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這,很快便引起了滿朝君臣的注意。 往常呢,由于小報探討的內容,多為各地戰(zhàn)事以及大內宮闈中皇帝和后妃們的瑣事,眾多士大夫對此倒也不怎么關心。 偶爾有哪位士大夫被某份小報點名批評了,聽聞過后,為了彰顯自身氣度,也就一笑了之罷了。 但現在呢,當下這種情況與往常可是大不相同了。 因為劉娥母子被拒宮外的熱度一直不斷,愈演愈烈之下,飽受抨擊的曹鑒和郭賢二人,在朝會上面當眾提了此事,打著“機事不密禍先行”的大道理,要求官家徹底禁了小報。 對此,早已聽聞此事心里正爽著的趙恒,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況且戰(zhàn)事剛平,年關已近,人心正是安定時,豈能因為一些流言蜚語而擾了萬民生活”為理由,并未同意曹鑒與郭賢的進言提議。 當然了,為了照拂這倆人的臉面,同時也是為了光明正大搜查一下潛伏在汴京城內的死士,趙恒還是派出不少皇城司外出壓一壓輿論熱度。 ... 而當事人劉娥母子,回到渡云軒以后,便不曾在外人面前露過面,對于外界發(fā)生的事情,還真不怎么清楚。 劉娥嘛,說實在的,對于入不了宮這一碼子事,她其實早已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 但是呢,一想到…且日日看見自家好大兒這幾年的付出,心情屬實不好的她,將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好大兒身上,哪有閑功夫搭理外面發(fā)生了什么。 至于王迪嘛,在太醫(yī)的千叮嚀萬囑咐下,本著“能躺著決不坐著,能坐著決不站著”的順從心態(tài),自打入住意境優(yōu)雅、有著密致景觀的渡云軒以后,他開始了自我炒作規(guī)劃之路。 因為在王迪看來,若是猛然將空間內的好玩意拿出來神話自己,這種從凡人層面一舉躍升至神靈化身或是代言人層面的巨大變化,他估么著,那種極大的撕裂感,定會給人帶來一種極其不真實的感覺。 這事怎么說呢,肯定是有好有壞。但思慮再三過后,王迪還是傾向于做“人”而非去做“神”。 所以嘛,本著不能太浪費發(fā)展時間的王迪,準備先從軟實力著手,在個人才華、品性這些方面,將自己的逼格先營造起來。 借助當下的好名聲,讓世人見到,原來他們的大皇子,不光是一位至誠至孝、不負信義且勇敢大無畏的好兒郎,而且還是一位滿腹經綸,出口成章且洞悉天地至理的大才子。 在收獲一批忠實粉絲的同時,順便也造福一下大宋子民。 這樣一來,到了最終神話日拿出土豆、玉米等一系列神物的那一天,世間民眾會恍然醒悟到,瞧瞧,大皇子之所以這么優(yōu)秀,原來是神靈在人間的化身。 或者說,大皇子已經優(yōu)秀到…連上天神靈都選他作為代言人的程度了。 想要達到這一點,對于王迪而言,簡直不要太輕松。 外掛他有了,隨時能夠拿出來。提升自身逼格,也挺容易的。 畢竟在這年頭里,別說辛棄疾和李清照這兩位宋詞大拿了,就是唐宋八大家里面大宋朝的那六位,都還無一人出生在人間呢。 可以這么說,現如今也就那位從小聰明好學,七歲就能寫文章,有著“神童”之稱的晏殊,算是小有名氣。 至于更為年長一些的文正公范仲淹,因母親改嫁一事,他現在被取名為朱說(yuè),還不曾外出求學呢。 而那位寫出“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柳三變,當下這個時候,向往仕途的此人,人家那一門心思,可都放在了參加科舉考試,入朝當大官這上面呢。 是以,有太多經典到不能再經典的詩詞,只要應了景,沒有半點壓力的王迪,他絕對是張口就來! 不過嘛,在此之前,還得先解決一個小問題。 室外,寒風呼嘯,雪花飛落。 室內,素雅整潔,溫暖如春。 在阿茹娜似懂非懂及劉娥目瞪口呆的注視下,標有拼音字母的刪減版《三字經》,剛剛問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