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寧突然問道:“一個人殺了人,他是不是惡?” 沒想到趙官家一上來就問如此直白簡單的問題。 作為陛下最忠心的臣子,要讓陛下知道自己的存在,那只能搶答咯! 第一個搶答的就是莫儔,他說道:“當(dāng)然是惡,殺人償命,自古便是天理!” 但孫傅卻說道:“若是有人現(xiàn)在要?dú)⒛?,但沒有得逞,反而被你殺了呢,這也是惡嗎?” 孫傅的話,無疑讓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變得復(fù)雜起來。 但趙寧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又說道:“惡該不該罰?” 這下所有人都猶豫起來,但是虞允文出列說道:“若是惡,自然該罰!” “為何?”趙官家又問道。 為何? 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胡銓說道:“一旦惡行不被懲罰,就會有更多人作惡,因?yàn)樗俗鲪海裟悴蛔鰫?,就會面臨威脅?!? 對胡銓的說法,眾人深以為然。 趙寧說道:“如此說來,惡與善,并非僅僅是個人,而是關(guān)乎群體?” 大臣們神色一動,忽然知曉趙官家要說什么了。 趙寧又問道:“如果一個人因?yàn)樨澞脚笥训募耶a(chǎn)和嬌妻,殺了這個對他很好的朋友,這個人是不是惡?” “必然是惡!”朱熹說道。 “那如果一個人聯(lián)合朋友之妻,想要?dú)⒌魧ψ约汉芎玫呐笥?,被朋友發(fā)現(xiàn)后,危急關(guān)頭被朋友反殺,這位朋友是不是惡?” “自然不是惡!” “為何?” “如果將這位朋友的行為定義為惡,便要懲罰他,若是懲罰了他,那以后朋友之間豈不是可以隨意加害?”朱熹如實(shí)回答道,“若是如此,這世道依然會崩壞。” 趙寧點(diǎn)了點(diǎn)頭,又問道:“如果一個人在街頭無緣無故辱罵路人,他是不是惡?” “是惡,不過是小惡?!? “小惡與大惡有何區(qū)別?” 高俅答道:“小惡止于言語,大惡在于行為?!? 趙寧又說道:“那何以制小惡?” “以德規(guī)范小惡。”高俅又說道。 趙官家又問道:“為何?” 朱熹道:“若小惡以法嚴(yán)懲,則人人都會違法,如此,法不成法?!? 這正是羅從彥的思想,不要因?yàn)樾∵^就嚴(yán)懲,因?yàn)槊總€人都會犯錯,不要因?yàn)榇髳憾孟?,若是姑息,就會使?guī)則崩壞。 “如此說來,無論是小惡,還是大惡,都不僅僅是個人行為,亦與群體有關(guān)?” 第(2/3)頁