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著模擬人物于臨安戰死的結局,周良既為他嘆息,也為他慶幸。 說是嘆息,是因為這個結局對“周赤”本人而言太過慘烈了! 首先他自己戰死了,和南宋所有的精銳部隊一起被金兵一掃而空,即便他奮力抗抵,也改變不了金國對南宋壓倒性的優勢,最終朝廷覆滅、江南盡失,即便趙構在海外重建了“澳宋”之類的新國家,那也不再是宋朝了…… 其次是他無妻無妾無子,平生只有一個早年間的私生子,而且這個私生子還從一開始就被送給了別人,活了一輩子也沒和他相認過。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素未謀面的兒子雖然并沒有和他培養過什么感情,但歸根結底也是他最后的情感寄托……人老之后,總會對后人有著執念,如果他和周天尊一樣沒有兒子倒還好,可他偏偏就有個私生子,實在沒法不掛牽。 甚至于可以這么說:這條本不應該存在的支線劇情,其實就是周赤為了這個放不下的兒子而專門延續出來的! 他知道,一旦自己從頭開始,那么此間的一切就都再也與他無關了,因此他不愿意重開…… 這很自私,也很自利。 但當他實際操作起來之后,他反而又沒有對那私生子有多好,甚至連一眼都沒有去看過他,彼此依舊不認識……周赤只在預感到大廈將傾之際,這才抽空去看了看他。 這個發展,實在是不合情理…… 但周良做為宏觀視角的旁觀者,卻是能夠理解他的復雜心境: 說一千道一萬,雙方也還是沒有直接性的感情,周赤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面對這個素未謀面的兒子……再者,人家那會兒也都四五十歲了,私生子早就徹底適應了自己的家庭與人生,假如周赤突然跑過去認親,人家會怎么想? 實在是自找麻煩! 因此,周赤的心境一直都是這種矛盾又復雜的狀態……而他最后的處理辦法,也就成了一直不敢去認親,直到最后時刻才咬牙前往。 然而命運總是捉弄于人,周赤掙扎了幾十年才下定了認親決心,結果真當他去認的時候,卻愕然發現兒子一家早就被金兵擄去了中原…… 這下他再也不用糾結了,因為這回真的再也見不到了。 他再也無法向私生子講起當年的原委,也再也無法將感情寄托于別人,這一生留給他的,只剩下了遺憾…… 除了渡海遠去的岳飛,沒有人會知道壯烈戰死的大宋太師“周檜”其實就是襄陽的周赤,私生子也不會知道自己的生身父親“周赤”其實就是大宋太師“周檜”。 甚至從今往后,他周赤的本名將再也不會有人提起,后人提及到他時,只會記得他的馬甲“周檜”: 大宋太師周檜真是一代壯烈之士,至于無名小卒周赤?誰認識啊…… 因而,他的這一生既可以說是成功,也可以說是失敗: 他名滿天下,卻是假名。 他為大宋留下了最為壯烈的亡國之詞,卻沒能為自己的小家留下任何東西…… 這就是周良嘆息他的原因。 但嘆息之余,周良也為他這一生感到慶幸: 金人雖然滅亡了南宋,但以金兀術最后還能為他收尸厚葬,以及出榜安民來看,此時的金國早就已經脫離了當年剛剛起家時的野蠻,轉而成功漢化,成為了一個正常的中原封建王朝。 雖然正常的封建王朝也不太可能有多高的上限,但一般來說,這個狀態的金國倒也不至于在江南大開殺戒,只要宋人不再扯旗造反,他們完全可以繼續進行正常的生產生活。 并且從今往后,南北分裂的局面也會徹底終結,自五代以來在政治上一直面臨分裂的百姓,終于得以天下統一…… 如此,其實這倒也勉強算得上是一個好結局: 南宋壯烈退場,金朝統一天下,百姓得以安居…… 如何算是不好呢? 只是周良心知,雖然金國已經是一個正常的封建王朝了,但封建王朝依舊是封建王朝,朝政腐敗、土地兼并、權貴凌弱、階級固化……這些王朝的通病并不會遠離金國! 而手握神力的金國統治階級,又怎么可能任由自己被百姓推翻呢? 左右不過又是一個神皇大明罷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周良不禁長嘆一聲: “這結局雖好,卻也不是最好……想要獲得更完美的結局,還得寄望于更多的模擬。” “系統,結算吧!” 【叮!本輪模擬已結束,正在結算獎勵中……】 【叮!結算已完成,獲得獎品:“生前身后名”!】 【“生前身后名!”(意識類):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