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別于現代小說,像王小波,村上春樹,安妮寶貝,這樣的是現代小說。 現代小說,一直發展,似乎還沒有觀止的跡象。 《白鹿原》的結構非常古典,故事驚心動魄,場景宏大,氣度恢宏。 跨越華夏近代史,以關中大地普通人的生活為主線。 刻畫了一系列鮮明的華夏人,真可謂深刻地反映了華夏人民的性格。 林俊升覺得,如果翻譯得當,這本書是最當之無愧去申領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 據說,沈從文曾經獲獎,只因去世沒能領獎。 沈從文的作品具備世界性,是因為他的筆下也寫出了華夏人的性格,寫出了湘西鳳凰城的民族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長篇小說,結構很重要,結構得好,是有機的,一體的,是個有機物。 結構和故事水乳交融,否則,就是無機物。 僅字數較多還談不上長篇小說,就像不能把所有分行的文字都叫詩歌。 說它結構古典,是因為陳忠實讀通了紅樓夢,引用了《紅樓夢》的結構特點。 每一章節開頭都把結果交代給讀者,然后一步步地去解釋這個結果。 比如《白鹿原》的第一句是:白嘉軒一生最引以為傲的,是娶了n個老婆。 然后,就把原因和每個老婆一一道來。 還有個章節第一句是:黑娃是收秋時回到原上的,回來時,還帶了個女人。 然后,又一道來,黑娃這么久都去哪兒了,經歷了什么。 這樣的結構非常吸引人,也把全書貫穿起來了。 它的語言也是非常生動和鄉土化的。 人物說的都是人話,和性格相符,仿佛就在我們身邊一樣。 它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很駁雜,涵蓋了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缺陷就是女性人物較少,不過僅有的幾個,寫得很成功)。 有正直有陰險,有善良有懦弱,有淫娃蕩婦,也有情深意重男。 基本上,每個人物身上都體現了復雜的人性,更珍貴的是,體現出農耕社會華夏人的精神。 華夏人保守壓抑的道德感,因襲而來的獨特倫理觀。 “耕讀傳家”的古傳統,善惡有報的宿命與救贖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