯中,佛陀最初直暢本懷,宣演《華嚴(yán)經(jīng)》二十一日,后觀機逗教,又說《阿含經(jīng)》十二年,《方等經(jīng)》八年,《般若經(jīng)》二十二年,《法華經(jīng)》和《涅盤經(jīng)》共八年。 這是大會式的宣講,而對于個人各別的教化,不知說過無量數(shù)次。佛陀因材施教,點化迷萌,救度無量數(shù)人脫離苦難,感化無量數(shù)人求皈受戒。無量的眾生因佛陀的教誨而棄惡修善,懺悔罪業(yè),發(fā)菩提心,奉法修行。由此而得勝妙樂者,究竟解脫者,畢竟了悟無上菩提者無量無邊。如佛陀在鹿野苑,向最初和他一起共修的阿若憍陳如等五人,宣說四諦、五蘊等圣妙法門,五人聞后便獲果證,當(dāng)即從佛出家,皈依了佛陀。此后佛陀更是游歷四方,化導(dǎo)群倫。

    佛陀的法語甘露,普被上中下三根;令聽聞?wù)呓阅苻D(zhuǎn)煩惱、成菩提,明心見性。 畜生道如大鵬金翅鳥、食人為樂的毒龍、鬼道的羅剎鬼子母等,亦皆一改嗜殺、瞋恚的習(xí)氣,成為佛教護法。尊如太子須菩提、阿那律;富如大迦葉、舍利弗;貧如優(yōu)波離、難陀女;親如堂弟阿難、姨母摩訶波阇波提;年長如一百二十歲的須跋陀羅;幼小如七歲的羅睺羅,都能平等法施,度令出家而證圣果。

    佛陀的平等教化,不僅救護了現(xiàn)世父母、累劫親眷、六道眾生,使他們離苦得樂;所留下的教法,也令未來世的眾生種下得度的因緣。[2]

    娑婆世界的眾生剛強難化,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輪回,對于世間種種的惡行,以及對于將來所要受到的果報,無知而無所畏懼,沉溺于欲望和惡習(xí)之中。佛陀慈悲,以自身經(jīng)歷的食馬麥、遭誹謗等事,為眾生現(xiàn)實說法。并詳細(xì)解說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皆是往昔作惡所感(參閱《佛說興起行經(jīng)》)。以令眾生明白因果不虛之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回心自證永恒法身。

    慈悲的佛陀對眾生的愛護無微不至,所教化的對象,不分貧富貴賤、種族信仰一律平等,使得歸依的弟子日漸增多,于是便有了僧伽(僧團)。而在佛陀的弟子群中,卻有著種種賢圣不肖的分別。故而佛陀制定了戒律,并時常教誡弟子有關(guān)持戒的重要性。

    《楞嚴(yán)經(jīng)》云:"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xué)。"

    《遺教經(jīng)》云:"汝等比丘,于我滅后,當(dāng)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dāng)知此則是汝大師,如我住世,無有異也。"

    正是戒,維系了僧團的清凈,個人遵照戒律而行,過著法制的生活,佛陀又規(guī)定每半月布薩誦戒一次,集合說戒,使諸比丘都能在清凈戒法中長養(yǎng)善心,長行梵行。

    夢境回觀,竟然是佛祖成佛之事。立言醒來之后,就反復(fù)感悟,這應(yīng)該是佛祖托夢傳法之兆。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立言知道,步入靈山,心亦入靈山境。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