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元旦前一天,孫婆茶舍內,閑來無事的一眾人等,又是聚到了劉二身旁,靜心聆聽他悉數道來的消息。 “諸位,進了甕城,朝廷管吃管住就不說了…每月得叁十貫俸祿這件事,某聽聞,好像這還是最基本的!” 話語至此,圍于劉二身邊的數十人,一個個驚呼不已道,“叁十貫錢,你說…這還是最基本的?” “我家叔爺在縣衙當差,他曾與我說過,一縣縣令,每月單是俸祿便有叁十貫錢…如此說來,只要進了甕城,那豈不是人人都能拿到等同于縣令大人的俸祿了。”言語之人,是個擠在人堆中的瘦削漢子。 聽聞他所言,茶舍內,驚呼聲又是好一陣的此起彼伏,一時間未曾停下。 說實話,此時此刻,也由不得他們不驚呼連連。 要知道,歷數千載之演進,不光是華夏文化造極于趙宋之世,就連歷代官吏俸祿之厚,亦莫過于宋朝。 再加上最近幾年幾大產糧區算得上是風調雨順,一石米糧的價格,不過是百八十文錢而已…省點吃的話,足夠一個成人吃上近叁個月的時間。 是以,若僅是估算飽腹這件事,那么一個五口之家,一年下來,用在購買米糧上的花費,最多不超過十貫錢。 對比之下,一個匠人,每月卻能領取等同于一縣縣令的俸祿…若非此番言語是從劉二口中說出來的,在場之人,相信的怕是還真沒有幾個。 “沒錯!”飲了一口熱茶,扮作神秘兮兮的模樣,劉二繼續講道:“諸位稍安勿躁,且聽我說!” “據我所知,如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了文曲星大皇子傳授的富國強民之妙法,朝廷還有專門的賞賜呢!” “而且不光如此!技藝精湛者,或是可以舉一反叁者,沒準還能領個不大不小的官職呢…就算沒有實職,那他一個月可以領到手的俸祿,至少也能再翻上個兩叁番!” “還能翻上兩叁番!” 叁十貫錢,已是超出了在場之人的想象。再翻上個兩叁番的話,每月近乎百貫錢的俸祿…一想到這,許多人的眼睛,都變紅了些許。 “所以嘛,諸位如若有認識的能工巧匠,速速傳信與他,爭取讓他早一日來到開封府候著。因為…上元佳節一過,據說那個占地極廣的甕城,在文曲星大皇子傳授的妙法下,用不了太久時間,便可將其建造而成。” “所以嘛,別怪兄弟我沒提醒你們,讓熟識的能工巧匠早一點來,幸運的話,便可入得甕城去享福…只不過,甕城再大,能住進去的人,總歸是有限的。晚到的那些人,誰知曉文曲星大皇子到時候還用不用啊?” “用不了多久?占地上千百畝的甕城,還有匠人的住所,造得再快,那還能多快啊?” 消息靈通的,也不光劉二他一人。 雖說甕城具體占地多少畝還無人得知,但僅從已經釘入的木樁來看,這座史無前例的甕城,可不比一座縣城要小到哪去。 從無到有,造一個縣城,還有供匠人們住的地方,用上一年的功夫,也不足為奇啊。 再就是,造城需要大量的成磚和木材。眼下天寒地凍汴河已結冰,運不來大量物料,空有人手也造不了城啊。 “快,豈止是快!我聽聞,建造這座甕城,便是用上了文曲星大皇子提供的某種妙法。如無意外的話,半年之內便可將其建成。” 道出這番話語的時候,劉二的語氣,很是堅定。 雖說劉二也沒弄明白如何在半年之內造一座占地千畝以上的甕城,但他卻是無比相信文曲星大皇子。 “半年造一座城池……”有人下意識想說不可能,只不過,一想到諸般妙法是昊天上帝賜予文曲星大皇子的,這話也就沒了后音。 “所以嘛,方才我講了,家中有熟知的能工巧匠,速速傳信與他…錯過了這場機緣,后悔莫及也不管用了。” ... 在滿城的議論聲與孩童歌詠出的《元日》聲中,被后世人定性為神跡開始之年的元旦,如期而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